華山論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等武術諺語隱藏的散手訓練法

2020-12-11 散打王

武術散手來源於古代戰爭和自衛防身。不同於現代擂臺武技,傳統的格鬥技擊必須考慮到風雪、夜間、船頭、山地等非常規條件下的應用。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暗含於濃縮精煉的武術諺語當中。

拳打一條線之逆風練

古代戰爭或者殺戮,經常是進攻方利用順風優勢攻擊逆風的一方。而很多強調「拳打一條線」的武術單練、對練套路和拆招餵招,真實的訓練是要求逆風行拳的。

作用一:耐氧訓練

北方朋友都知道,在逆大風走路時,可能會有短暫的窒息。而逆風做快拳套路訓練時,很可能因為攝氧量不足,導致體力不支或者動作變形——呼吸亂,拳腳散。這時候就能深刻體會前輩武者的古訓: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作用二:目力訓練

眸子練的精,打人佔上風——現代搏擊稱為「視覺敏銳度」。逆風打拳會因為眼睛乾澀酸脹,經常眨眼或者目力不集中而遭到重擊,或者打擊不到位。逆風拆招訓練要求只使用拳腿進攻,由有經驗的師長餵招。「一退破千招」,師長直線逆風後退,逗引徒弟(師弟)快速出直線型拳腿攻擊,在其閉眼運目時打擊,或者「打吸不打呼」致其岔氣。

與其嘮叨一萬遍的防守要領,都不如挨幾次重擊領會深刻——未學打人,先習挨打。

拳打一條線之順風練

作用:速度練習

行如電、疾如風——是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共同要求。在順風條件下,重複做套路或者部分招式的單盤練習,以不同等級的風為參照物,以耳朵做出發點,感受風快還是拳腳快,才不容易枯燥乏味;才能領悟「放長擊遠」的深意和重要性;才知道「追風趕月」不是空話。

轉身鞭拳

夏練三伏之河練

夏天炎熱,穿沙袋衣和沙綁腿容易長痱子。選擇清理一片合適的河道或者水渠,在下午水溫較高,不傷身體的情況下,做部分專項訓練。

作用一:拳法抗阻訓練

在河道中,逆流以馬步或者弓步蹲下,只有頭部露出河面,出拳時隱沒於河面之下——這就是原始的拳法抗阻訓練了。逆流的馬步或者弓步衝拳是提高拳擊速度、勁道和穩定性的簡易方法,也是提高全身協調性、抗衝擊的有效方法

「拳不打人功打人」、「重功不重拳」是前輩武者對打擊質量優於打擊方式的清醒認知。

作用二:抗擊打訓練

雙方都在河水中,或馬步衝拳、或馬步磕臂、或腿法擊打等。因為有河水阻力,剛開始打擊力量並不大,比較適合初學者配合訓練:一方練抗擊打,一方練拳腿的力量速度,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作用三:腿法抗阻和轉化訓練

站在河道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儘可能深又不會浮起的位置,做掃樁腿、虎尾腿、彈腿等腿法的單盤練習。原中國武協副主席、武術九段蔡龍雲先生說過,傳統武術講究「專、博、化」。河水中的拳、腿重複單盤抗阻訓練就屬於「化,自行體會連續快擊、單一重擊的不同感覺;方便理解擰腰砌胯等武術術語;將套路的數量轉化成一招一式的質量——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

散打低鞭腿

作用四:拳法預判和距離感訓練

傳統武術把左肩比喻成「星」,右肩比喻成「鬥」。出左拳或者右拳時,必定先有「左星右鬥」骨骼肌肉的位移或者形變。訓練有素的武者,出拳只需要0.2秒左右,只看著拳頭是來不及防範的,但肩膀是手臂的「根梢」,拳未動肩膀先動。雙方都以馬步蹲在河水中,只露出頭頸和肩膀,以下衝拳輪流擊打,認真體會「肩動」和「拳到」的時間、距離和空間的微妙關聯。

