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後英語會成為中國的主要語言嗎

2021-01-09 騰訊網

已關注

語言力學:五十年後,中國會成為英語系國家嗎?

*松嵐

從評論區的言論來看,大多數人是完全沒有危機意識的,不管他們是被麻痺還是想麻痺別人,作為中華兒女都要有客觀的認識,這樣才能真正看清現實是怎麼樣的。

英語的統治地位不只是商業和政治上的,在學術上同樣佔領著統治地位。相比一個語言在商業上的絕對影響力,語言學術統治地位的危害是最致命的,甚至是對另一個語言的滅頂之災。

《nature》和《science》雜誌,是世界科研學術論文發表的兩大聖地,是兩個分別由英國和美國主辦科研成果期刊,官方語言當然是英語了。科學研究者如果想得到一定的言論地位,或者想讓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和推廣,是必須在這兩本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的。國內的學術界,評價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時,通常也是以在這兩本雜誌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為參考。國家事業單位也是這樣。而要在這兩本雜誌上投稿,是必須遞交英文版論文的。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國內的科研人員為了期盼自己的學術論文能被《科學》或者《自然》雜誌收錄,基本都是會發布英文版的論文,有的人為了減少工作量,乾脆直接用英文寫論文。當越來越多的人想搶佔這兩本的資源時,就會使得更多的人放棄漢語,選擇英語。

這是英語的統治地位在慢慢地抹殺漢語的發展能量。在《科學》和《自然》這兩本雜誌面前,漢語時沒有話語權的,發展能量是在遞減的。

如果你稍有愛國情懷,你會發現中國的科學家恩能夠在世界上有話語權的人極少。那些能國際上發言的華裔科學家,他們的英語都是極精通的。

另一個在學術上佔統治地位的英語系產物就是諾貝爾獎了。得了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極少,而得獎者都是被用英語介紹,其學術或文學著作都是被用英語介紹。稍有正氣的中國人站在講臺上,是用漢語演講的。為什麼這麼做?相比稍微有中華情的人都能明白。

英語愛學術上的統治地位是對漢語最致命的摧殘。

2019年,美國隊中國的打壓無底線,讓那些喊著「學術無國界」的人大跌眼鏡。《IEEE》雜誌,電氣電子學術論文的聖地,2019年5月,IEEE宣布禁止華為系員工擔任期刊評審。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學術話語權在別人手裡,別人想禁止你就禁止你。而且,要用你為評審員,前提是必須英語好。

漢語的發展之路是危機四伏的,在這地球三分之二的地域都說英語的大環境下,要想漢語在幾百年後依然存在,需要全部的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這種努力必須是首要的動作就是放在對漢語言的尊嚴的守衛上來。

早上,我看到一位農民工,穿著一位印著「think about」印花的汗衫,在江南小鎮的大街上流竄,穿者似乎無意,而看者也許就認為英語是流行趨勢。所以,自己的孩子必須學英語,漢語好不好都沒關係。在精神上就更容易接受英語在生活中推廣了。

我所呼籲的不一定人人能懂,但我依然在此疾書。我所憂慮的不一定人人共憂,但我依然想警醒你中華之所憂。

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超越自己來看問題,有不少英語專業的人都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對於限制英語適用範圍這事中,我是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的,如果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問題那就不是問題,因為我用這點英語能力也可以混口飯吃。換一個層面來看問題,你會看得更遠些,比如從整個國家的層面,從中華民族未來的層面,那都是可以讓你看得更清楚的。

