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二日,政府公布二○一七年特首普選方案後,「政改三人組」隨即帶領其他政府問責官員落區宣傳政改,無奈在過程中再遭激進反對派搞破壞,近日,「泛民」更落區做反政改宣傳,引起全體港人憤慨。
目前政改方案得到民意的最大支持,而各界代表均發表聲明,認為方案是在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下為港人爭取的最民主政治空間;同時不同團體也都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政改方案的支持,認同方案是四合方案「合憲、合法、合情、合理」,並促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凝聚共識,通過政改,落實普選,推動香港民主政制發展。
根據香港研究協會自四月二十二日政府公布方案後到二十六日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六成三市民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普選方案;六成九市民認為反對派議員否決普選方案不能為香港爭取到更民主的特首普選制度;若方案無法通過,近六成人表示不會在下次選舉中投票支持這些反對派參選人。在民意顯示出清晰意向時,反對派卻表示不管民意如何都會對政改投反對票,更公然啟動反政改宣傳,完全是「選民有票選特首,??泛民??杯葛沒理由!」他們的行為不僅拖累整個香港,阻礙「一人一票」特首普選的落實,更加使社會陷入動盪不安之中,意見分歧進一步擴大,對社會的穩定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反對派言論強化對立
現時的政改方案是在法律框架內、在港區的現實基礎上擬訂的進步民主方案;也只有符合法律基礎的方案才能立足於現實,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說,現時的方案是當前時空狀態下的最佳方案,只有啟動方案,才能將民主的種籽植入現實的土壤,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但反對派一意孤行的激進行為,屢屢阻礙政改方案的推進。他們用激進言論誤導群眾,進一步分化社會各派的意見。
事實上,目前的政改方案得到大部分市民的支持,反對者只佔少數,反對派的言論無疑強化了對立的情況,導致社會漸漸演變成「敵我」關係,而忽略了香港利益本是一體的大前提。事實證明,恰恰是反對派所謂的「真普選」妨礙了香港落實唾手可得的普選方案。
落實二○一七年行政長官普選不僅僅是對社會的某一方、某一派有利,而是對各派各界都有益無害。行政長官由「低入高出」普選產生,將大大增加特首的認受性,「一人一票」的意義不僅在於普選階段,更在於特首上任後能否真正為民分憂,為廣大市民的利益發聲。普選出來的特首要爭取各派的認同,這對於維護行政與立法的關係、緩和社會各派的矛盾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反對派目前只將眼光放在短期,千方百計阻撓普選的通過落實,實是因小失大。如果將眼光放長遠一點,當看到二○一七年普選落實,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民主政製得到長足發展。不同立場派別的人士都有機會競選行政長官,積極參與到普選程序中,並發揮最大影響力,那麼就應努力促成普選方案的落實。只要將目光放在香港的長遠發展上,就不難作出正確的選擇。
社會宜奠定堅實基礎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需維護和諧的社會環境、營商環境,才能吸引各大跨國大企業來港投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為香港的經濟發展營造更為活躍的商業氛圍。而作為亞洲區著名的購物天堂,全體港人需要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穩定、安全、守法的旅遊城市形象,讓遊客「玩得開心、買得放心」,而不是要提心弔膽,既怕被反「水貨客」狙擊,又怕被「港獨」人士惡言相向。這需要社會就政改達成共識、紓解矛盾、緩和氣氛。總而言之社會的首要工作是先落實政改,才可能逐步解決其他社會問題。
政改達成和解是反對派與民眾「化幹戈為玉帛」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相信這是現階段港人的共識。只有踏出政改的第一步,才能解決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近期反對派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當中的溫和派不滿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捆綁式」發表否決政改聲明,公開表明拒絕「被捆綁」。
這是好現象,前陣子激進人士「騎劫」了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士,不少人被迫「失聲」,這與香港追求民主發展的方向是矛盾的。社會應努力構建不同渠道,鼓勵不同意見的人士發聲,充分溝通,並在此基礎上尋求共識,為方案在立法會的通過爭取每一票。如此才能為社會較長時期內的和諧、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並逐步解決其他社會議題,使香港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