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 通訊員 金夢
為加強學校「基於核心素養背景下GIFT深度學習課堂」建設,深入推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努力營造廣大教師「課外研教學,課內比教學」的濃厚氛圍,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僑城部在2020年12月1日正式開展僑城部「人人創優課教學展示月」活動。
此次活動為期一個月,得到了老師們的積極響應。全校共有74位老師,分黨員創優課、骨幹教師創優示範課、學科教師創優展示課、新入職教師創優匯報課等四個階段依次展示了自己的創優課。實現了全學科、全學段的覆蓋。
據教務處統計,在此次人人創優課活動中總聽課人數達到850人次,不僅實現了人人有展示,還創造了人人聽課評課,實現了「本學科課必聽、跨學科課創造機會聽」的積極響應模式,形成了解讀課例促教研的活動氛圍。
一節優質課背後是老師們辛勤的汗水,人人優質課背後卻離不開有效的課程指引。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各類教研活動中,奮進的僑中人一直致力於打造一支專業素養強,教學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效。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面前,華僑城中學積極倡導的課堂模式是基礎核心素養的GIFT深度學習課堂,這一課堂模式緊緊圍繞「四核心」——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學習內容有挑戰性;學生全面參與、全身心投入;指向具體的、社會的人的全面發展,並呈現出了「以生為本、尊重差異、和諧互動、喚醒學生、指向素養、善用資源、營造氛圍」等七大要素。在不斷探索的課改之路上,我們的課堂體現了聯想與結構、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價值與評價的多維度特點。
在上課評課之外,華僑城中學特地邀請深圳大學張兆芹教授為全體教師做主題為「課堂教學與策略的走向」為題的講座,以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校內,教學經驗豐富的董新喬主任也特為青年教師們答疑解惑,從「觀課觀什麼」「觀課怎麼觀」「觀後如何反思」等諸多角度幫助青年教師們走向高效觀課。
本次活動極大地營造了校園濃厚的研討教學爭鳴教學氛圍,鍛鍊和提升了老師們的教學業務能力,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效。本次人人創優課活動雖然暫時落下帷幕,但踐行新課改學生為本,學為中心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每位教師心中。未來,華僑城中學將持續圍繞聚焦核心素養的精神,在共創優質課堂的道路上攜手奮進。
【教師分享】
周海濤老師談創優課教學設計
「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鍊了他的能力,提升了他的素養;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的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的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
魯維維老師評楊梨老師創優課
本節課結構新穎,老師用大量圖片給學生直觀感受,材料充實,知識拓展全面,並且問題很有針對性,這對我們新老師啟發很大,以後可以多採用一些列印的圖書展示,學生會更感興趣,同時注意問題設計,並且多看新聞等,拓展教學素材。
張梅雨老師評劉國安老師《狼》
值得學習的是本課以小說的三要素為教學思路,隨著情節、境、人物有序展開,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學到如何把握小說文體閱讀的脈絡,掌握閱讀這一體裁有效方法,有用,有趣,有效。
唐佳佳老師評同組老師創優課
通過此次聽課,我學會了通過反覆朗讀、填空等方式,讓學生都動起來,而不是依賴於老師的灌輸。此外,還學到了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可以是開放式,也可以是問題解決。聽完課後收穫頗多,並及時地運用到了日常課堂以及公開課上。
宋萍老師評同組老師創優課
一來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二來是在聽前輩反思中明確了未來要精進的方向。道法是一門既需要「專」,又需要「全」的學科,這也更堅定了我繼續走在「多聽多看多感受,反思執行再完善」專業成長之路上的決心。
吳海麗老師談自己準備創優課時的心得體會
在這次人人創有課中,我也上了一節公開課,準備這節公開課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備好一節課太難了,但也太重要了!備課是一個將學生、教材和教師自己進行多維整合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非常需要老師的技巧和匠心。
金夢老師評王曉丹老師《秋天的懷念》
聽完這堂課後我的收穫一個是群文閱讀。指的是師生圍繞一個議題,選擇一組文本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理解。充分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符合「把語文書讀厚」的指導思想。更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是王老師的朗誦指導,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學生們完全沉浸於文本中,自然地貼近主人公,貼近文本。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