穆斯裡穆KO對手

作用五:步法練習

1、 部分搏擊愛好者在剛開始練習步法移動時,習慣看自己的腳,這是不正確的。在河道中練習,渾濁的水流有助於改善這個陋習。

2、 在較深的河水中,逆流做步法快速移動,是很好的抗阻和穩定訓練——「風中旗、浪中魚」是要躬行實踐的。

3、 在歡快的溪水中,順流做各種步法的轉換,把流水當成對手的步速,就能理解前輩武者的精妙比喻——馬奔虎踐。

作用六:拳法的截擊格擋

在河水中馬步不變,當看到對手肩膀的移動或者形變時,就要用「內攔」或者「外搬」,快速拍擊攔截對手拳擊的可能方向,保護自己的中線要害——「看根打中,看中打稍」。

康李(藍方)的格擋

拍擊、截擊等格擋動作是概率性的,確實有運氣的成分。但拳頭能打的就是從頭部到小腹這一段,己方手掌胳膊的扇形運行格擋,攔截不了就要靠排打功硬抗,但只要刮蹭到對方手臂,改變拳擊方向一小點,就能卸去很大一部分拳擊力道,進而減少己方受到的傷害。

拍打格擋類似於足球場上守門員撲點球:膽識、力量、運氣、速度和技術缺一不可。而在河水中練習,雙方都有水的阻力,相當於慢半拍進行,有利於初始訓練。

作用七:腿法預判

腿擊都是腰胯帶動發力,尤其是高位重擊腿法。腰胯先動,才會有腿部動作,這就為預判防範爭取了時間和空間——前輩武者總結為「膀乍打人、胯乍踢人」。同時對戰雙方能高效專注觀測的區域,只有「左星右鬥」和腰胯。

關啊翠(藍方)堵截張偉麗的掃腿

為什麼說不能看對手的眼睛或者臉部?有經驗的拳手,會通過誇張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或恐嚇、或挑逗、或刺激,實施「心理戰」,幹擾破壞己方的發揮。

作用八:反預判訓練

李小龍說過,(被擊打的)木板是不會講話的。同理,沙袋也不會講話。在練習抗擊打時,師長及時提醒徒弟(師弟),在提高重擊力度的前提下,儘可能的降低肩膀和腰胯的動作幅度,同時在重擊和速度之間體會、尋找自己的平衡點。

夏練三伏之雨練

如果說河練是類似於現代坦克的火力(拳腿)、防護(抗擊打)、機動(移動)三項指標,那麼雨練就是抗幹擾和戰術訓練。

作用一:綜合抗幹擾訓練

在雨中(雷雨不能練習),雨滴不規律的打在眼睛上;雨水也會流經眼睛和口鼻,影響呼吸和視線;雨聲破壞聽覺;身上的雨水會大幅度降低夜練時培養出的體感;路面也變的溼滑。這些類似於現代坦克戰中的電磁幹擾、通訊幹擾等。雨中的實操對抗訓練能有效提高拳手的專注力、意志力和心理抗壓訓練,即前輩武者所說的「定力」: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影視劇照,僅供參考:電影《一代宗師》裡張震在雨中打鬥

作用二:假動作和戰術訓練

在雨水中,身體的感官功能受限,最適合用誘敵深入、指上打下、聲東擊西、機機詐詐等動腦子的「巧計妙打」,這與河練中的「重擊笨打」是互補的。

冬練三九之雪練

作用一:步法強化訓練

打拳容易走步難。在乾淨的、沒人走過的淺雪地上,做各種步法練習,然後對照腳印自查自糾——師傅領進門,學藝靠個人。

山林野訓不是小說家筆下的閉關修煉,只是前輩武者在物質匱乏、條件簡陋情況下的「師法自然」,與風花雪月無關。

作用二:綜合訓練

跑步是很好的體能鍛鍊法。在深雪中穿上沙袋衣、沙綁腿等,在野樹林裡以各種快速的步法、身法訓練,如環繞步、倒換步、進步側閃等取代單純的跑步,達到「手眼身法步,精氣神力功」的綜合訓練。

「手似流星眼似電,身似遊龍腿似箭」是前輩武者對更快、更強、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

雪中練功

作用三:抗擊打訓練

冬季寒冷,血液循環慢,痛感降低。雙人輪換擊打或者練習靠樁、摔手。收功回家後,一定要用草藥水浸泡搽洗。要習武,先吃苦——否則就是軟手軟腳的花拳繡腿。

冬練三九之冰練

步法訓練不同於拳腿重擊,缺乏衡量評判指標,往往是訓練多,效果一般——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步不實則拳散。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好標誌或者記號,雙人尾隨或者穿插訓練,在提高速度、敏捷和專注力的同時,儘可能的穩定重心,防止滑倒摔跤。

