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壽縣李氏簡介
特別說明:仁壽縣李氏信息來源主要是由各支系宗親通過網絡提供的家譜、手稿及口傳信息,收錄的李氏家譜信息內容僅以尋根、聯宗為目的,不以修譜和歷史考證為依據。如果涉及隱私,需要刪除的,或者信息有誤,需要修改的,請聯繫作者。信息在不斷收集完善中。。。
0203-001、四川省仁壽縣大屋新屋李氏
入川始祖:
祖源籍地:湖北麻城孝感鄉青山下
入川時間:明洪武年間
源流班派:正學先光大逢開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佔上林時
續修班派:前徽周柱史衍緒發其祥福澤宗功遠根深本固長
傳家惟道義華國有文章吉士多鳴鳳從龍運繼昌
仁壽《李氏六修宗譜》中保存了一份大概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該族後裔李如薄所做的「序」,內稱:竊聞李氏之先,原籍麻城縣孝感鄉青山下。於有明洪武時,上川入籍仁壽縣,置業大屋新屋。
0203-002、四川省仁壽縣順和鄉鰲嶺下三岔口延祥觀(李家溝)李氏
祖源籍地: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北關外李家壩
入川始祖:復宸公、復龍公、復材公
入川時間: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
字派:復華維時宗芳春應昌隆文盛道燦永毓秀振其崇
建國繼天長安邦學士常萬鍾明廷遠先澤啟榮光
始祖復宸公攜兄弟復龍,復材,遷居四川仁壽縣順和鄉鰲嶺下三岔口延祥觀,後改名李家溝。復材遷居四川東山灣(未詳),後無所考。復龍居地和後裔無考。
始祖母鄭氏,麻城鄭家村人氏。傳至10世左右,適逢明末清初,四川局勢動蕩,復宸公後裔分遷仁壽各處,井研,以及簡州等地。清嘉慶16年(公元1811年),我族傳道公(井研人,和井研四傑李道傳沒有關係)修譜。考證出復宸公乃仁壽,井研,簡州三地十三支李氏上溯肇祖。十三支李氏如下:
01、文禹公,仁邑應學溝。
02、應乾公,仁邑豔陽溝。
03、旺亨公,仁邑柏林並李家溝。
04、洪周公,仁邑王疤子林並梁家營。
05、朝官公,仁邑高天院。
06、洪德公,井研龍潭尾。
07、尚志公,簡陽李家碥(今簡陽玉成鄉李家碥)。
08、維剛公,仁邑高家場。
09、文周公,仁邑橫山子。廷紀公之子。
10、文堯公,仁邑中衝溝。廷紀公之子。
11、智達公,仁邑鄒家壩費家巷。
12、可賢公,仁邑香爐山。維業公之後。
13、可忠公,仁邑古佛寺。維業公之後。
以上13支,傳道公乃井研龍潭尾一支,字晤亭,晚號龍潭居士。好黃、老之學,與樂山李嘉秀友善。工書、畫,頗有名一時。父時青,弟猶道,字雨疇,亦以書法見推。好為詩,著《袖峨詩草》,《益州書畫錄續編》。《井研縣誌》有傳。而在民國二年,簡陽李家碥一支芝淮公主持修譜,現存於四川圖書館內。該譜原本我未曾得見,但是我家裡族譜就是據此譜錄下的。《簡陽縣誌氏族志》裡面記載了尚志公遷簡陽玉成李家碥的情況,提及尚志乃復宸公之後,但是《仁壽縣誌》中對氏族沒另外立志,無法查詢更多信息。
我是簡陽李家碥一支第14世,復宸公24傳裔孫。尚志公於明末遷居簡陽玉成橋蘇家溝李家碥居住,至今已傳至15世(復宸公25傳)。
希望同宗宗親能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繫。
聯繫人:李崇德 QQ:287661775 QQ:502866507
0203-003、四川省仁壽縣順河鄉回龍寺柏楊灣李氏
入川始祖:普志公、普聞公
入川時間:清朝初期
祖源籍地:麻城縣孝感鄉
落業屬地:夾江縣甘江鋪復遷仁壽順河西街回龍寺柏楊灣
