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七星關」中網絡直播銷售現場
大河口椪柑銷售現場
扶貧超市
消費扶貧是連接貧困地區群眾和消費者的一座橋梁,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七星關區持續釋放消費扶貧的政策紅利,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旅遊+扶貧」宣傳推介、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通了農產品上行的「最後一公裡」,讓消費扶貧成為脫貧攻堅強勁「引擎」。
深化交流暢通渠道強基礎
「感謝政府提供的平臺,讓我們的雞蛋走出深山。」走進撒拉溪鎮茂源家禽養殖有限公司,現代化的養雞方式讓人耳目一新,這裡每天都有數萬枚雞蛋被運到廣東等沿海地區。
據該公司總經理張永健介紹,以前要把雞蛋賣到廣州,通過7個中間商才能進入當地市場,流通環節過多,導致了交易費用過高,產品競爭力不強。如今,通過政府的牽線搭橋,「茂源人家」的雞蛋供應廣東300多家連鎖超市,最高售價達2.9元/枚,每天毛收入約30萬元。
「茂源人家」的雞蛋走俏粵港澳市場,是七星關區深化消費扶貧的生動實踐之一。為了助力本地農特產走出深山,七星關區充分利用廣州、深圳對口幫扶資源,搶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機遇,發揮廣州、重慶、長沙、北京、河口五大聯盟渠道優勢,全力拓展市外五大目標市場,助力貴州農產品「風行天下」。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已全面建設完成,成功引進廣州「老黃牛」公司,與盛豐農業有限公司成立貴州有安農產品公司負責配送中心的運營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製冰功能,滿足農產品外運需要。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撒拉溪龍鳳蛋雞養殖場等3家企業已成功獲批生產基地資格認定,七星關區恆研獼猴桃果酒有限責任公司的果酒,畢節市家鄉美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蔬菜、刺梨汁、核桃等眾多農特產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同時,七星關區加快與廣藥王老吉、上海貴申九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進程,依託500強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品牌優勢等,著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申報工作,穩步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發展,擴大我區農產品知名度,助推脫貧攻堅成效鞏固。
黔山遍地皆好貨,只待通渠運出山。如今,七星關區暢通農產品流通環節,以地方特色,叩開各大城市的市場大門,打響了七星關區綠色優質農產品這張生態牌。
兩線發力產銷兩旺促增收
近日,網絡主播「卡媽」吳佳明在直播間帶貨本地土特產品:太極古茶樹茶、蘿蔔乾、臘肉、辣椒等,當日共銷售農產品近 2.3 萬件,銷售額破 100 萬元。
今年5月27日,為幫助當地群眾拓寬銷售渠道,大河鄉官房村第一書記薛朝晉在朋友圈發布了銷售信息,兩天「帶貨」洋芋4000斤。
為促進產銷對接,確保農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七星關區充分發揮廣州直播電商之都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優勢,積極推動廣州市各級定點扶貧單位與七星關區合作,開展線上消費扶貧,成功參加了首屆廣州直播電商節等直播活動,通過線上引流、線下消費,引導各地網民關注和購買該區農特產品,助力本地農業產業扶貧、電商扶貧。
七星關區在畢節電商產業園,畢節頤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還組建專業團隊,搭建區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線上線下平臺,開展「助力黔貨出山、我為扶貧拼單」等一系列直播活動,採取「主持人+網紅+企業」的互動形式進行帶貨。並通過大力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依託電商平臺擴大農產品銷售,完善冷鏈儲存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季節性農特產品存放周期,讓優質綠色農產品走出深山。
目前,七星關區構建了區、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在電商產業園建成區級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園區成功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浙江顧高、申通、中通、順豐、菜鳥、德邦等知名電商及快遞物流企業入駐,日均進出包裹量達4.5萬件。今年上半年,創美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和黔西北農產品電商物流園兩大批發市場農產品銷量達6萬餘噸,銷售額達2億多元。
快遞進村一小步,「黔貨出山」一大步。線上線下齊發力,打通了「農村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裡」,七星關區農產品泉湧各大市場,實現產銷兩旺,群眾增收致富忙。
「三專」建設 激活內需添動力
「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我們本地的農產品,還能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近日,24小時智能微超正式營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購買農特產品,助力消費扶貧。
24小時智能微超打通了扶貧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最後一公裡」。為充分激發區內消費市場活力,七星關區加強扶貧專櫃、專區、專館「三專」的建設工作,啟動了「十城千臺」智能售貨機(專櫃)、100家生鮮超市(專區)、畢節頤高電商扶貧農產品展館建設項目,建成以扶貧農產品展館為中心、生鮮超市為支撐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扶貧農產品運營模式。
目前,七星關區設置扶貧農產品直銷智能售貨機428臺,在農批商超高速服務區等已建立53個農產品專區,在七星關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七星關區扶貧農產品展館,打造網上七星關區扶貧農產品銷售專區。
與此同時,七星關區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方式,以鄉鎮為單位,以行業部門為主體,全面統計企事業單位需求,統一組織貧困群眾農副產品進軍營、進超市、進機關、進企業、進醫院、進高速公路服務區、進農批農貿市場等,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題,實現市內農產品「訂單化」採購,並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係,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
此外,七星關區踐行綠色幫扶理念,探索農旅融合扶貧模式,推進鄉村旅遊全域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促進產業多元融合發展,一批集旅遊休閒、果蔬採摘、生態住宿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相繼建成。
據統計,今年以來,七星關區農產品已完成銷售23.5萬噸,銷售金額17.66億元,銷往對口幫扶省份3.4萬噸,銷售金額3.1億元。
下一步,七星關區將拓寬消費扶貧思路,圍繞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和區域經濟長遠發展,把貧困群眾的產品變成商品、收成變成收入,著力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消費扶貧產品供給水平和質量,推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不斷鞏固脫貧成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通訊員李金苗
編輯廖婉君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