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留下來不盡其數的俗語典故,但是有的我們往往只知上句而不知道下句,關於「笑貧不笑娼」,歷史上是沒有書籍記載這句話的,它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總結性的一句話,相信大家也經常聽到,但是你知道下半句是什麼嗎?
記得一個典故上這樣說過,問中國人有什麼傳統特質?排在最靠前的答案,兩個字:貧窮!然後聽完就一笑而過了,其實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
從陳勝吳廣帶頭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明末時期層出不疊的農民軍,是什麼讓面朝黃土背朝天,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開始與朝廷抗爭,那就是窮,不止是窮,是吃不上飯!
關於貧富差距這事古代就有了,民間就流傳著不少這樣的俗語,像家喻戶曉的「富人四季穿衣,窮人衣穿四季」,又比如詩人們流傳千古的詩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僅僅是心酸,更是血淋淋的現實,富貴人家的酒肉多到吃不完只能臭掉,路邊卻有吃不飽穿不暖因而凍死的窮人,窮這個字,從古到今,一直沒有被我們擺脫掉。
再比如說「貧不學儉,富不學奢」意思是說:貧窮的人們不必去學該如何節儉,而富貴的人們也不必去學該怎麼去奢侈,因為這種事是人們從娘胎裡帶出來的,天生就會!
俗語常常淺顯易懂,而不會去深入研究社會現實,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距。
直到另一句俗語的出現:笑貧不笑娼。「娼」不單單是指行為不好的女人,它也指那些壞人,特別是一些表面乾淨風光,但是背後卻幹著骯髒的交易的人。意思顯而易見:你可以笑話窮人,但不能笑話為了生存而努力打拼的人,即使她們打拼的方法有些特別。這就諷刺了有些人只看表面不看背後,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句話所指代的範圍就更廣了,意思是說:人們只會笑話那些窮人,卻不會笑話為了富貴而不擇手段的人。這些人表面看起來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並且比正常人還風光還滋潤,所以人們就會像這類人發展,並以這些人為「偶像」,這不是拜金又是什麼 。
可見「笑貧不笑娼」的下一句「救急不救窮」就更加經典啦
救急不救窮,你可以救助一時的緊急情況,但不能救助一生的窮人,因為這就會讓那些人覺得原來不努力也可以吃飽穿暖,然而就會以此為豪,繼續不勞而獲。這種情況此處的「窮」字就指的不是窮人了,而是好吃懶做的人。
「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這句話到這就說完啦,大家是不是覺得原來看起來很平常的十個字,但其內涵卻很豐富呢,如果你有更好的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