字 輩:世萬成茂,正大光明,有龍先澤,
安邦定國,運轉乾坤,榮華富貴
祖籍湖廣省麻城孝感鄉遷入四川,先到夾江,不久遷仁壽縣柏楊灣。其後人有一房「過雲南未回」。入川第一代為李普志、李普開(普開出家無後人)。現四川甘洛有許多親戚。李普志(母張氏)、李世進(母童氏)、李萬禮(母鄭氏)、李成廣(母徐氏)、李茂豔(母毛氏、楊氏)、李正蒙(母汪氏)、李大明(生於庚午年冬月十五日冬月十五日丑時四川省甘洛縣秀水平生長,妻王氏)等等。
傳言由入川始祖普志公為後代立下字輩。普志公配張氏,去世後與妻子一起葬仁壽高山寺馬鞍山大田壩。生二子:李世先,李世進。李普志、李普聞先是住四川省夾江縣(漹江)甘江鋪(現甘江鎮),李普志兒子李世進、李世先出生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鋪。後遷仁壽縣順河鄉柏楊灣。李普聞後出家,無後人,出家原因不明。後世進、世先兩兄弟分家,世先遷至仁壽縣李家山(李家溝,核桃壪)。再後來,兩家未再來往,失去聯繫。時至今日失散200多年。2014年4月,成都、西昌兩位後人通過網絡,憑仁壽兩個墓碑上的殘缺記載和仁壽、甘洛殘缺家譜,找到了世先、世進兩兄弟的200年前下落,並確認在仁壽、甘洛等地有大量李普志後人。但同時,也發現,李普志或許不是入川始祖,始祖可能是早前數百年的洪武年間。如是這樣,是為什麼?戰亂還是其他原因?後人在探究。如果是洪武年間入川,與其時遷入夾江縣甘江鋪的李蜀雲(李蜀榮)可能有關係。
李普志部分後人譜系名單:
1、仁壽支系:李世進,子:李萬義,李萬仁,李萬禮,李成智,李萬信。李萬義支系情況:李萬義子:李成堂,李成龍,李成山,李成海。李成堂子:李茂薓,李茂重。李茂薓子:李正平,李正埾,李正東。李正平子:李大壯,李大發。李大壯子:李光颺,李光琴。李光颺子:李明虎(妻子駱彩雲,曾擬制家譜一本,本資料就為李明虎提供),李明錢,女兒李明玉。李明虎後人:李友良、李友鑨、李友虹、李文杜、李秋枝、李友亮。後人有李龍清,李龍權、李碧先、李碧清、李龍彬、李龍 斌、李龍陽、李龍思、李龍君、李碧華、李龍群、李豔、李南、李霞等。
2、仁壽李世先後人有:李正杰,子李大超,李大熹,李大先,李大釗。
3、甘洛支系李世進子李萬禮後人情況。李萬禮子:李成廣,李成廣子:李茂豔,李茂豔子:李正蒙,李正蒙子:李大元,李大明,李大重。李大明子:李光福,李光清,李光富,李光壽,女兒:么姑娘。李光福子:李明榮,李明華,李明富,李明貴,李明長,李明銀,李明才,女兒李明珍、李明秀。李光福孫有:李有富,蘇木清,李有發,李有錦李有彬,李定友,李國友,李有兵,李有秀,李友剛,李超,李有香,李有瓊,李有芬,李友軍,李友林,李友慧,李友蓮,李友芬,李友英。李傑(李超)、李敬東、李剛、李芳、李瓊、李崢等。李光福尊孫有:李龍才,李龍剛,李龍兵,李龍全,李龍芬,李龍珍,蘇貴勇,蘇貴李,李隆詳,李龍偉,李龍琴,李龍魁,李龍劍,鄭萍,李小花,宋金花,李龍慧,宋海燕,李龍慧(二),李龍旭,李尹蘋,李顏茹、李洢龍,李揚陽等等。
聯繫QQ:657784464 QQ群:175093597
0203-004、四川省仁壽縣祿加李氏
祖源籍地:江西南安府崇儀縣(贛州市)龍龜頭熟水塘椆木洞
入川始祖:聖才公、聖元公
入川時間:康熙年間
落業屬地:仁壽縣寶珠場(今寶飛鎮)
金德公房字輩:孟孔聖賢志,百家貴朝元;金銀自傳世,
福壽永心田;根深枝必茂,發達應光前。
元烈公房字輩:孔孟聖賢志,百家貴朝元;經學書香遠,
忠孝世澤綿;修身能治國,積德應光前;
根深枝益茂,源俊流愈長;福田宜廣種,
祿位壽永昌。
大伯聖才公及始祖聖元公從江西步入四川,至資中,兄弟二人因尋走失黃狗分散,大伯公到榮縣奈何壩(註:一說井研,但根據李氏網論壇上資料,估計為榮縣),始祖公到今落業成家。其餘史料不詳。我始祖公名下後裔現多分布在今仁壽祿加、禾加、識經、寶飛一帶(即原祿加區境內),資料較為詳盡。而大伯公一支則無記載。
