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遲國鬥法,是《西遊記》中特別精彩的一回,也是西遊中少有的3次著名賭局之一。
第一次,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與西天如來佛祖打賭,結果幼稚的美猴王被如來誆騙壓在五行山下500年。與如來佛祖鬥法,孫悟空雖敗猶榮。如來佛出手的目的有兩個:一來通過這種關禁閉的方法磨鍊其心性;二來提前為西天取經布下最重要的一顆棋子。
第二次,五莊觀推倒人參果樹,鎮元大仙與孫悟空擊掌打賭,醫活人參果樹便相互結拜為兄弟。與鎮元大仙打賭,則是一局「勝則雙贏,敗則雙輸」的博弈。通過這個賭局,孫悟空為自己的冒失遭受慘痛教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醫樹之方。幸好結局也是皆大歡喜,唐僧師徒不僅順利過關,還交下了鎮元大仙這位朋友。
而這次車遲國鬥法,儘管三怪既無厲害法寶,亦無強大後臺,卻是西天取經路上遇到的少有難局之一。說此關難過,主要有兩點:
一是三怪多做善行,於車遲國國民有大恩,車遲國國王對其青睞有加。
二是三怪雖是妖,卻是道教名副其實的高徒,雖無直接後臺,但他們供奉道教最高神祗三清,打狗還要看主人。
由於有這兩大「後臺」,想要鬥敗三怪,本來是相當棘手的事。然而,本來勢均力敵的局勢,卻因為三怪中的「豬隊友」——虎力大仙的連連失策,最終在鬥法過程中為孫悟空所滅。
一、唐僧師徒與三怪本來互不侵犯,為何會鬥到你死我活?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起因很簡單。
整部《西遊記》就是一個佛教東漸的過程。師徒四人表面上翻山越嶺,西天取經,實際上在路上所過之處,藉機打擊道教勢力,收服無派別中間力量,這就是九九八十一難的主要構成。
20年前,車遲國大旱,民不聊生。車遲國國王命國內所有的和尚、道士祈雨。結果,和尚祈雨無功,而三怪卻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的高強法力,成功上位,受到車遲國國王的特殊禮遇加封為車遲國3國師。
由於祈雨失敗,車遲國的和尚被遣為國師的奴役。
唐僧師徒與車遲國三怪,雙方大動幹戈的原因分明線、暗線兩個:
明線:車遲國國王尊道滅僧,悟空等人打抱不平,為僧除害;
暗線:佛道勢力之爭才是西遊最大的暗線,所過之處,勢同水火。
背後的暗線是這起衝突的最大原因。否則,想破腦袋也不明白,平時都是妖怪主動抓唐僧,屬於咎由自取。而這次,人家三怪在車遲國做國師做的好好的,孫悟空卻挖空心思,有意太歲頭上動土,招惹三個妖怪。
有趣的是,面對孫悟空的挑釁,以虎力大仙為首的三怪卻頻出昏招,瞬間葬送一局「好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虎力大仙身上的3大劣根性,是如何導致他的團隊一步步走向無底深淵的。
二、虎,鹿,羊三怪鬥到山窮水盡,與這3大劣根性密切相關。
我們看,在孫悟空惡搞三怪之後,以虎力大仙為首的三怪是如何一一因應的:
1、爭強好勝不可取
次日,唐僧師徒上金殿倒換通關文牒。說話之間,正好被三怪堵上。
「那國王道:『國師,朕未曾奉請,今日如何肯降?』」
可見,三怪這是蓄意過來找茬。接下來,虎力大仙第一件事就是控告孫悟空打死他的愛徒,毀壞三清聖像。結果,當他說完之後,車遲國國王「聞言發怒,欲誅四眾」。可見,這君臣也不是善類,動輒就想殺掉唐僧四人。
結果,在孫悟空一番機智辯駁下,國王也犯糊塗了。
這時外面來了三四十名鄉老(百姓代表),上奏,請求普降甘雨。
虎力大仙早已經迫不及待,「欠身拱手,辭了國王,徑下樓來。」
對此,孫悟空的反應是:「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鄉之僧。」這當然是正話反說,嘲諷虎力大仙不懂謙讓。可見,虎力大仙平時早已是目中無人,驕橫慣了。
有人可能會說,虎力大仙也不動動腦子嗎?既然對手敢和你祈雨打賭,必定是有些斤兩的。就不怕一個失誤,丟臉嗎?
