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關注
語言力學:五十年後,中國會成為英語系國家嗎?
*松嵐
從評論區的言論來看,大多數人是完全沒有危機意識的,不管他們是被麻痺還是想麻痺別人,作為中華兒女都要有客觀的認識,這樣才能真正看清現實是怎麼樣的。
英語的統治地位不只是商業和政治上的,在學術上同樣佔領著統治地位。相比一個語言在商業上的絕對影響力,語言學術統治地位的危害是最致命的,甚至是對另一個語言的滅頂之災。
《nature》和《science》雜誌,是世界科研學術論文發表的兩大聖地,是兩個分別由英國和美國主辦科研成果期刊,官方語言當然是英語了。科學研究者如果想得到一定的言論地位,或者想讓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和推廣,是必須在這兩本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的。國內的學術界,評價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時,通常也是以在這兩本雜誌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為參考。國家事業單位也是這樣。而要在這兩本雜誌上投稿,是必須遞交英文版論文的。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國內的科研人員為了期盼自己的學術論文能被《科學》或者《自然》雜誌收錄,基本都是會發布英文版的論文,有的人為了減少工作量,乾脆直接用英文寫論文。當越來越多的人想搶佔這兩本的資源時,就會使得更多的人放棄漢語,選擇英語。
這是英語的統治地位在慢慢地抹殺漢語的發展能量。在《科學》和《自然》這兩本雜誌面前,漢語時沒有話語權的,發展能量是在遞減的。
如果你稍有愛國情懷,你會發現中國的科學家恩能夠在世界上有話語權的人極少。那些能國際上發言的華裔科學家,他們的英語都是極精通的。
另一個在學術上佔統治地位的英語系產物就是諾貝爾獎了。得了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極少,而得獎者都是被用英語介紹,其學術或文學著作都是被用英語介紹。稍有正氣的中國人站在講臺上,是用漢語演講的。為什麼這麼做?相比稍微有中華情的人都能明白。
英語愛學術上的統治地位是對漢語最致命的摧殘。
2019年,美國隊中國的打壓無底線,讓那些喊著「學術無國界」的人大跌眼鏡。《IEEE》雜誌,電氣電子學術論文的聖地,2019年5月,IEEE宣布禁止華為系員工擔任期刊評審。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學術話語權在別人手裡,別人想禁止你就禁止你。而且,要用你為評審員,前提是必須英語好。
漢語的發展之路是危機四伏的,在這地球三分之二的地域都說英語的大環境下,要想漢語在幾百年後依然存在,需要全部的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這種努力必須是首要的動作就是放在對漢語言的尊嚴的守衛上來。
早上,我看到一位農民工,穿著一位印著「think about」印花的汗衫,在江南小鎮的大街上流竄,穿者似乎無意,而看者也許就認為英語是流行趨勢。所以,自己的孩子必須學英語,漢語好不好都沒關係。在精神上就更容易接受英語在生活中推廣了。
我所呼籲的不一定人人能懂,但我依然在此疾書。我所憂慮的不一定人人共憂,但我依然想警醒你中華之所憂。
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超越自己來看問題,有不少英語專業的人都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對於限制英語適用範圍這事中,我是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的,如果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問題那就不是問題,因為我用這點英語能力也可以混口飯吃。換一個層面來看問題,你會看得更遠些,比如從整個國家的層面,從中華民族未來的層面,那都是可以讓你看得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