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醫療IPO開盤漲21%,市值157億港元,啟明紅杉德弘等再下一城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投中網

啟明醫療開始曾打算搶灘科創板,之所以港股改道,有消息猜測主要原因是其背後的美元基金結構。招股書顯示,啟明醫療股份類別分為內資股與非上市外資股。

文丨馬慕傑

來源丨投中網

醫療器械「獨角獸」啟明醫療的港股IPO終於塵埃落定。

2019年12月10日,啟明醫療正式登陸港交所。由此,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塊迎來首個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本次啟明醫療發行價格為每股33港元,開盤大漲21%,市值達157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市啟明醫療還引入了5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Aspex Master Fund等。在招股階段,啟明醫療獲得了超過311倍的超額認購。

根據啟明醫療招股書,啟明醫療自2013起共獲得了12次融資,吸引了包括啟明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盛、德弘資本等在內的眾多VC/PE,可謂是資本寵兒。

實際上,港股當初並不是啟明醫療上市的第一選擇,啟明醫療一開始欲打算搶灘科創板。對於這家曾多次被列為醫療器械獨角獸的企業,啟明醫療的科創板闖關彼時也被行業普遍看好。

之所以港股改道,有消息猜測主要原因是其背後的美元基金結構。招股書顯示,啟明醫療股權結構相對分散,股份類別分為內資股與非上市外資股。其控股股東為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曾敏與創始人訾振軍,兩者共同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合計持有33.35%的股份。

市佔率近八成,一舉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獨角獸」

作為一家專業提供結構性心臟病高值醫療器械產品的公司,啟明醫療在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市場是個不折不扣的行業龍頭。

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18年TAVR產品植入量計算,啟明醫療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79.3%,其自主研發的產品VenusA-Valve是首個獲NMPA批准及在國內進行商業化的TAVR產品。憑藉「新型生物心臟主動脈瓣膜項目」,啟明醫療還曾獲得過全國生物醫藥行業總冠軍。

在自研產品方面,啟明醫療正在開發出一個全面的產品組合,涵蓋四個心臟瓣膜的經導管解決方案及主要配套產品。這意味著,啟明醫療的研發管線在逐漸拓寬。比如,現已完成臨床試驗、正在準備註冊申請的VenusP-Valve,將成為中國首款TPVR(經導管肺動脈瓣置換術)產品及全球首款自膨式肺動脈瓣膜,獲批上市時間指日可待。

「矽谷之所以為全球最為矚目的創新聖地,誕生那麼多偉大的企業,就是因為有著強有力的科學研發的實力作為支撐。我們這裡要打造『天堂矽谷』,也一定要把科技創新,把原創性的研發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上。」訾振軍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而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是啟明醫療居高不下的研發成本。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度以及2019年5月31日止5個月,啟明醫療的研發成本分別為11736.0萬元、10477.4萬元,但2019年前五個月的研發成本由2018年同期的3702.6萬元增至8241.6萬元,環比增幅達122.6%,研發成本佔比分別為646.1%、90.8%、95.6%。

與此同時,儘管營收翻倍增加,高額的研發支出又導致了啟明醫療的連年虧損。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前5個月,公司的營收分別為1816.4萬元、11534.8萬元、8620.6萬元;同期的虧損金額分別為8441.2萬元、5466.2萬元、8084.1萬元。

事實上,由於多款產品尚未上市,公司當前的營收主要依賴於單款產品VenusA-Valve的銷售。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五個月,Venus A-Valve的銷售收入佔比達到95.4%、98.6%及99.4%。並且,啟明醫療預計,Venus A-Valve的銷售額近期仍將佔據公司銷售總額的大頭,不過公司無法保證VenusA-Valve的需求將按預期繼續增長。

6年12輪融資,啟明、紅杉、德弘、高盛等入局

一直以來,啟明醫療都是資本的「寵兒」,曾多次被列為獨角獸企業。

招股書顯示,自2013起,啟明醫療共獲得了12輪融資,吸引了包括啟明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盛、德弘資本等在內的眾多VC/PE,投資方陣容十分豪華。而就每輪的投資成本而言,5年時間裡,啟明醫療的每股股份投資成本翻了7倍左右。

啟明醫療之所以備受資本追捧,除了產品的先發優勢與TAVR在中國的市場潛力之外,一定程度上還源於訾振軍過往的成功創業經歷及豐富管理經驗。

「我們不是賭一個技術成功的概率,最後還是看公司的綜合執行力,怎樣通過好的銷售,好的服務做下去,我們還是非常看好管理團隊,因為他們之前有非常成功的創業經歷。」作為中國「PE教父」劉海峰成立德弘資本以來投資的首個項目,劉海峰曾如此闡釋對啟明醫療的投資邏輯。

