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

  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張高翔)

  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揭秘「織物版」五星紅旗首次亮相月球

  在完成採樣任務上升起飛前,著陸器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也標誌著月面國旗展示系統圓滿成功。這是繼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美互拍實現中國國旗首次亮相月球,和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國旗帶向月球背面後的又一次在月球表面的成功展示,也讓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再次打上「中國標識」。

  更令人驕傲的是,與前兩次任務中探測器上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亮出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織物版」旗幟。這背後凝聚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九部科研人員的智慧與汗水。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國旗展示系統設計團隊開展技術研討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供圖)

  選材花費時間超過1年

  嫦娥五號月面國旗展示系統是有效載荷分系統的組成單機之一,也是有效載荷分系統唯一一個關鍵項目。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國旗則是一面真正的旗幟。由於宇宙擁有很強的電磁輻射,以及月球表面有著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等惡劣環境,這就決定了普通國旗無法在月球上使用。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月面國旗展示系統項目指揮馬威說,國旗展示系統是艙外單機系統,自運載火箭拋掉整流罩後,探測器從地月轉移軌道進入月球軌道,再到著陸月球,它都一直暴露在極端惡劣環境中,「如果普通材質的國旗放在月球上,很短時間內就會出現褪色、串色,甚至分解的現象。」

  國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程昌說,團隊在選材上花費的時間超過1年,挑選出了二三十種纖維材料,然後通過做一系列試驗,最終決定採用某種新型複合材料。因為它既能滿足強度要求,又能滿足染色性能要求,從而保證國旗能夠抵禦月表惡劣的環境,做到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

  整個系統重量僅重1公斤

  研製團隊在嫦娥五號國旗展示系統的減重方面下足功夫,不僅材料要輕質化,而且還要對設備進行「瘦身」。最終,這套展示系統僅重1公斤。國旗展示系統項目負責人李雲峰說,最終採用杆繫結構方案,是因為它在航天系統裡是比較成熟的技術,包括衛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使用的都是杆繫結構,其目的就是保證可靠性。國旗展示系統使用的支架結構在空間環境中要承受冷熱交變、空間輻照、極低真空等惡劣環境考驗。李雲峰表示,系統所有的機構和關鍵位置都進行了防冷焊處理,以保證部件能滿足太空環境和月表對溫度的要求。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鄭偉 李晨 葉雨恬 段遜 編輯/韓瑜 )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原標題: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 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國旗
    據央視新聞12月3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
  •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_國內_濰坊傳媒網-濰坊市廣播...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超級電容(有軌電車)充電軌系統獲2020年工程建設技術發明一等獎;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陝西日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西安高新區)近日,記者從西安高新區了解到,西安高新區日前制定出臺了《西安高新區「交房(地)即交證」改革方案(試行)》,正式啟動了「交房(地)即交證」改革試點工作。該方案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契機,落實國有建設用地「交地即交證」及新建商品住宅「交房即交證」改革工作,打造西安高新區交房交證新模式。
  • 起飛動作一氣呵成!嫦娥五號震撼美宇航局,白宮大佬如洩氣的皮球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5日的報導稱,我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起飛,標誌著我國首次掌握了地外天體起飛技術,中華民族獨立自主完成載人登月、建立月球空間站,甚至走向更為深遠的天空將不再是夢。
  • 【虎嗅早報】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
    首先最應景的消息莫屬嫦娥五號,嫦娥五號到達月球後,擔任起了星際快遞員,在月球還挖土工作約6分鐘,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之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看來,到了月球,也不能不工作。 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並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央視新聞【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回收 中國圓滿完成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中國網發 汪江波 攝影中國網17日訊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 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公布,動態展示特別在哪?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根據回傳影像顯示,五星紅旗在陽光照耀下,「中國紅」格外鮮豔。
  •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飛行過程。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瞬間。   給力提前完成採樣任務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嫦娥」5號創造歷史
    原創 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5號上升器,從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點火升空,進入近月點15 千米的環月軌道,兩天後將與一直在軌飛行等待它的軌道器+返回器對接。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順利完成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我國首次月球採樣獲成功
    【CNMO新聞】今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之旅。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歷時24天,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 實現多個「首次」!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發動機護送「嫦娥」攬月...
    11月28日20時許,經過約112小時的奔月飛行,經歷2次軌道修正,在距離月面約400公裡處,重達8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上,3000N發動機成功實施點火,這一腳「太空剎車」精準實現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近月制動,從而成功被月球引力捕獲,順利進入環月軌道。一天之後,第二次近月制動再次成功實施,嫦娥五號得以最終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圓軌道,為執行落月任務做好準備。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經過23天的太空之旅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成功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據中國探月工程消息,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 經過23天的太空之旅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成功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繼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落月探測之後,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規劃。而且,這一任務的重大意義,不僅僅是從月球「挖土」回來那麼簡單。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告訴記者,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與前幾位姐姐不一樣,「五姑娘」要實現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 我國在月球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月球上升「織物版」五星紅旗,背後是硬科技支撐
    據新京報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而在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成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