作用二跌扑訓練

韓飛龍的掃堂腿、騰空外擺蓮(躍身擺蓮)、散打快摔等都需要有紮實的跌扑功夫——打中寓跌,跌中寓打。而冰的密度很高,早期的摔跌訓練是循序漸進、逐步過渡到冰面上進行的。尤其是農村周邊的天然河流,結冰後會有大小不等的弧形凸起,非常適合腹部的抗衝擊訓練。

韓飛龍的掃堂腿

作用三平衡訓練

在冰面上做部分單操手訓練,方便理解前輩武者強調的「內外合」、「形不破體、勢不破尖」等調重心、找平衡的古訓,避免實戰中打空摔倒,也能促進對部分樁功的理解和認知。

拳打臥牛之地之樹練

如果說拳打一條線是放長擊遠,而部分要求「拳打臥牛之地」的武術技法,強調的就是近距離短打。訓練時在樹林裡,將幾顆相近的樹木圍上一道繩子,形成一個四五平方米的空間。原本訓練目的是應對古代時,發生在峽谷小路、船艙頭尾、城牆垛口等狹小空間的戰爭或者搶劫。

作用一短打訓練

武術散手有「七拳」之說:頭、肩、肘、手、胯、膝、足。在這個狹小空間內嚴禁使用遠距離拳腿打擊,只能運用頭、肩、胯、肘、膝五種打擊技術,強化貼身或者近距離攻防意識。樹練與專項練習遠距離拳腿的風練互補——遠則手足上中下,近則頭肩肘胯膝。

肩打

作用二移動訓練

對子(對練)一方只允許通過步法移動逃避打擊,不能還手。而打擊方只攻不守。「腳踩五行」的步法訓練至關重要,如形意門專門訓練進退之道的「進退連環」。

作用三身法訓練

防守方除了步法移動,還必須通過身法的蹲、閃、仰、跳等才能有效規避打擊。如八卦門專門訓練迂迴曲折身法的「穿九宮」——不知進退枉伶俐,不知起落枉學藝。

拳打臥牛之地之山地訓練

「拳打上風,審顧地形」。如果在崎嶇陡峭的山坡地,大開大闔式的攻防就不能適用了。這就迫使雙方必須在身法、步法和打擊方式上轉換:上坡方的馬步衝拳、下坡方的弓步衝拳在打空或者重擊時有利於保持平衡;僕步原來是在山坡地絆摔、鏟摔用的,同時有效預防自己摔倒;上坡方使用「起腿半邊空」的高位腿法,容易被下坡方以「騎龍步」攻擊襠部或者腎臟要害。

二五更功夫之夜練

古代的計時規則,兩小時為一個時辰,晚上9點到11點為二更,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中華武術脫胎於軍旅格鬥的「將門拳」,尤其重視散手技擊的夜練和夜戰,而五更訓練是最長功夫的。

作用一克服恐懼和抗壓訓練

夜練不是一堆人熱熱鬧鬧的群體練習,而是將有一定基本功和套路基礎的徒弟,獨自一人丟在野樹林、廢墟或者秋收後空曠的田野。不同於現代都市的不夜城,凌晨三點到五點是農村夜晚最黑暗的時候,也是很多野生小動物夜間進食的高峰期,這時的恐懼如同血液浸滿全身。只有熬過這一關才能深入學習,否則只能停留在「習武健身」的初級層次。

「一膽二力三功夫」是前輩武者對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三者關係的精闢點評。

作用二開悟

夜深人靜獨自行拳,只要穩住心神,按照「練時無人似有人」的假想敵設定,很快就能理解「五步拳」是基礎訓練大綱;「少林羅漢拳」是不同攻防技術的「模塊化組合」;「武鬆脫銬拳」是以一打多的教學示範。套路與現代搏擊強調實戰代入感的「空擊」訓練原理相同。何為「悟」?學而不思則罔,習武亦如此。

作用三刺激訓練法

「操樁打袋」是把沙袋、樹樁當成假想敵,用套路拆分後的單招重複擊打。這是對套路空擊訓練的進階提高,目的是增強距離感、反作用力和抗擊打能力。要求是由輕到重、由慢到快、由單擊到連擊、由定式到變招,重質不重量,循序漸進。

