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驚現丹陽妙覺寺古碑 明朝第一懸案又有新解?

2021-02-19 鎮有趣


原標題:江陰驚現丹陽妙覺寺古碑 明朝第一懸案又有新解?


揚子晚報網9月25日訊(記者 張凌發 通訊員 殷顯春)在中國歷史上,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下落之謎是一樁公案,也有「大明第一懸案」之稱。那麼,「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到底去哪了?9月18日,江陰市愛好收藏的企業家楊良忠通過微信朋友圈曬了一塊古碑,碑文揭示建文帝當年就在丹陽妙覺寺剃度出家。


9月18日,楊良忠在朋友圈曬了這塊古碑,迅速在收藏界引起廣泛關注。記者看到,這塊古碑基本保存完整。經測量,碑身長169釐米,寬77釐米,厚21釐米。正中為「寺田錄傳」四個篆體大字,兩側淺刻蟠龍祥雲圖,碑邊緣為精美的纏枝蓮花紋,正文為楷體字。《寺田錄傳》碑文開頭如此記載:「吾陽有妙覺寺者創自西晉,迄今業垂千秋,詒我皇明傳為建文帝剃度地……」讀到此不僅讓人心頭一震。要知道,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取皇位後,建文帝一直下落不明。為了掩蓋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朱棣不但殘酷誅殺方孝孺十族,而且抹去建文帝年號,沿用朱元璋的洪武年號,對於史料和檔案也故意銷毀和歪曲。如此高壓環境下,明朝人對於建文帝自然諱莫如深。而姜士昌作為一位明朝官員,其用碑文公開記錄建文帝下落,足以令人震驚。


據楊良忠介紹,這塊碑是幾年前從句容藏家手中收購的,當時也沒有細看碑文。後來清洗乾淨,專門配了碑座後,連同其他碑樹在院內一起欣賞,這才發現碑文的獨特性。能夠為「大明第一懸案」提供線索佐證,他覺得很自豪。他表示,此碑既然對研究丹陽地方歷史有幫助,他樂意提供拓片供丹陽學者研究。憑藉他對石刻收藏的經驗,楊良忠認為此碑碑材出自南京,石料為金陵紅(又稱江寧紅),屬於青石一類,質地細膩,上水泛紅。他認為碑身上面有雙龍戲珠圖,有可能說明妙覺寺是皇家寺廟,這也是建文帝為何藏匿妙覺寺的重要原因。記者翻遍了《丹陽縣誌》,不見姜士昌所作《寺田錄傳》,因此該碑文屬首次面世,記錄建文帝在丹陽妙覺寺剃度出家一事,雖一筆帶過,但是在明代的碑文中出現,非常罕見。


從碑文和文獻看妙覺寺的發展變遷,丹陽市收藏和文化界人士認為,該碑很可能是目前唯一傳世的記載建文帝去向的古碑。而且,該碑對於研究丹陽歷史文化有重要的價值。碑文作者姜士昌是明代進士、名宦,而張大年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丹陽東門寶塔建造者之一。

