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自轉》
教學目標
1.了解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轉造成晝
夜更替的現象。
2.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轉的特點及其帶來的影響。
3.學會計算時區與時差,並能計算出某地地方時。
4.仿做地球自轉造成晝夜更替的實驗。
5.培養學生學習地球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地球的自轉。
2.晝夜更替。
教學難點
學會計算時區與時差,並能計算出某地地方時。
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自轉》
本節的基礎知識點:
1.地球繞著地軸旋轉,叫地球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24小時。在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軌跡是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即(南順北逆)。
2.地球自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3.地球自轉產生是地理現象有:晝夜更替現象、時間的差異、地轉偏向力等。
(1)晝夜現象的成因:
①地球是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
②太陽光的照射;
(2)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地球自轉
4.地球上的時間東邊比西邊早,東西方向上因經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時刻,稱為地方時。
5.經度每隔15°劃分1個時區,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採用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該時區的區時。0°經線是中時區的中央經線,時區以中時區為界,分為東時區和西時區。東12區和西12 區合併為一個時區。
6.說明:
(1)東邊時間比西邊早,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1°等於4分鐘;
(2)東經在東時區,西經在西時區。
7.國際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這條線叫作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8.為了避免180°經線附近地區日期出現混亂,日界線不完全與180°經線吻合,而是繞開了一些半島和島嶼,大部分在海洋上經過,顯得有些曲折。
9.從東十二區向東到西十二區,越過國際日界線,相當於回到一天前,故日期要減一天。
10.從西十二區向西到東十二區,越過國際日界線,相當於跨了一天,故日期要加一天。
11.區時的計算
12.晨昏線的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進入到晝的晨昏線為晨線,反之則為昏線。
13.晨昏線的畫法:
a.過地心與光線垂直(側視圖)
b.平分赤道
c.二分時,與經線圈重合;
d.二至時,與極圈相切
14.地轉偏向力
電子課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多多關注、分享、點讚
編輯:煉談文夢
推薦閱讀: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地球運動《小專題:區時和地方時計算》
如何制定高中學習計劃
親愛的您關注和在看了嗎?↓↓↓
感謝您的點讚(。ò ∀ 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