其實,像虎力大仙這種狂妄自大的人,隨處可見。他們往往眼高於頂,很少用正眼視人。當然,他們的狂妄也是建立在一定範圍內的強大這個基礎之上,只不過,這個範圍可能僅限於一個村,一個班,或者一個學校。日常的恭維奉承,讓他們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腳下。比如18年,上海交大博士夫妻懟郭德綱的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對博士夫妻在參加節目時,處處冷嘲熱諷,上場就拿手指著郭德綱說:「你不認識我是吧?」
「將來有一天我會坐到你這個位置上。」
帶著強烈的質問和挑釁。
後來博士又拿出三本書給郭德綱,名義上是贈書。卻又說:「你應該只看得懂這一本。」
……
在導師和觀眾都不認可的情況下,仍然要強行辯解,斥之為「沒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聽不懂」。
在導師與觀眾都不認可的情況下,仍然強作辯解,真正做到了目中無人。
就像一位網友吐槽的那樣「(他)好像腦子塞住了,不能聽別人說話」。
從虎力大仙到交大博士,他們是何其相似。他們不知道,彼時的對手孫大聖們與郭德綱們正以高山俯視平野一樣,好整以暇看著他們賣弄自己的無知。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我學得東西越多,我越意識到更多的我不知道的東西。我越意識到更多的我不知道的,我就越想學更多的。
2、掙面子卻輸了裡子
毫無懸念,不可一世的虎力大仙「很輕鬆」輸掉第一局。
此時,車遲國國王一看唐僧師徒四人本事高強,想要放行。結果,三怪上前阻攔,他們的理由是:「我們三人在此保國安民,苦歷二十年,如今被這和尚搶了功,敗壞了我們名聲。陛下不能輕饒他們。」並提出,再比坐禪的無禮要求。
第一次比試祈雨,是出於狂妄自大,想要報復唐僧師徒;這次再比坐禪,就是為了掙回面子。
那麼,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愛面子的本質其實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心理學家研究:人們在感到有很大威脅時,就會啟動自我防禦,本能去避開危險,減輕傷痛。
譯言網的一篇專業文章將我們身邊常見的自我防禦分為9種:
很顯然,虎力大仙在第一陣打輸,他並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因此,他第一時間啟動了否認這一自我防禦機制。他提出,自己祈雨不成功或許是行雲布雨的神仙不在家。結果,孫悟空一聲斷喝,命風雨雷電四神現身,直接粉碎了虎力大仙的刁難和臆斷。
像虎力大仙這種人,我們身邊也經常遇到,比如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有時也會想讓媽媽抱抱,但平時的教育讓他知道,這麼大了還讓媽媽抱是件很丟臉的事,於是,他很可能啟動否認這個防禦機制,不但不承認自己想讓媽媽抱這一事實,甚至還說自己的媽媽自私。
同樣,虎力大仙也不承認孫悟空比他們三兄弟高明,而且,還污衊孫悟空敗壞了他們的名聲。為了掙回面子,他不依不饒,非要再比坐禪。結果,很快三怪又輸掉了第二局。
3、賭徒心理,只會讓你一無所有
為了掙回面子,三怪復又提出第三局比試,隔板猜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明明只是一局比賽,卻接二連三猜了3次。不過,唐僧師徒全都欣然應允,並且一一猜對結果。
任誰都能看出來,從這一局開始,三怪已經不顧大國師尊貴的身份和臉面,露出賭徒式的兇狠本性。
特別是,在隔板猜物徹底失敗後,以虎力大仙為首的三怪提出要比砍頭挖心之術。
事情到了這一地步,已經完全從鬥法爭高下,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決鬥,事情再無挽回餘地。
三怪從起初「狂妄自大」到「愛面子」,最後變本加厲陷入「賭徒式」的拼命,經歷了從高高在上,遭受打擊,跌入谷底,過山車式的心理反轉。