如有字輩相似或房系相近的族親,請聯繫QQ:9184931
0203-005、四川省仁壽縣高店附近的李家山李氏
祖源籍地:湖廣德安府隨州應山縣仁義鄉高廟下壩人氏
(現湖北廣水市寶林鄉蔡家松林附近的李家獨灣處)
鼻 祖:德高公
字 輩:德興仲獨秀 山列單春文 永天普世萬成開,正大光明,紹興幫國,永遠昌榮,文章華美,富貴長春,安常有道,克樹鳴勳,思普芳代,澤培儒林,駿謨瑞典,傳家寶珍。
房系簡介:明洪武年遊宦到四川夾江縣留居,至今已繁衍24代人,李德高生於辛亥年八月十五日辰時(1311年)丁丑年××月十七日午時(1398年)卒於夾江縣順和場水心中壩元潭堰,享年88(虛)歲,鼻祖李德高從湖北帶來15個老字輩15個老字輩後是來川後新增的入川後第12代天字輩(一房或二房,其餘留夾江縣甘江鎮)隨政令遷往四川省仁壽縣高店附近的李家山。入仁壽後先後出現了儒學正堂等志士:進士李學詩扣任合江縣儒學正堂;李志郃扣任南江儒學正堂教諭;李侯鄴扣任江津縣儒學正堂教諭;儒學生員李周;儒學生員李向春等
聯繫方式:為重塑宗族,請相同字輩的湖北宗親和四川省的宗親積極與李偉聯繫,
聯繫電話:18140033306 qq:41838715 qq群群號:仁壽虞丞李家山李氏家族群 327012827
0203-006、仁壽縣雙堡鄉魚箭村、紅茶村、達摩村、保華村李氏:
1、字 輩:培植榮茂蔚,林盛永久清,枝高為吉慶,萬禩代有興。
2、聯繫人:李永亮,現名李文超
3、電 話:13981381158 QQ:469403353 (此李氏與識經鎮李氏同宗)
0203-007、仁壽縣識經鎮龍主村、石印村、七裡村李氏
1、祖源籍地:湖南省會同縣。
2、始 祖 名:李正開、李正誾、李公葵、李公英。
3、遷入年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4、字輩派行:
老派字輩:朝進仁通;昌順俊秀;再彥宗正;公敬。
新 字 輩:培植榮茂蔚;林盛永久清;枝高為吉慶;萬禩代有興。
5、房系分布
成舟、容舟、溫舟起,三公以前餘未詳及,只雲萬庭公原籍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吉水縣鎮上李家灣三十六都人氏,英勇絕群,於宋代嘉定時,職任總兵,奉旨徵苗蠻有功,敕封萬戶侯,建祠湖南會同縣西門外上坪。成舟、容舟、溫舟三公見萬庭有祠在楚,乃於明初建文二年庚辰歲,偕弟兄叔侄四十八人,同入會邑永伏鄉第一團。復後,朝佐、朝棣、朝相、朝輔諸公俱食祿天朝,當政仕還鄉,亦同入籍。
於時有遷武崗州寶慶府者,有遷靖州會縣者。近鐫宗支簿嗣九代祖,宗耀公繼敘譜牒只註明由江入楚原系七支,一落武崗州,一落地靈大坡,一落巖頭吉朖,一落灑溪衝,一落六黃溪,一落布寨坪崇林寨,一落灑溪坪團後。
正理公因西蜀荒蕪遵旨填川,遂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冬,由楚入蜀,佔插仁邑東林鄉五甲蒲家壩陳洪嘴、華儒溝。正誾公隨亦來川,請示開墾。正安公遷貢士壩何家灣,正俊公遷石橋水貓洞,正凡公遷馬家溝半衝。其餘金科公遷汪家場,鰲軒公遷蒲家壩,宗梁公遷安寧橋,宗柯公遷翁衝嶺,正白公遷翁家溝,敬友公遷敘州長寧縣,公純公遷富順縣,正培公遷大足縣王家衝,公魁公之子敬信弟兄遷安嶽富郭鄉洪字壩、李家溝,宗周公之子先臣、輔臣遷新寧縣,克敏公子老宣、老書同雲世公遷漢州德陽縣順水寺,公相公子雨、寅遷蓬溪縣。以上由楚入川者皆容舟公之一脈所發也。
6、聯繫方式:四川仁壽縣 李斌 QQ:380883891 手機:13808162570。
0203-008、仁壽縣祿加鎮大興村李氏
