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風三尺浪,有風浪過崗」,因風大浪高而得名的浪崗山列島,是一個漁民心目中的聖地,歷史上曾經是舟山帶魚的著名產地。
![]()
「帶魚兩頭尖,勿離海礁邊,要吃鮮帶魚,還在浪崗邊」以及「浪崗西嘴頭,一網三船頭」等流傳數百年的漁諺,自小灌輸入漁民兄弟之耳,滲透進他們的血液。 但是,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浪崗山附近洋面冬季圍捕帶魚的熱鬧場景,如今一去不復返。現在的浪崗,除了偶爾出現一些海釣愛好者的孤寂身影之外,已經成為大多數舟山人都不了解的島礁群。
![]()
攝影:胡祖剛(「群島的記憶」最美地名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浪崗山列島位於舟山群島東部中段,西北與馬鞍列島相距30.9公裡,西南與中街山列島相距33.2公裡 ,包括浪崗中塊、浪崗東塊、浪崗西塊和半邊嶼等18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陸地總面積約43.5萬平方米。其中,浪崗中塊島最大,是舟山群島最東端的有居民海島,浪崗西塊島雖然面積較東塊島為小,但海拔高度最高。
![]()
因浪崗山列島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豐富特產,其名稱在宋代之前即已經出現。宋乾道《四明圖經·昌國》記載:「浪港山,在(昌國)縣東北九百裡。」宋寶慶《昌國縣誌》載為浪崗山。此後,多記為浪崗山或浪岡山。鴉片戰爭期間,英國殖民者也非常關注浪崗山列島,從殖民的角度出發將之改名為「柳拿根島」。
![]()
![]()
附近海域地處臺灣暖流與黃海冷水團交匯處,水清流急,巖礁眾多,水產資源豐富,盛產帶魚、烏賊、鰳魚、鯧魚、虎頭魚等,尤以烏賊汛和帶魚汛為最。20世紀90年代以後,漁業資源衰退,漁汛難以形成。浪崗山列島的巖礁上盛產貽貝,也是舟山野生貽貝的主產區。
![]()
![]()
浪崗中塊島上舊有漁民臨時作業點,每當漁汛期,會有數百名漁民在島上臨時居住。1956年,舟山專區水產局在島中部西岸建固定碼頭和登陸點,並建設了冷庫及供銷、供糧用房。
![]()
![]()
近年來,隨著海釣活動的興起,浪崗成為海釣的熱點區域。中國舟山群島「2008全國海釣錦標賽」即以浪崗山列島為主賽場。島上現建有海釣俱樂部,提供食宿服務。
![]()
![]()
浪崗山列島是從海上進出舟山群島的重要門戶,附近海域為國際航道。自古為海防重地,有很多神秘的傳說。
![]()
![]()
1956年8月22日夜,一架美國海軍P4M-1Q型偵察機從臺灣新竹機場起飛偷偷接近大陸偵察。機上有16名成員,其中包括後來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的戰友迪恩。23日零時以後,當飛機竄入舟山群島黃澤洋上空時,被我空軍某部飛行員張文逸擊落,成為美國海軍第一電子戰中隊在冷戰中的第一批殉葬者。美機被擊中之後,墜落於浪崗山附近海域。
![]()
8月25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普賴德中將奉命從日本、關島、菲律賓等地的海軍基地集結「大黃蜂」、「埃塞克斯」、「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和巡洋艦、驅逐艦及輔助艦船共49艘,艦載機二百餘架,侵入我國領海,依仗其現代化的裝備和電子儀器,在浪崗山海面搜索了10餘天,最後徒勞空返。
![]()
![]()
1957年1月4日,海軍東海艦隊打撈出部分美機殘骸,不久,漁民又撈起了一些美機殘骸和兩具飛行員遺體。後來,這兩具遺體由漁民兄弟用大缸密封后送到上海,通過英國領事館運至夏威夷轉交給美國。 2005年10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訪華時低下了高傲的頭顱,私下向我國方面提出了希望中國幫助尋找他的戰友迪恩下落的要求。
![]()
![]()
浪崗山列島海蝕地貌特別典型,風光奇特,最著名的為筍浜門礁。198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曾拍攝《浪崗山風光》紀錄片。
![]()
![]()
2009年7月22日 上午9點35分,出現人類近百年裡持續時間最長的1次日全食,浪崗山島是理論上的最佳觀測點,持續時間為6分04秒。
![]()
![]()
浪崗山列島主要島嶼地形崎嶇、陡峻,海蝕崖峭立如壁,不易攀登。自古有「浪崗三塊山,上下實煩難,家有薄粥飯,永不上此山」之說。現在雖然交通便利了,但仍需在嵊山或東極租船才能前往,行駛時間約2-3小時,真的很難到達!
(除航攝照片和署名照片外,本微信照片均由王建富拍攝)
漲知識了,為咱們的王教授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