回顧訾振軍的創業生涯,啟明醫療已然是其第三次創業。作為碩士剛畢業就參與國內首個冠心病支架研發的訾振軍對於顛覆性的「救命技術「充滿著好奇與熱愛。

「我是一個技術控,我一直想用更好的技術來解救病人。」訾振軍曾表示。

在創立啟明醫療之前,2003年,訾振軍曾在深圳與人合夥創辦主攻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先健科技,2011年該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超過60億港元;同年,訾振軍再次和合伙人創立了德諾醫療孵化中心和德諾資本(Dinova Capital),專注於醫療健康產業及智能科技產業投資。

2009年,訾振軍再次出發,帶著資本及20多人的團隊在杭州高新區組建了啟明醫療,正式開始了屬於啟明的新徵程。起初,啟明醫療的低層辦公小樓非常不起眼,辦公空間狹小有限。而與之相對的是,其由院士、臨床醫生以及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卻十分強悍。

「我們公司的辦公室比較擁擠,因為錢都花在科研上了。」訾振軍曾如此解釋。

正是憑藉對研發技術與原創技術的不斷投入,2014年,啟明醫療在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全國總決賽中一舉奪得冠軍;2017年,其自主研發並成功上市了中國首個經導管人工心臟瓣膜,為中國廣大主動脈瓣患者尤其是人數超百萬的老齡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德諾資本(Dinova Capital)也是啟明醫療的早期投資方之一。招股書顯示,啟明醫療股權結構相對分散,股份類別分為內資股與非上市外資股。其控股股東為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曾敏與訾振軍,兩者共同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合計持有33.35%的股份。

作為啟明醫療上市前第一大機構投資者,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頴宇向投中網表示,啟明創投看好經導管心臟瓣膜術為患者帶來的福祉。作為連續創業者,訾振軍與團隊注重原發性技術創新,其對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重要貢獻在於,產品的質量及醫療效果能夠比肩甚至超越海外同類產品。

啟明醫療總經理訾振軍、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頴宇、啟明醫療董事會主席曾敏(由左及右)在上市現場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向投中網表示,啟明醫療是紅杉中國在高質量醫療器械領域的心臟瓣膜細分方向上投資的一家企業。憑藉全面的產品線,穩健的全球化智慧財產權組合和布局,啟明醫療正成長為一家面向全球用戶的中國醫療器械公司。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3年,紅杉中國投資了啟明醫療。

「有前兩次的創業經歷作為鋪墊,這一次我已經很清楚我要創辦一家什麼樣的企業,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訾振軍曾坦言,自啟明創立之日起,他就有著清晰的發展藍圖,並定下目標,所研發的產品一定要對標國際,引領國際。

海外買買買,「全球領軍」野心凸顯

訾振軍從不掩飾啟明醫療進軍國際市場的野心。

尤其在引入德弘資本後,「希望借鑑德弘團隊的海內外併購經驗和投後管理能力,助力啟明醫療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訾振軍曾不止一次公開表達過啟明醫療的國際化決心與徵程。

實際上,為開拓布局海外市場,啟明醫療在2016年就開啟了併購之路。招股書顯示,2016年,啟明醫療全線收購德國TranscatheterTechnologies公司專利技術組合。新專利技術將被應用於啟明醫療的第三代TAVI產品,同時助力啟明醫療的瓣膜產品開拓海外市場,加快國際化進程。

隨後,啟明醫療又分別於2017年6月、2018年12月完成對美國瓣膜球囊成形術產品供應商InterValve的收購及對腦保護裝置Keystone Heart的收購,掘金歐美市場。

美國InterValve是一家專注於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治療的公司,旗下有兩款產品V8和TAV8,為世界首款具有解剖形態特徵的球囊主動脈成形術導管。這兩款產品在2013年均得到了美國FDA的批准,也獲得了歐洲CEmark,在美國和歐洲市場有著穩定的市場。

而對Keystone Heart的收購意味著啟明醫療可在全球銷售TriGUARD 3腦保護裝置,成功躋身美國、歐洲、中東與非洲市場。TriGUARD 3裝置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覆蓋整個升主動脈弓的設計來預防腦栓塞的腦保護裝置,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手術過程中出現的腦損傷風險,對腦組織進行全面保護。

「收購Keystone Heart公司使我們不僅有機會在心臟手術期間減少病人腦損傷的風險,而且可以在美國、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市場立足,並由此引入整套創新產品組合。」訾振軍在收購後表示。

啟明醫療在招股書中提到,其使命是成為開發及商業化結構性心臟病導管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而之所以拓寬銷售範圍及擴大在全球特別是北美及歐盟的市場佔有率,是因為啟明醫療相信其將受益於海外地區較高的醫療費用水平。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17年,中國估計人均醫療支出為560美元。英國及美國估計人均醫療支出分別為4246美元及10739美元,遠高於中國醫療費用水平。