我宗字輩:元義必榮子思文廷漢朝宗-續字輩:萬代長存光昌世業大有其成上賢崇德永遠惟新。我一世祖李元道字元儀,遷川始祖為祖誥公,祖誥公遷川後無氏無子與是抱祖訓公一子取名為李元儀。
貴義必榮子思文廷漢朝宗祖
貴可-義筠-必誠-榮宣-子淇-思舜-文祥-廷錠-漢守-朝佐-宗柏-祖誥公與祖訓公
聯繫人:李宗勇。 QQ號2304109526
聯繫人:李曉軍 電話:13890314391
0203-009、仁壽縣鍾祥鎮李家磚房、尖坡村、李家咀李氏
1、字輩:道德先賢志,家徒祝史芳,之雲光萬代,思文在茲昌。
2、聯繫QQ群:416833324
0203-010、仁壽縣富加場蘇家灘楠木灣李氏
1、祖籍地:湖廣省等楚承宣布政使司分巡寶慶府城步縣第三都,小地名龔家塘。祀祭回龍廟土地祠下居住。
2、字輩:先祖流傳之班輩:仁再芝昌盛貴可,盈泰光隆美必成。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歲次甲申年各族新添:儒仕文章先壽世,學正修齊治國平。
3、入川始祖:上川一世祖李昌福,號克正。同緣粟氏原命生於大清國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歲次己丑正月二十五日卯時。生於湖廣寶慶府置隸城步縣第三都,小地名龔家塘生長人氏。自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歲次丙戌入川襁負三子,李盛明楊氏,李盛玉劉氏,李盛富莫氏 同往四川東道重慶府大足縣,小地名國家衝川主廟王祠下居住。享年春光六十歲。行至半途不幸亡於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歲次已醜四月十九日午時。在今四川東道重慶府大足縣,小地名國家衝川主廟王祠下。因老告終還山丘冢。始祖妣不願居住重慶府,隨三子復遷於西蜀西道四川省成都府置隸資中仁壽縣富加場東林鄉五甲,地名李三壩落業。垂統以後,又往重慶府將李昌福骨脈搬回葬於李三壩葉姓宅後,與葉姓同墳各包,子山午向,坐居向左邊垂碑為記。
二世祖李盛明,生一子李貴全。
三世祖李貴全,同緣葉氏原命生於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歲次辛卯年十月十八日已時。派三子,李可相魏陸氏,李可培李氏,李可棟葉氏。因老告終安葬於尖山子腳下宅左居中。
四世祖李可相,生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歲次甲子年正月十一日,同緣魏氏陸氏。發派三子,長子李盈美李氏,次子李盈翠揚氏,三子李盈昆彭氏 。
4、聯繫人:李成軍 電話:13795500519。 QQ:185752842
0203-011、仁壽縣封門山黑寶嘴李氏
1、字輩排行:久榮如必輔維春,紹啟成文正朝庭,國家興隆忠孝永,光先世德顯明清。
2、聯繫人:暫缺。
0203-012、仁壽縣禾加鎮安全鄉李氏
1、祖源籍地:麻城縣孝感鄉
2、入川始祖:弘諞公
3、入川時間:明洪武二年入川西蜀資陽東鄉,明末清初到仁壽縣。
4、祖源世系:火德公系
5、源流字輩:伯朝伏學明,騰世單思必,晉陽庚國運,
仁壽毓為其,登霄連克漢,廷素秉書懷。
新議班次:科名經代盛,祖德大光熙,道義隨時箸,先崇錫福來。
6、聯繫人:李仁付13679625682,QQ:513495062
0203-013、仁壽縣北鬥鎮李氏
1、入川始祖:始祖李公行二,墓葬旱五裡水渣滓坳。至今地主張姓。乾隆七年,合族因公墳山盜葬斷阡,眾房監有碑記。嘉慶八年,通族復建坊杆,與長房共立。妣王氏,與公同墓,生二子。
二世長公祖,李公諱德陞,墓葬公墳山。其下,則六房總祠在焉。豎有碑記。妣黃氏,與公同墓,生六子。
分房 太祖:李漢廣、漢志、漢時、漢書、漢金、漢釗。
