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輔導154:唯自律,方自由
第一則材料給我們介紹了自律的概念,即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第二則材料引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話,可以使一個人從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第三則材料結合當前的時事熱點,疫情期間能否做到自律對人的影響,來再次闡述自律的意義。綜合三則材料,我們的作文寫作可以圍繞自律的意義這一方向去展開。即為什麼要自律?自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
都說自律得自由,自律真的能得到自由嗎?
其中獲得9.2萬人次點讚的杯子回答是這樣說的,「自律」是雞湯中,最大的謊言,一個優秀的人絕對不是靠著自律和雞湯前行,自律其實是自我欺騙。成功的人靠的是「習慣」而不是自律。或許會有人反駁,習慣與自律是差不多的意思,似乎自律聽起來更加高大上,並且更符合一個成功人士的人設,可說到底,沒人喜歡被強迫做事,哪怕是自己都不行。當我們把一件事變成了像是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的習慣之後,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
-
自律決定著人生,一個人有多自律,他的人生就有多自由
文/墨然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去創造的,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得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歷一些蛻變,是很難有所成就的。一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看你自己怎麼去做。
-
若想自由,就須自律
事實上,若想要得到自由,就必須先學會自律。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自律明明是限制了自己,這和自由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通過自律,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規範,自己的各方面品質也能夠不斷提升,一個自律的人,做事情更高效,也就更容易具備超越常人的能力,擁有更多的資源,一個更強大,擁有更多的人,當然更可能獲得自由。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自律的,才是自由的
問題是,無所限制的自由必然是扭曲的,也是不真實的,只能存留於想像之中。誰要真是如此任性地看待自由,無所顧忌、不知敬畏,誰就終將付出慘重代價。 建構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二者並非彼此孤立,更非相互矛盾。從邏輯上講,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歸。俗話說,「沒有框的玻璃容易碎」。沒有自律,自由就如同斷線風箏、脫韁野馬,必然橫衝直撞、不受節制,終將走向自由的反面。
-
自由是相對的,自律給我自由
經常鍛鍊的人會理解「自律給我自由」。在我看來,自律是實現自由的途徑。自由的本質不是放縱自己,不是無所不為,而是自律之後的舒暢,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無法自律自己的各種小習慣、改掉自己的小毛病,就無法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因為絕大部分令人羨慕的成就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每個人心中都會有渴望的世界,而自律就是那把可以開啟的鑰匙。在生活中,唯有能做到自律的人,才可以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
自律有多重要!現在越自律將來越自由!
可真的當了老闆後,發現也沒有想像的自由。每天為公司而奔波,每天不斷的應酬,而且還得配合政府的各種檢查。其實,自由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想要自由,首先得有一定的自律能力。有了自律,自己努力了,自己的自由才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了自律,人就會變得懶散,什麼都不想做。當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似乎真的自由了,可卻是為未來埋下了不自由的禍根。為什麼?
-
越自律越自由
現如今正是數字信息化時代,也是碎片學習時代,各種網絡教學或手機APP紛至沓來,學習的機會隨處可選,只在走出學堂的你還能否或者願意再給自己學習的機會,能否或者願意讓校訓中的「自律」伴隨左右。自律者自由。自律與自由被綁定到一起,看似矛盾了些,但其實是關聯密切的。自律不是外界限制著自己,而是內心諸多欲望的自我約束。
-
保研特輯 | 洪孟:自律若能始終,皮囊方得自由
座右銘:自律若能始終,皮囊方得自由心路歷程及經驗分享自律若能始終,皮囊方得自由。「自律若能始終,皮囊方得自由」,這是洪孟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座右銘,他也在一直踐行著這句話。他說:「學習確實是枯燥的,是不太容易坐得住的,但是枯燥的事,大家不願意沉下心去做的事,往往都是對我們有益的。我們一時的享樂,那不叫自由,那是放縱,而只有從一而終的自律,我們獲得的才是真正的皮囊上的自由。」 回望過去,所有付出過努力的光陰都有所回報,這份堅持也將陪伴他繼續耕讀,永不疲倦。
-
自律即自由。
自律即自由。 39歲的林志傑先生 最近又打出了高光時刻 絕殺、大三元,樣樣都有 看完下面這組圖 只想說 自律即自由
-
上遊夜雨丨朱玉:自律與自由斷想
自律是自由的基礎,自律是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前提。因此,自律具有內外兼修的人格彰顯,自由具有靈魂的外在流露。自律是自覺、自願、自發、自警、自省、自勵的行為,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思想與行為的人性彰顯。只有絕對的自律,沒有絕對的自由。因為絕對的自由會導致絕對的自殘。一個不會自律,只會自由的人,是很可怕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唯有通過自律,才能獲得更多、更久、更長的自由。