三怪企圖通過多次反悔,來改變賭局的結果,其實是犯了一個錯誤,叫賭徒謬誤。即,絕大多數賭徒更傾向於相信之前的下注結果對當前下注有影響。其實,這裡有個獨立學上的重要概念——獨立事件。三怪與唐僧師徒比的每一局,都是一個獨立事件,與前後之間的概率是無關。第一次猜對的概率與最後一次猜對,概率上是一樣的。 但就是這個簡單的知識點,真正明白並能以此指導自己言行的人,佔比低於總人口20%。
三、摒除劣根的人生3大生存法則
那麼,我們能夠從三怪的言行中得到什麼啟發呢?其實,主要有下面3大人生生存法則:
1、不必這麼狂妄,你沒有那麼強大
儘管我們大多知道做人不可太狂妄,但是如果說具體原因是什麼,恐怕很多人就回答不上來了。
之所以不可太狂妄,理由至少有下面2個理由:
①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我們聽到這句話,可能是在港臺黑幫電影中。但這句在現實生活中依舊適用。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是個十分複雜的大系統,充滿複雜未知的博弈和變化。誰也不能保證,今天的勝者與敗者會不會在明天易位,因此,今天留一線,或許就是給明天的自己留下轉圜之地。
在這方面做的優秀的,俾斯麥絕對算得上箇中好手。他作為德國歷史上有名的鐵血宰相,不僅幫自己國家的軍隊打敗奧地利和法國,還為國家爭取豐厚的利潤。
他的高明手腕就是做人留一線。每次戰勝對手,他往往給對手開出相對寬厚的賠償條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下一次戰爭再打響,之前受到俾斯麥「特殊照顧」的國家大多都不會加入對抗普魯士的隊伍。從而大大減輕德國面對的外來勢力的威脅。
②我們實力沒有那麼強大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老子的《道德經》絕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智者最精闢的警言。在這裡,他告誡那些愛施暴政的君主:強暴的人死無其所。對我們做人同樣適用。尤其在現在文明社會,我們在職場、商場上都很難做到從肉體上把對手徹底消滅。
在這種情況,我們過度逼迫對手,只能把他們推給更強大的對手,或者使他們鋌而走險,與我們為敵。
2、承認錯誤,快速處理,不會拖延成大錯
做錯事之後,掩飾和撒謊是人的本能。然而,只要我們用理性思維想一想,坦然認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明智之舉。
正像虎力大仙一樣,如果在一開始祈雨的第一局,願賭認輸,就不會在後面出醜,更不至喪命於一場莫名其妙的賭局之中。
在《笑傲江湖》中,曾有一個著名橋段:令狐衝帶領眾人慾上少林救魔教聖姑任盈盈,在武當山腳下遭遇武當掌門衝虛道長師徒。
剛開始,令狐衝與衝虛兩位高徒比試,獨孤九劍對兩儀劍法,雙方只是劍招與眼神的交互,結果,令狐目光所及,逼得兩位中年高手連連倒退,最後認輸。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兩位用劍高手雖然是衝虛道長的徒弟,然而,輩份卻比令狐衝高,若真實打鬥比拼,令狐衝未必是二人聯手的對手。
但是,在令狐衝用劍意將二人打敗,他倆並未不依不饒地糾纏,而是爽快認負。
隨後,令狐衝與衝虛比試,贏得更加僥倖。然而,衝虛作為堂堂一派掌門,亦很爽快地認輸。
假若衝虛師徒也像虎力大仙一樣,比試之後進行狡辯,甚至暗中動手對付令狐衝,那他就徹底變成了大反派左冷禪。
3、清醒認識賭徒心理,避開「不值得」,「不熟悉」的地方下注
賭徒心理就是輸了還想把輸掉的贏回來,贏了還想繼續贏下去,使自己的佔有欲得到進一步的滿足。從這個方面來講,人們經常利用或被利用了賭徒心理。對於容易沉浸在賭徒心理的人來說,最常見的兩個思維誤區就是:經常押注在不值得的項目或事件;冒然進入不熟悉的領域。
不值得:即,可以利用概率論等知識或其他相關規則,確定某件事是否值得投入精力與資源。得到知名講師老喻曾講過一個關於概率的小知識:
如果一個人有100元,他與別人猜硬幣,可以自由下注,如果猜錯,這筆下注的錢就沒有了,如果猜對,則可以贏一倍。那麼,他應該每次下注多少最合適?