來源:揚子晚報網

相關焦點

  • 醴陵妙覺寺
    妙覺寺座落在醴陵市浦口鎮泮川村龍庵殿山上。循山而上,早見一塔高聳。及登山頂,殿堂儼然,恢弘莊嚴。此處原有龍王廟,始建年代不詳【註:此山中出土一件銅香爐底部有「大明宣德五年」等字可供參考】,民國年間曾由軍統高級將領餘樂醒(泮川人)出資重修,1968年毀於文革「破四舊」運動。    1998年起,釋禪悟比丘尼等在此募資新建寺宇,取名「妙覺寺」。在各地檀越的支持下,經過多年建造,現在形成山下老寺、山上新寺兩處,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
  • 巴恩斯懸案:泰晤士河畔驚現無頭屍,一個多世紀後,頭顱驚現世間
    葡萄酒莊園驚現頭顱,揭開百年前的神秘懸案 2010年10月,英國倫敦的一座葡萄酒莊園在進行翻修時,意外發現了發現了一個破損的顱骨。而且,顱骨有明顯被撞擊導致的裂痕,同時較低的膠原含量證明,它曾經被烹煮過。那麼這個顱骨的主人是誰呢,她的顱骨又為何出現在那呢? 2011年7月,警方宣布這個顱骨為1879年被人殘忍殺害並被肢解的託馬斯夫人。託馬斯夫人名叫茱莉亞·瑪莎·託馬斯,是一名教師,他曾有過兩次婚姻,但是兩任丈夫都去世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寡婦。
  • 「三星高照」之「三星新解」,有趣,有料
    不過,儘管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三星高照」,但我們想說的卻不是「福祿壽三星」,而是「三星新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三星」之新解,是不是很有趣、有料呢?「三星新解」之「第一星」——「平安之星」說起「平安」二字,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人,無論何事,「平安」無疑都是最最重要的,就算放在傳統的「福祿壽三星」之中來看,哪怕我們不能大富大貴,但只要「平安」,我們也就知足了。
  • 河北發現朱棣親兵家譜,揭開明朝600年懸案,專家:真相不應淹沒
    然而,被朱元璋手把手培養出來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卻懷著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向明軍下達了「毋使朕有殺叔父名」的詔命。與建文帝的「仁慈」相比,常年鎮守邊塞與胡人打交道的朱棣顯然要狠辣的多。從1399年七月到1401年秋,燕軍和明軍在河北、山東一帶展開拉鋸,大小戰役數十場。
  • 合肥南淝河堤壩上發現明朝石碑 精刻龍形圖案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古稱廬州,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廬州古城址位於今合肥城區一環線內,四周有護城河,被東、南、西、北四條環城馬路圍繞。
  • 重修妙覺寺碑記
    該碑記述了重修妙覺寺的必要性及村民集資投工情況。由侯帝愷撰文,遊重偃書。書丹者遊重偃,《遊氏家譜》記載為十四世,生活於乾隆中期,故定此碑為清代乾隆時期。……波酌而不竭,行不捨之。檀施洽群有唱無緣之慈,澤周萬物……撓焚燎,堅林不盡之靈無歇方,廣東被教肄,南移周魯二荘……轍於山西,林遠肩隨乎?江左森森巍巍,有自來矣。妙覺寺者……廊、中殿、天王殿、鐘鼓樓,寺之西偏則為千佛殿。
  • 古村、古廟、古樹與古碑丨元代碑刻「陶家廟古碑」略考
    「陶家廟古碑」在今山東省巨野縣陶廟鎮東嶽天齊廟內,是元朝碑刻。有古碑二。一書「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大帝。碑銘內書「苗線、郭深、丁元、畢鎮等建立廟宇一座。鄉社苗裔劉閏、李興、苗德、路忠、陶成、郭成、朱珍、丁順、畢千戶重修正殿一所,旁殿一所」云云。碑首書「劉仲立撰文、處士苗宗本撰額」。碑末書「大元至元七年至大庚戌八月二十五日立」。……一書「濟寧路巨野縣德化鄉金山保韓村重修」。行宮碑記所載創修姓氏與前碑略同。
  • 明朝天啟大爆炸成了一樁懸案,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這麼一場大災難?
    在明朝天啟年間曾發生過一起相當規模的大爆炸,至今都無法解釋。這起爆炸和3600多年前發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還有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通古斯大爆炸」並成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樁懸案。天啟六年五月三十日九時,也就是公元1626年,在明朝首都北京城西南隅工部王恭廠附近發生了一起神秘的大爆炸。
  • 日本古代戰國時期的懸案,本能寺之變,日本古代簡史
    本能寺之變很有意思,不同的假說和資料在網上一搜一大把,到了幾百年後的今天,學界都還沒有統一的答案,可以說是日本史上最大的懸案。挑了幾個比較熱門的說法,大家一起討論。被襲擊的當天,織田信長的長子,也是他的繼承人織田信忠剛好也在京都,他住在本門寺不遠的另外一個寺廟妙覺寺。6月21日的凌晨,本來應該去支援豐臣秀吉的明智光秀突然帶領了13000人突襲了織田家,其中三千人進攻織田信長,1萬人進攻織田信中,明智光秀帶領的士兵從頭到尾都不知道,他們要襲擊的人是自己的主公織田信長。
  • 「專精特新」成就「製造業第一縣」江陰
    被譽為「中國製造業第一縣」的江蘇省江陰市聚焦優勢產業集群,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固強補弱提升產業鏈控制力,推動上下遊企業融通發展。江陰景象由「點」及「鏈」串出集群發展新優勢27年持續盈利,今年1—9月份稅後淨利潤同比增長4.23%。