-
越自律的人生越自由
普通人智商的差異微乎其微,贏也贏在自律,敗也敗給了自律。上學的時候,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可真就是管不住自己,有老師家長監督還好,可一旦自由支配時間,那基本上就完了。尤其是周末,家中沒人,起個大早盤算時間還早,定了一大堆的計劃。心中有個念頭一閃而過,就想看一下電視,於是就自我安慰,就看半個小時,時間充裕,什麼都不會耽誤。
-
自律才能使你更自由
當我們羨慕有些人擁有自由的靈魂和開掛的人生,而在他們的背後都是通過極致的自律。▼明代大學士徐溥自幼天資聰明,讀書刻苦。徐溥高度的自律背後,其實就是一種對自我極高的要求,並通過自律向這種高要求不斷逼近,而漸漸接近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種作用和方法,也尤其值得家長們借鑑,讓孩子養成自律的意識和習慣,在不斷磨礪中成就更好的未來。只有那些在自由的時間裡做好自我約束的人,他們的人生才會藏著無限的可能。
-
有人說「自律者得自由」是一碗毒雞湯,你信嗎?
自律,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老子》有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自律極好的人。人生,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小明期末考試第二名,憤憤不平。回家後,總琢磨如何戰勝第一名小剛。最後,小明無視小剛和小紅,只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以極強的自律精神,嚴格做到了。果然,他以每科100分的成績,遙遙領先。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律者得自由」。不錯,這句話毫無瑕疵,非常對。但是,為什麼有人說這句話是一碗毒雞湯呢?
-
為什麼說自律等於自由?
自律,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自由是一個政治哲學中的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藉自由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學術上存在對自由概念的不同見解,在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認識上有所不同。自律與自由都是按自己的善良意志、憑藉自由意識而行動。自律的人有多優秀,這個優秀不單指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在沒有人督促監督的情況下仍然對自己嚴格要求。
-
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世間紛擾,誘惑不斷,自律,則顯得頗為珍貴,年少時,我們以為隨心所欲才是自由,直到現在才明白,自律,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康德說:如果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欲望,逃避痛苦,我們就成了欲望和衝動的奴隸。自律,才是一個人自我救贖的開始,唯有一個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讓其各安其位,穩當妥帖,串聯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輕盈的人生。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配擁有心中的遠方《嚴歌苓:寫作是自律並堅持的日常生活》一文提到我國華裔女作家嚴歌苓的自律生活。她每天寫作六小時,每隔一天就要遊泳1000米。
-
60耳順之年,兩位老太美得高級|看嚴歌苓楊麗萍越自律越自由
點讚最高答案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有自由。1、什麼是自律,看看我們許公,縱然饑渴萬分,也不為梨所動自律這個詞最早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的是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自覺地遵循法度約束自己。它是一種無外在壓力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而自律,就是最好的體現。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高贊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想要做到自律,必先苦其心志,下定決心。周末睡懶覺,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床上度過,手機不離手、遊戲打不停、外賣小哥按時敲門。
-
自律即自由???
說白了,它們的標題採用自律即自由等類似的說法,用來激發學生們的自我認知,使它們相信只要每天堅持打卡就可以學到知識,可當真正實施起來後,卻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而真正善於學習的人是把時間滲透在生活每處,不需要規定的時間控制,也不需要藉助於他人的監督,一切學習都是自然而然。學習不光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在生活各處,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解決問題等等。
-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重點中學班主任帶班手記4自律是個熱門話題,百度、頭條隨便一搜就有成千上萬篇文章,有的文章甚至有好幾百條評論,這說明一方面自律是大家關心的話題,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律是個需要用毅力去堅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