二世季公祖,李公諱德虎,墓葬德虎溝,系午山子向。妣金、李氏生子 李漢朝
前諧所載:按漢朝系七房,太祖其後。至李俸林子孫出仕未歸,而墳基俱在。今六續宗譜,有裔孫硫秀,翻得家存經單簿,系李選公手澤載:德虎公之子名漢朝生二子。
2、第八次續譜新訂十八派:遵古訓展鴻圖 源範衍史冊錄 民和睦勤耕讀
3、世系:自古帝王肇興,庸錫姓,或以國,或以官,或以王父字而李氏系自顓頊第六子庭堅,庭堅即皋陶世,為虞夏理官子孫,以官為氏,因姓李至殷理。徵避紂亂,易理為李,此又李氏所自始也。厥後歷周秦,歷漢唐,歷宋元,李氏蕃衍天下,代有傳人。元末吾祖世居麻,孝感青山,陳逆之亂,鄉人明玉珍據成都,招撫鄉裡,吾祖弟兄七人遷蜀,因與祖一公載籍仁壽焉。
4、續派:康熙四十四年,始創首部族譜。乾隆八年續修族譜,始建總祠。嘉慶八年三續族譜,建水渣滓坳始祖墓坊碑。道光九年四續族譜建總祠坊碑。鹹豐十年五續族譜。光緒二十五年六續族譜,新立八派,從道字起進行五輩一刪。民國二十三年七續族譜。2008年八續族譜,七房統一使新增18派。
5、聯繫人: 總族長:李祝揚 住址:仁壽北鬥鎮
總族長:李佐君
總族長:李付軍
0203-014、仁壽縣汪洋永寧鄉李氏
1、字輩:民魁顯章聯科吉德,但是字不一定是這些字。總由20個字組成。
2、祖源籍地:從江西麻城紹贛鄉進川的,聽說當時是5兄弟一起過來的,在現在原來的永寧鄉一帶。進來時分布在永寧鄉的韓寶墳、趙家灣等地。
3、聯繫人:李聯書 微信號:llsxxl
0203-015、仁壽縣北鬥龍鳳鄉白塔村李氏
1、字輩:---茂戴克道---,其餘不詳。
2、聯繫人:李建,現居住內江,聯繫QQ號:694588197
0203-016、仁壽縣北鬥李氏
1、字輩:---世澤長登---,其餘不詳。
2、聯繫人:寧靜致遠 祖籍是仁壽北鬥,現居雅安。QQ號:654262783
0203-017、仁壽縣彰加鐵牛鄉雄家村、鍾祥區合興鄉李氏
1、字輩:福壽長安,興邦定國,方船雲仙,萬世永傳。
2、聯繫人:李雷,聯繫QQ號:394908854
0203-018、仁壽縣禾加中農李氏
1、字輩:翠華必可國治倫常序家勤道統開,還有幾個字不知順序:正大定永清
2、祖籍:從湖北麻城縣孝感鄉搬到四川,進川時間:1650年左右。分居在富加玉龍鎮羅家陵,建祠禾加中農五姓祠(羅,楊,魏,餘,李)。
3、聯繫人:李棟超:13890393702, 李俊林:13980363275
0203-019、仁壽縣某地李氏
1、字輩:啟學天光文芳興成元太長季小君萬春
2、祖籍:我先祖是湖南省沅陵縣,搬遷到四川省仁壽縣,
3、聯繫人:電話13890324649
0203-020、仁壽縣鴨池鄉慄樹壩李氏
1、老譜字輩:元正應現子 君宗一般人 儒學皆同輩 明文世澤長
2、新譜重編派行次序:道德光華 裕傳賢哲 國運昌隆 注載天宮
3、祖籍:明洪武二年始祖李興城自楚省麻城遷蜀,至仁邑安樂下鄉李家嘴居住。厥後卜葬楊保壩一冢。老譜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681年)撰修。2008年重修。
3、聯繫人:李耀忠:13808169720 , 李玉池:13086482055。
0203-021、仁壽縣文林鎮縣城沙子灣李家灣李氏
1、字輩:中遠和---
2、聯繫人:仁壽縣城老天梯天利山莊外面李家溝李家祠堂附近。
0203-022、仁壽縣文林鎮縣城老衙門李氏
1、字輩:朝萬金成文,國玉友志善,時肇先天永,守澤泥思環。克家縫盛世,正中為一戰。(有同音字)
2、家族情況:我支是湖廣填四川第五代文鬥、文秀的分支。遷到四川仁壽就是第五代文字輩。再從仁壽遷到眉山東坡區的。聽說我家的前幾輩在抽大煙那個年代出了一名木匠,小時候乃至結婚都很窮。結果去學木匠,學了2-3月就出師了。三蘇祠在那時就是他的收筆工程,不幹了辦席都辦了六七十桌,白塔山塔頂都是他修的。那時不管修橋修路乃至立個路碑這麼小的事都要找他。每天銅錢不知道要挑多少擔。據說有先人埋在仁壽老衙門口後面,立有石碑。