相關焦點

  • 五十年後,中國會變成英語系國家嗎(二、三)
    *松嵐(原創,轉載註明出處,盜竊必究)(二)昨日,我寫了《五十年後,中國會淪為英語系國家嗎》,在騰訊網上鬧得有點激烈,抨擊者的聲音非常高昂,贊成者的聲音岌岌微微。這讓我看到了現在的形勢確實比我憂慮的很深點。在那些評論者中,我最不屑的就是「小編」這個稱呼了。
  • 漢語能超過英語成為世界第一語言嗎?取決於兩個國家一群人
    2,近幾十年的中國崛起。一個存在幾千年古老帝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同齡的小夥伴們早就灰飛煙滅了,在近代也陷入四分五裂,積貧積弱。英國、美國等強國從來就沒拿正眼瞧過她。中國人自己也沒想到中國的崛起會如此迅速。但中國就是崛起了。世界絕大多數人就是看走眼了。漢語取代英語的問題與此類似。進入正題:漢語能取代英語成為全球語言嗎?
  • 印度人認為英語應該成為他們唯一的官方語言嗎?
    時間已經過去70多年了,現在的印度人認可他們的國家政治觀念嗎?又是怎麼評價他們身處的國家呢?見微知著,本文僅從語言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個話題。潘卡·託馬斯(Pankaj Thomas)表示:「印度是一個擁有22種官方認可語言和許多其他無法識別的語言和方言的南亞大國。
  • 一天記會五十個英語單詞是怎麼做到的
    英語學習者都知道,初學英語的最大的障礙是英語單詞,從小學到中學,英語單詞尤為重要,很多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主要原因單詞不過關,詞彙量不足直接導致英語句子和短文看不懂,沒辦法做題。其實,一天記會五十單詞不成問題,下面和大家聊聊學霸是怎麼樣記住單詞的。1、主動性:做任何問題若是被動的做,什麼也做不好,即使完成了也做不到最好。凡是要主動去完成就能事半功倍。2、音標:單詞記不住很多時候與英語音標有關係,不會音標就很難讀準單詞,很多單詞是根據讀音去記憶的,所以,學會音標很觀念。
  • 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納入俄羅斯高考,漢語將取代英語的霸主地位?
    近日,一條名為「聯合國宣布漢語列為全球通用語言」的抖音視頻引發網友點讚關注。視頻以聯合國大會照片為背景,在圖片頂部用紅色大字標出「聯合國宣布漢語列為全球通用語言」,在圖片下方列出全球六大通用語言,分別為:英語、漢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 漢語不會取代英語成為世界語言
    李光耀   英語已經成為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全球性語言
  • 漢語會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看完之後!還是覺得英語好學
    不少人在學英語的時候,會被枯燥的英文所折磨,萌生出一個報復的想法,那就是漢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讓外國人也頭疼一會。其實,現在很過國家已經對漢語有了足夠的重視,不少人還將漢語作為走向世界的必要技能。一方面是中國在世界的整體實力提升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外界對中國文化深入了解之後,發現漢語的優越性。在聯合國建立之時,漢語已經成為聯合國五大通用語言之一,只不過因為一些因素,導致漢語在這五大語種當中地位最低,不過,近年來中國文化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漢語也成了熱門語言。
  •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一、民族共同語對民族的凝聚力具有著積極的作用,諾曼徵服發生後,在英格民眾的倡導之下,英語逐漸成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縱觀整個歷史潮流的發展,顯而易見的發現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特色語言,語言成為了故鄉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說著相同語言的更容易很快產生共鳴、容易拉近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的語言
  • 漢語會超越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嗎?專家告訴你:漢語才是未來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的魅力進一步彰顯,世界各國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浪潮。那麼有人問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還要學英語嗎,漢語是否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 2115年我們會講什麼語言?