白天做打樁訓練,有些初學者會怕疼怕苦,有可能出工不出力。而單獨夜練出於對恐懼的刺激宣洩,輔以「以氣促力、以聲促力」會提高訓練效果。

打木樁

作用四感官的綜合訓練

在夜間去亂墳頭等陌生區域,人會不自覺的心生恐懼和警惕,有全身汗毛炸豎的體感,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會提高很多——現代散打搏擊稱為「興奮感」,這時候進行餵招訓練事半功倍。

作用五拳無拳,意無意和條件反射

高水平拳手對戰時,速度快,組合連擊和變招更快。這時候提前預設的技戰術和拳腿預判等,可能都沒用了,拼的就是條件反射和意志力。五更天是夜晚最黑暗的時候,正好模擬對手難以防範的快擊連打,也考驗己方「攻講踢打摔拿通變,守求頂順化閃齊備」。

散打王柳海龍曾經說過,他與美國拳手「鐵虎」對戰時,曾經有一個回合,是在「斷片」的情況下打完的。這就是條件反射——「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有心有意都是假,拳到無心方為真」的最好詮釋和例證。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錦瑟

作者:小妖

相關焦點

  •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堅持跑步,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自己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堅持跑步,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自己今日是冬至,是夜最長的一天,也是我想你最久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開始關心24節氣。冬練三九,「三九」指的是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冬至是第一天,也就是19-27天的時候。有個說冬天「三九」鍛鍊,可以增強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我感覺說得很有道理。冬天的時候,我一般穿得比其他人少很多。
  • 「夏練三伏」一二三
    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老qin輕鬆運動操」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麼三伏天真的要大練嗎?天,這麼熱應該怎麼練?這些問題是大家關心的話題,談談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一、 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認識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季節。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所以一天比一天熱。加之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天氣悶熱的讓人特別不舒服。有人說,「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是什麼意思?三伏天的養生攻略請收下
    在民間,還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說法。具體意思就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天是鍛鍊身體的好時機,抓好這兩個機會,說不定能提高強身健體的作用。現在恰好就是三伏天,而且今年三伏天的時間也很長,足足有40天,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天,但是還有那麼長的時間可以利用。
  • 如何夏練三伏?
    人們常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夏練三伏就是通過練和三伏天的熱,把體內寒氣、溼氣練出體外。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三伏天的練也是有講究的。三伏天要進行適量的運動,以下幾項運動尤其適合在三伏天進行。
  • 「夏練三伏」,你練對了嗎?
    圖集 市民陳先生詢問:都說「夏練三伏」,現在已進入伏天,那麼哪些運動適合老人和孩子?應該如何鍛鍊身體?鍛鍊身體時又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希望專家予以解答。「夏季生活點題服務」專欄記者:本市健身教練王愛斌介紹,伏天健身要得法,不同人群應該選擇不同運動項目,另外伏天健身時一定要及時補水,謹防水分流失導致中暑。
  • 「輕運動」最適合「夏練三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說明夏季運動對健康起著重要作用。「輕運動」尤其適合「夏練三伏」。遊泳 遊泳既鍛鍊身體,又可祛暑消夏。遊泳時產生的熱量迅速發散到水中,從而保持體溫恆定。
  •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樂動體育冬季培訓火熱進行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正是強調不管天氣多冷或多熱,都應堅持體育鍛鍊。樂動體育認為,這種說法具有嚴謹的科學依據,只有不停地進行運動,才能使身體獲得更好的適應能力,而且在炎熱和寒冷的環境堅持體育運動,本身就是對意志的考驗。