想這樣一個問題,還是跟人賭硬幣,你自由下注,如果輸了,這筆錢就沒了,如果你贏了,你就能贏一倍回來。那麼,你每次應該下注多少才最合適?
可能你會說,每次下注多少都差不多吧。還真不是。這其實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規律的隨機題,而是一道簡單的概率題。數學家通過研究、計算發現,每一次下注25%才是風險與利潤最平衡的策略。
這個,就是事物背後的秘密,假如你懂得相關的知識或經驗,就會有效區分哪些事件更值得。而大多數人則依然會憑直覺,你的勝算自然要大的多。
說回車遲國鬥法,表面上來看,虎力大仙與孫悟空都會祈雨。那麼,此時,二人真正比鬥的就不是簡單的祈雨本身。很可能會通過繼續增加比賽難度來決出勝負。比如,後來虎力大仙狡辯:風雨雷電四位神仙不在家。恰好給了孫悟空反擊的理由:既然你說神仙不在家,那如果我能請他出來,是不是你就得服輸?
結果,孫悟空通過強大的人脈關係與過硬的影響力,很輕鬆做到這一點。
不熟悉:其實就是看不懂的意思。對看不懂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對此,巴菲特的最好搭檔查理·芒格有一句經典總結:如果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不熟悉的事情應該敬而遠之,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高人」,同樣要懂得規避風險。對此,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趙玉平教授曾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今年3月的時候,忽然接到一個關係比較不錯的學生的電話,電話那頭說話語氣上揚,十分激動地邀請我吃飯。
於是,我們在學校旁邊一家小飯館約好。一見面,學生就很大方地說:老師,今天我請客,隨便點,咱們吃點好吃。
我一看,這準是有了啥喜事啊。我說:說吧,你是不是有啥喜事要告訴我啊?
他說:老師,您猜的真對。我戀愛了,說完滿臉的幸福。
於是我們就沒事聊起來。我問他:你覺得你這女朋友哪裡好呢?
他回答:哪兒哪兒都好,身上沒有缺點,我愛死她了。
我聽了,沉吟一會,告訴他:我建議你慎重對待這段感情,不要再在她身上浪費時間。
學生很不解:我誠心請老師吃飯,老師卻……
那頓飯吃的不歡而散。
結果,等到11月份左右,這個學生再一次給我打來電話:趙老師,是我……
我一聽,就知道他估計是失戀了。情緒低落,說話有氣無力。我們再一次在小飯館相遇,他很後悔沒有聽我的話,結果受傷的不僅是他的心,還有錢包。
他問我,老師,你咋知道她會和我分手?
我說:我可不確定你們一定會分手,但大概率會沒有比較好的結果。因為,她的段位(水平)比你高得多啊。
我又問他:世界上存在沒有缺點的人嗎?沒有。但是你告訴我,你們交往3個多月,認識半年多,你都沒有發現她的弱點。那麼,她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她是天使,女神;第二種,她的段位比你高,把缺點給隱瞞了,讓你覺得她完美。
其實趙老師與查理·芒格老爺子說的一個意思,對於你完全不懂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不進入,避免與之產生交集。
總結
車遲國三怪的行為,初一看是很愚蠢的。但仔細觀察才會發現,不是三怪的法力不高強,更不是智力有缺陷。而是性格使然,尤其是以虎力大仙為首的三怪,身上3大劣根使他們「不得不如此」。平時作威作福慣了,便養成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霸道性格;遇到威脅,又想著顧及自己的面子;為掙回面子,像賭徒一樣盲目押注,最後不惜把命都押進去,結果,從國師高位跌落。
虎力大仙其實是西遊整部書裡最像芸芸眾生的一個妖怪,他狂妄,愛面子,還喜歡盲目打賭,我們不也常常掉到這3個大坑中的一個或多個嗎?
想要避坑,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這3個人生避坑法則:
1、不必這麼狠,你沒有那麼強大
2、承認錯誤,快速處理,不會拖延成大錯
3、清醒認識賭徒心理,避開「不值得」,「不熟悉」的地方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