3、聯繫人:心想事成,QQ號:751294956。現居眉山市東坡區崇禮鎮。
0203-023、仁壽縣河口鄉團園七一村李氏
1、字輩:仕如明達道永遠作朝剛
2、聯繫人:
0203-021、仁壽縣雙堡鄉梁橋村李氏
1、字輩:良多榮---
2、聯繫人:李佐吉 微信號:l13701666643
0203-022、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春子先知萬,如成守以仁;山洪天碧照,世德本安芸。
0203-023、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大世英宗,芝元昌尉;隆順德開,承朝魏志;本立悠意,道生有自。
0203-024、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德道耀大衍長庚。
0203-025、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祖崇應必興,師源本萬土,有學可山榮……。
0203-026、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明德維新,輔國忠君;志光先祖,調元朝廷;友信萬海,克根家聲、文運大啟,宗昌孝成;仁義恭敬,永傳和順。
0203-027、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培元達國慶
0203-028、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奇捷如子秀,正學成邦國,文登孝友天。
0203-029、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仁再芝昌盛貴可,盈泰光隆美必成。
0203-030、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日有茂成春,維隆定國興;祖訓存忠厚,家道字減亨;
信義昭榮景,詩書惠俊英;勳葉光華宇,望澤益乾坤。
0203-031、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汝(?)成(?)守以仁,山河天地照,世代本(永)安寧。
0203-032、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上世家術正成雙。
0203-033、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紹元天開泰,永世萬邦欽。
0203-034、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萬世昌隆,君子之德,永在朝中。
0203-035、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秀忠孝傑義,富貴榮昌;天啟文遠,克振家聲。
0203-036、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有道明君遠,安邦定國長;良心自正大,榮華富貴光。
0203-037、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載茂道盛至善。
0203-038、仁壽縣某地李氏
字輩:正大光明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