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畢業人數的增加,畢業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有的學生選擇直接找工作,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拿出自己的優勢去競爭。還有部分學生為了暫時緩解就業壓力,選擇繼續考研,希望以此提升學歷增加就業優勢。
在這樣情況下,考研的壓力也在增加。今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已經突破了400萬,學生們深感考研的競爭之激烈。雖然研究生的招生名額也在增加,但遠遠比不上報考人數增長的速度。想考研究生,大家要做好充足準備。
不過學生也沒必要太如臨大敵,畢竟報名研究生考試的考生中,不乏「陪跑」的類型。有學生即使報名,也沒有把考研太當回事。「隨便考考」、「報名試試」,是他們的想法。抱著這樣的念頭,成功上岸的可能性不大。
這3類考生參加考研,其實是在浪費時間精力:
自制力很差的學生,沒堅持幾天就放棄
大家都知道,大學學習環境相對輕鬆,這裡沒有老師家長的督促,學生想要取得好成績,必須要依靠自律和自製。自制力很差的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肯定不會是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參加考研,結果就可以預料了。
考研需要學生強大的自制力,沒有別人的約束,自己給自己制定計劃,自己督促自己完成學習任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還沒有堅持幾天就放鬆懈怠,上岸的機率是很低的,除非是學神級別的恩物。
沒有什麼目標感的學生,不會有為理想奮鬥的動力
考研需要學生們長期堅持,短時間內是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從決定考研那天起,就要給自己確立目標,擁有很強的目標感。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小目標,只有把這些小目標都實現,才能完成考研成功的最終目標。
在每年研究生考試備考過程中,都有不少學生提前放棄。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也沒有堅定自己的目標。沒有目標感的學生,不會有為理想奮鬥的動力。這不止表現在考研上,在其它事情上也是一樣。
盲目跟風報考的學生,沒有弄清自己的發展方向
每年盲目跟風報考研究生考試的學生也不少,其實這些學生根本沒想過自己想做什麼,只是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在準備考研,自己也想考。至於為什麼考研,想考哪些院校和專業,他們都沒有什麼自己的主見,只是跟風罷了。
這類考生同樣也沒有堅定的目標,他們很有可能根本堅持不下來,中途就放棄努力了。也有部分考生倒是勉強堅持下來,最終還是成了「陪跑」。沒有弄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看到別人看什麼自己就幹什麼,肯定是不行的。
每年都有很多學生放棄自己的專業,在考研時改報其它專業,這種情況被稱為跨專業考研。這些學生之所以改專業,就是對自己本科專業不怎麼滿意。不過學生在跨專業時也不能太隨意,有的專業是不允許跨專業報考。
比如臨床醫學專業,就只允許本專業的學生報考。原因很好理解,這個專業的專業性很強,如果不是該專業的本科生,無法具備考研的資格和能力。這個限制的提出,對該專業的學生有哪些影響,對他們考研是不是更有利?
臨床醫學專業不允許跨專業考研:
該專業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更看重實踐經驗
這個專業行業標準很嚴格,不僅要求從業者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雖然學生可以從書本中獲得基礎知識,但是很多寶貴的經驗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光是通過考研備考,是根本沒辦法獲取這些經驗的。
該專業考研難度依然很大,報考人數多
既然其它專業學生無法報考該專業,那麼該專業的學生考研壓力會不會小一點?可能並不會。本身這個專業的學生考研人數就比較多,考試的內容又比較難。想要考上心儀院校的研究生,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面試階段通過率不高,實踐能力差
不少該專業的學生,在考研時都輸在了面試階段。有的考生明明高分進入了複試,卻沒能成功上岸。這主要是因為有的學生實踐能力不強,而導師通常更青睞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所以即使進入考研複試,學生的壓力也不小。
跨專業考研,學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看專業是不是需要特別紮實的基礎
在考研中,專業課佔據了很大的分值。學生必須拿下專業課,才有可能考研成功。不過學生也要注意,有的專業需要特別紮實的基礎,並不是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打好的。畢竟人家都學了四年了,你只有幾個月學習時間而已。
提前看好專業是否有限制要求
有的專業是不允許跨專業報考,通常來說醫學類專業、法學專業都是這樣。學生即使再想考這些專業,也要考慮到現實因素。如果專業有這樣的限制,就不能報考了。不然的話,只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而已。
複試時做好充分準備
其實想想也知道,導師是不傾向錄取跨專業的學生。跨專業考研的學生通過筆試進入到了複試,和導師面對面交流時,一定要做好準備,得體地回答老師的提問。比如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對該專業有哪些理解等等。
結語:臨床醫學這個專業,一直都是考研的大熱門。當初選擇讀這個專業的學生,就應該做好讀研的準備。只有這樣,未來的發展才會更加廣闊。希望學生們可以堅持初心,為自己的夢想繼續努力。
今日話題:跨專業考研,應該注意的問題還有哪些?#教育分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