  • 《新解三十六計》20:美人計(上)
    本節目主要內容:美人計是《新解三十六計》中第6計,敗戰計中的第一計。
  • | 民俗健康新解
    殯葬,上海人習慣說「大殮」,參加完大殮之後,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跨火盆,意為「去晦氣」:火盆似乎代表陰陽交界,跨了過去,就跟冥界隔絕。不同於現在的我們被慢性病所困擾,以前的人們最懼怕瘟疫(傳染病),特別是參加完葬禮後,總有人生病甚至死亡。人們思考:如何才能不被其身上的疾病所傳染?古人很有智慧,發現參加完葬禮後,跨一跨火盆,就可以防止疾病傳染。
  • 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霞客灣科學城……江陰創新有大動作!
    今天推出第二篇《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霞客灣科學城……江陰創新有大動作!全力參與無錫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建設、加快霞客灣科學城建設、全面實施「南徵北戰、東西互搏」戰略……一個加速奮進、只爭朝夕的江陰,正將「創新基因」融入發展血脈,在打造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的徵程中擘畫更為精彩壯麗的創新江陰「新圖景」。眾所周知,新藥研發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及資金,而生物技術外包服務機構能為醫藥企業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降本增效。
  • 江陰「三十三山半」,各有各的「最」!
    江陰三十三座半山,每座山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串起各座山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江陰的文明史了!今天,發布君就要帶著大家到這些山裡去轉轉,感受厚重的歷史.前慄山在江陰古城西六十裡,今璜土鎮北側2公裡處,璜石路東側,目前屬於璜土鎮高慄村內。海拔約40餘米。此山甚怪異。平地隆起,或為王墓不得而知,粱陳時多有王族葬江陰。山上有崇聖寺,為清初所建。
  • 江陰這個「第一」品牌,還要更響亮!
    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在會上強調,全市上下要進一步凝聚共識、振奮精神,高揚改革旗幟,勇擔歷史責任,主動創新作為,全力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出色完成好以集成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目標任務,以優異的成績向省委、省政府交上滿意的答卷。
  • 江陰校園又有新變化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江陰校園的美景來一起欣賞吧!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春到菁園綠滿園攝影:周新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 江陰市第一中學攝影:方菲江蘇省江陰長涇高級中學以上圖片攝影:冷楊攝影:沈麗花攝影:沈麗花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攝影:貢波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暨陽校區攝影:曹玲君江陰第一初級中學
  • 丹陽:樹上驚現巨型馬蜂窩,直徑超50釐米!
    住房緊靠大樹的居民孫傲林告訴記者,馬蜂窩去年冬天時就有了,當時還是很小的一個,大約只有拳頭大小。因為不影響生活,所以當時就沒有放在心上。而到春天之後,因為樹葉又茂盛起來,所以一直沒有看到這個馬蜂窩變成什麼樣子。直到最近樹葉掉落得差不多了,孫傲林才重新注意到這個馬蜂窩,於是立即向社區居委會求助。
  • 丹陽玉乳泉與中國茶文化 ||江蘇 陳祥渝
    您熟悉丹陽的玉乳泉嗎?從唐朝起,丹陽玉乳泉就和中國茶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讓我們循著歷史的印跡,走進玉乳泉清澈的世界裡,品味丹陽歷史上那段曾經的浪漫和優雅吧!光緒《丹陽縣誌·卷二·山》載:「觀音山在北門外漕河東岸,一名惠山。有廣福寺,寺前最高峰上有望湖亭,宋改一碧萬頃亭。登高一望,全湖(指練湖)在目,近城第一巨觀。玉乳泉在其下。」宋朝大詩人陸遊當年到丹陽遊覽了練湖和觀音山後,寫有《練塘》一詩:「微風吹頰酒初醒,落日橫舟杜若汀,水秀山明何所似,玉人臨鏡暈螺青。」觀音山靜靜地依偎在河湖之畔。
  • 終於,失蹤多年的柳江玉橋亭古碑有下落了!!!
    終於失蹤多年的柳江玉橋亭古碑有下落了:李世宗老師著的《柳江古鎮軼事趣聞》一書中的文章「閒話玉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橋頭亭上聳立著一排高高矮矮的石碑
  • 「我與宜興博物館」徵文選登(二)我為博物館徵古碑
    我為博物館徵古碑              朱再平        有一方古碑躺在河邊,水淺時能看到。經常去博物館,我提到這方古碑,邢娟館長很重視,覺得文物散失容易收集難,聽說有,就應該立即徵收,並責成我負責實施。我當即聯繫陳曉斌去踏訪。10月20日,陳曉斌、邢館長和我等五人先到古碑所在地村委,即宜興西部的徐舍鎮五牧村。村委蔣國成書記帶我們到現場去觀察。古碑在一處小河頂頭邊,做了河埠踏階。踏階共有三層,古碑在底層,面向上,下面有木樁,供村民淘米洗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