  • 邵陽特警夏練三伏:作訓巡防護平安
    邵陽日報訊(記者:朱傑 通訊員:李穎 陳忠國)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一直是武裝紀律部隊日常作訓的一個重要內容。
  • 三姐妹古裝華山西峰舞劍:5歲習武 祖輩生活在山下
    在華山腳下,有這樣一個武術世家,寧氏家族男女老少都習武,至今已傳至第33代。最近,這個家族的90後三姐妹在華山西峰穿古裝舞劍,被網友們盛讚這才是華山論劍。1月6日,寧珍珍代表三姐妹表示,想繼續將武術與華山美景結合拍更多作品,更好地宣傳華山、弘揚華山文化。
  • 2020年的三伏,比往年長1/3!夏練三伏來減肥?你千萬要當心啦
    意思就是小暑和大暑都不算熱,氣溫會一直上升,三伏才是最終boss--一年中最熱的時刻! 而今年的三伏足足有40天,比起往年長了1/3!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錯過等一年!很多人認為三伏天,是每年減肥的最佳時期。 炎熱的天氣下,走路就能不知不覺出一身汗,稍微運動一下,衣服就會全部溼光!
  • 「夏練三伏」-----3伏天該如何優雅地,堅持做哪些運動?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更多指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生活態度不論外界的氣候如何、狀況如何,總有一個地方能夠讓你得到釋放 如果一直以天氣熱不做運動,將會一直陷在「冬天冷,夏天熱」的死循環中其實,在熱的環境中運動,能使皮下毛細血管擴張,散熱能力提高,使機體有更強的調節體溫的能力,這也是很多專家提倡「冬練三九
  • 明確認識推手對練散手
    對練,是我國傳統武術的一種普通練習方法,幾乎在所有的流派拳種中都有對練這一項目(當然,也有極個別的拳種沒有對練內容)。散手,則是各種武術所共有的訓練手段,也是各種武術的「大學課程」與「大成階段」,無此則難稱「武術」,成為活動手足之「舞術」罷了。推手,在太極拳中是練習「知人」功夫(盤架為「知己」功夫)的一種特殊訓練手段,主要練習皮膚觸覺的靈敏度及感知對方勁力的大小、走向、變化等。
  • 夏練三伏 選雙好鞋練就出色體能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個時候也是練就體能的最好季節。今天小編就為各位推薦幾雙合適的跑鞋,幫你在這個季節練就充沛體能。具有潮流動感的外形設計和寬前掌設計,為城市跑者量身定製。經典的全掌BOOST科技中底帶來出色緩震表現,簡化版循環針織鞋面更有助於適應不同腳面,讓街頭跑者能輕盈起跑。
  • 為什麼讓您的孩子練武術?家長都要看看!
    孩子進行武術訓練也好,或者做任何事情也罷,可以說,每一個能堅持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家長們在默默堅持。 在這裡向每一位讓孩子堅持練武術的家長 ——致敬!
  • 練夏、戀夏!你中招了嗎?
    雙休雙休不練不休夏日來臨保持不休保持不休夏日訓練練夏趁早趁早戀夏走你、走你練夏一一戀夏炙熱的夏天,跑者聖地的訓練顯得格外嚴肅,熱氣騰騰的氣溫把公園裡的人都給蒸熟了似的,溼透的衣襟已沒有任何感覺,瞬間感覺在泳池當中,「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酷熱的天氣下訓練,提高了我們的耐熱能力
  • 夏練三伏有好處,一些要點要記牢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雖然三伏天鍛鍊辛苦,但卻能夠增強耐力和意志力,因此很多人選擇了運動方式較為簡單的跑步。有人認為夏季跑步容易增加風險,出現中暑等情況,但同時也有人說夏日跑步能幫助改善心功能、提高肌肉工作經濟性。那麼夏天應不應該跑步?如何正確跑步?省體科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薛亮給出了一些建議。
  • 吉他特訓營:夏練三伏,不一樣的夏天就在北京!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管天氣多冷或多熱,都應在環境最惡劣的時候,堅持鍛鍊,技精於勤,強健的體魄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足球小將「冬練三九」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足球小將「冬練三九」 2021-01-15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警官兵「夏練三伏」 頭頂烈日挑戰體能極限
    武警官兵「夏練三伏」 頭頂烈日挑戰體能極限 (1/7) "← →"翻頁
  • 三伏貼、溫針灸、臍灸…… 冬病夏治受青睞
    僅上午兩三個小時,社區近百位居民來到活動現場免費體驗了三伏貼的首貼。「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針灸科主任唐文化介紹,中醫認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此時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特別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我們醫院開展冬病夏治已有多年,三伏天除了穴位藥物貼敷、普通艾灸及督脈灸,近年來開展的溫針灸和臍灸療法也蠻受患者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