    1880年,巴伐利亞的一位神父創造了一種語言,並希望在全世界使用。這種新創的語言混合了法語,德語和英語的單詞,稱之為Volapük(沃拉普克語),但世界並不接受這種新語言。幾年後,又有人發明了Esperanto(世界語),Volapük逐漸退出歷史舞臺,Esperanto的名字更好聽,並且語法單詞更易於讓人們學習。但世事變遷,後來英語發展成為一種國際語言,Esperanto又逐漸出局。兩千年前,英語是丹麥鐵器時代部落的一種不成文的方言。
  • 「黑死病」肆虐歐洲,卻促使英語成為官方語言
    關於黑死病的起源、性質、後果,目前還沒有定論。1352年後,黑死病在歐洲的肆虐勢頭開始減弱。說法語或會英法兩種語言的人才通常集中在王宮莊園、各級軍政機構以及商賈重地,而這些地方通常人口密度高,疫情慘重,因此英國的法語人才也遭遇了滅頂之災。
  • 英語原來不是一種語言嗎?
    英語其實不是一種語言,縱觀英語的發展歷史,它其實是多種語言的結合。根據bbc的紀錄片《英語成長記》,一本大約10萬單詞的詞典中真正來自古英語的單詞只有大約25000個單詞,當然對於英國一個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士大約1萬的詞彙量來說,古英語的比重也不低。
  • 語言大師秦升,他真的會八國語言嗎?
    球員秦升為何被叫秦教授,他真的會八國語言嗎?我們出生在中國的小孩,老一輩的人在學校裡會統一教授俄語。而從1980年開始,隨著時間進程,英語開始逐步進入到我們義務教育中來。所以說在中國的小孩一般能夠掌握2門語言,就是我們的漢語和英語。一般我們能夠在平常生活裡見到能夠流利地跟別人進行英語交流的人來說都已經很覺得他很厲害了。
  • 14世紀黑死病橫掃歐洲,卻促使英語成為一種官方語言
    而歐洲的這場黑死病,不僅使得一場持續百年的戰爭停戰10年,甚至還為英語成為世界語言提供了契機。關於黑死病的起源、性質、後果,目前還沒有定論。歐洲流行的說法是,公元1338年左右,在中亞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大旱災引發的局部瘟疫。
  • 它曾取代英語,成為歐洲最流行的語言,上層社會以會此中語言為榮
    這就是法語,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連現在世界最通用的英語都受到它的影響。 英語和法語不但26個字母相同,就連許多詞彙的寫法也差別不大,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印歐語系,而且法國曾經佔領過英國的緣故。  1066年1月,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去世,哈羅德二世即位。
  • 除了英語還有什麼人類語言可以學嗎?偏科的娃哭了,我也跟著哭了
    文|硬核班主任成為我的粉絲,我會讓你全方位多領域,全角度了解到你想了解的東西閒來無事,上班摸魚划水了一下,這20年來我們過度加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作用。有多少學生長大後能用到英語?我拿出手機,翻出剛才的視頻放了一遍「對,我也是這麼想的」我一時間說不出話來還好自己是班主任,還好自己多年修煉底蘊深厚,自己閱人無數瞬間想到了辦法:我說,他會不會英語我不知道
  • 美版知乎:漢語會在未來取代英文嗎?中國網友的回答意味深長
    網友問:中文會取代英語嗎?下文是Quora網友的精選評論(原文已翻譯):Lucila Duarte,來自加拿大,在國際預科學校工作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在北京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講了約30分鐘的中文。雖然他的普通話遠沒有完美,但學生和教師為他的努力而歡呼。「說中文意味著你開始像中國人一樣思考。
  • 中國學生用12年學習英語,到美國能交流嗎?高考應該「踢出」英語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至高中畢業,學生學習英語花費了10年的時間,進入大學後,非英語專業的需要再學習2年。有人曾計算過,小學生大約每天花1小時學習英語,初中生1.5小時,高中生2小時。高中畢業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總花費約5200小時。
  • 攜手體育賽事,英孚教育成為成都2021年大運會語言服務類供應商
    在會上,英孚教育正式籤約成為 2021 年第 31 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語言服務類供應商。據介紹,在 2021 年成都大運會籌備和比賽期間,英孚教育企業與政府解決方案將為大運會籌委會的工作人員、志願者以及相關政府機構工作人員提供一系列語言培訓服務,包括定製化在線課程、志願者培訓、在線測評等。
  • 學英語重要嗎,學英語浪費青年大量的青春,還成了成為啞巴英語?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這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據1986年的統計, 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近4億,差不多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講英語。英語如此廣泛,那中國人為什麼學了一輩子都沒學會英語?中國人學不會英語,是因為我們沒有英語的母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