上市後,啟明醫療會繼續瞄準國際市場,通過收購兼併的形式夯實在全球市場的布局。招股書顯示,啟明醫療集資所得款項將用於VenusA-Valve的商業化、VenusAPlus和VenusP-Valve的研發和商業推出、其他產品的研發以及通過內部研究和潛在收購持續擴充產品組合。

與此同時,伴隨啟明醫療不斷加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資、加強研發能力以開發新產品,梁頴宇相信,啟明醫療將持續提高競爭力,有望成為結構性心臟病經導管解決方案的全球領軍企業。

相關焦點

  • 啟明醫療聯合德弘資本和啟明創投發起成立醫療投資平臺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雪)7月16日,啟明醫療與德弘資本、啟明創投宣布籤署協議,聯合發起成立新銳醫療投資平臺濟時資本。  濟時資本旨在投資心肺行業的全球創新醫療器械技術,藉助啟明醫療的產業資源,及德弘資本、啟明創投的資本力量,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及產品,加速其在中國的研發及商業化進程。同時推動中國自主產權的研發,培育、整合更多行業領先的醫療器械企業,推動中國創新醫療器械的發展。
  • 高瓴啟明加持的加科思藥業上市:市值114億港元 半年虧8億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12月21日報導加科思藥業今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4港元,募資淨額為12.63億港元;若行使超配權,可再募資1.95億港元。加科思藥業今日開盤價為15.98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4.14%;此後,股價漲幅回落,市值約114億港元。上半年虧損超8億加科思藥業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創新藥物研發,由北京融鑫創業投資中心、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臺灣玉晟投資公司等出資成立。
  •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惠泰醫療成功登陸科創板|Bilingual
    惠泰醫療(688617.SH)發行價每股74.46元,開盤價221.73元/股,開盤大漲197.78%,市值147.83億元。 惠泰醫療是啟明創投12個月迎來的第13家IPO企業,也是2021年第一家成功上市企業。
  • 3億美金領投重倉浩雲長盛 德弘資本投資版圖首曝光
    原標題:3億美金領投重倉浩雲長盛,德弘資本投資版圖首曝光   德弘資本(DCP)宣布與CPE聯合領投浩雲長盛集團3億美元融資,這已是其短短三個月內重倉的第二大項目
  • TAVR賽道百舸爭流,風雲變幻|TAVR|醫療器械|賽道|瓣膜|脈瓣|導管|...
    2019年12月10號,杭州啟明醫療香港上市,首日市值達157億港元,主攻介入瓣;2020年5月15日,沛嘉醫療正式掛牌香港聯合交易所,首日總市值為157.391億港元。在高瓴同時下注看好之際,一時引發了IPO時強勁的跟風效應;其中啟明醫療超購300倍,沛嘉超購1100倍。
  • 泡泡瑪特港股上市 盲盒造就千億港元市值
    來源:柒財經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高開77.1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超100%,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泡泡瑪特股票代碼為0992.HK,發行價為每股38.5港元。公告顯示,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的香港發售股份和國際發售股份均獲大幅超額認購。香港市場申請認購合計約58.1億股,超過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的香港發售股份總數的356.74倍,國際申請認購的股數超額40餘倍。最終,約14.5萬名香港公開發售申請人成功認購,國際305名承配人獲得股份,其中包括中信證券。
  • 今年國內最大一隻美元VC基金誕生:啟明創投成功募集12億美元
    11月18日消息,啟明創投今天宣布已經完全關閉第七期美元基金的募資。新基金的規模為12億美元,專注於醫療健康和TMT兩個領域的早期投資。這是截至目前公開可查的年內最大一筆主要關注中國市場的美元風險投資基金。此外,啟明創投同時宣布第六期人民幣基金完成首次關閉。
  • 醫渡科技IPO首日市值超560億港元 AI醫療迎資本爆發期
    1月15日,醫療人工智慧大數據公司醫渡科技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上市首日開盤,醫渡科技大漲120%,截至收盤,較26.3港元的IPO發行價上漲148%,報65.20港元,總市值近588億港元。根據公司的招股書,2018至2020財年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為9.78億 、9.34億、15.11億元;負債淨額分別為12億元、23億元及37億元,主要歸因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可換股票據及認股權證的公允價值變動。
  • ​啟明星 | 4家啟明創投投資企業分獲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大獎
    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AIWIN )產業場景應用賽作為SAIL獎的項目重要徵集來源,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AIWIN )產業場景應用賽日前也評選出醫療、城市管理、金融三大方向各10強項目。該賽事於今年4月21日啟動報名。面向已有產品的人工智慧企業,要求以企業為團隊,提交解決方案文檔、商業計劃及演示視頻等。
  • 市值首超阿里健康!亞洲最大醫療保健IPO誕生,3400億港幣市值的京東...
    據港交所公告,京東健康此次公開發售價定為每股70.58港元,開盤後股價迅速突破100港元。截至8日收盤,京東健康報110港元,漲幅超55%,市值超過3400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市值已經超過了登陸港股市場多年的阿里健康。截至8日收盤,阿里健康股價為23.9港元,總市值為3215億港元。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5期:啟明醫療布局全球創新醫療器械...
    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進一步放寬網際網路診療範圍,加快創新型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並推進臨床應用。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監局關於批准註冊107個醫療器械產品公告(2020年 第83號)》7月14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國家藥監局關於批准註冊107個醫療器械產品公告(2020年 第83號)》。
  • 港股恆指一周累計跌69點 京東再破頂市值衝上9000億港元
    原標題:港股恆指一周累計跌69點 京東再破頂市值衝上9000億港元
  • 啟明創投梁頴宇、鄺子平榮膺福布斯Midas List全球最佳創投人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頴宇、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上榜,分列榜單第33位和第69位。 創立於2001年的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其英文名稱來源於希臘神話中擁有點石成金能力的邁達斯(Midas)王,因此這一榜單又被稱為「金手指榜單」。這一榜單的發布,被視為「投資界奧斯卡」。 梁頴宇領導啟明創投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
  • 啟明醫療、德諾醫療攜手北京天壇醫院成立心腦聯合器械工程研究中心
    為加快臨床創意的轉換,推動心腦血管疾病同治相關醫療器械產品的轉化,整合與協同天壇醫院的臨床資源與數據分析資源、德諾醫療及啟明醫療的創新研發平臺,三方共同成立心腦聯合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下設腦卒中評估核心實驗室和心腦聯合創新器械研究孵化中心。
  • 啟明創投及投資企業獲評36氪年度中國VC/PE行業多項大獎
    啟明創投獲評WISE2020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TOP20,中國醫療器械領域投資機構TOP10,中國創新藥領域投資機構TOP10。 02/投資人獲獎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頴宇、胡旭波獲評WISE2020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人TOP20,中國醫療器械領域投資人TOP10,中國創新藥領域投資人TOP10。啟明創投合伙人周志峰獲評WISE2020中國晶片半導體領域投資人TOP20。
  • 騰訊漲超3%創新高,總市值超49000億港元
    編輯/富途資訊 烏冬 富途資訊7月2日消息,騰訊連漲三日,今日再創新高515港元,截至發稿,漲3%,成交額達30億港元,總市值達49105億港元。
  • 港股異動︱京東集團-SW(09618)漲超7%創新高 市值突破8000億港元...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京東集團-SW(09618)午後一度大漲逾9%,以271.6港元刷新上市新高,總市值突破8000億港元,截至15時36分,漲7.03%,報價265港元,成交額25.86億。
  • 最前線|網易正式在港掛牌交易,開盤漲超8%,市值達4561.1億港元
    36氪獲悉,6月11日港股開盤,網易(09999.HK)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買賣,上市首日高開8.13%,報每股133港元,發行價為123港元。按開盤價計算,網易市值達到4561.1億港元。若超額配售股權未被行使,預計募資淨額為209.3億港元(約合27億美元)。網易所募資金將用於推動全球化戰略及機遇、創新及一般企業用途等。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年後,網易選擇回港二次上市。網易回歸港股發生在美國監管不確定性增加、而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利好的背景下。
  • 最前線 | 網易正式在港掛牌交易,開盤漲超8%,市值達4561.1億港元
    36氪獲悉,6月11日港股開盤,網易(09999.HK)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買賣,上市首日高開8.13%,報每股133港元,發行價為123港元。按開盤價計算,網易市值達到4561.1億港元。 若超額配售股權未被行使,預計募資淨額為209.3億港元(約合27億美元)。網易所募資金將用於推動全球化戰略及機遇、創新及一般企業用途等。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年後,網易選擇回港二次上市。網易回歸港股發生在美國監管不確定性增加、而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利好的背景下。 如果參考阿里回歸後的股價表現,網易股價或將收穫一波不錯的走勢。
  • 嘉和生物上市首日漲16.5%,市值134億港元:乳腺癌藥臨近商業化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羅賓 微信公眾號|據IPO早知道消息,嘉和生物10月7日於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代碼為6998.HK,募資約28億港元。公司上市首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6.46%,高開21.67%,首日市值為134億港元。招股期間,嘉和生物超額認購逾3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