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哲理深刻的老話:「吉人自有天相」。那麼,怎樣的人才是吉人?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吉人?成為那個有著天相、能得天助的吉祥之人?
老祖宗教導我們:「吉人,就是不忘初心的人。」舉世矚目、今天閉幕的中國共產黨十九次代表大會的主題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這個主題,讓全世界深愛著中華民族的人民為之振奮。
什麼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那麼,什麼是「不忘初心」?《詩經》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凡事都會有開始,而堅守下去的卻並不多。可見,「不忘初心」就是一種堅守,一種敢於持之以恆為之奮鬥做好一件事情。
其實,我們所熟知的「三思而後行」,最初並非孔子所提倡。孔子原話認為,一些事情很多時候思考兩次就足夠了;有些事情前思後想想得太多,倒還會畏首畏尾,受到羈絆,邁不出步子。
而宋代理學家、儒學集大成者朱子提倡的「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不徒多思之為尚」,就是教導我們,真正做好一件事,需要以果決之行來不忘初心。美國發明家、企業家、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賈伯斯有一句「創造的秘密就在於初學者的心態」名言,可謂深得中華文化聖人心法。
吉人,實際上是善良的人
為什麼說「吉人天相」還是行善的人?因為這是天道。老子說得好,「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怎樣才是行善呢?就在人的一言一行中。行善,還要多做好事。總結起來就是三點:「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其中,就「記人好處」在此多做一下解釋:先哲教導我們,總是記人好處,底下就一定是一顆謙和感恩之心;喜歡記仇,甚至睚眥必報,明擺著是受自私和狹隘的裹挾。前者讓人溫暖,自然願意親近;後者戾氣一身,自然人人敬而遠之。
吉人,還是「寬容的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增廣賢文》中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能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自然就容易理解和寬容;謙虛的人——只有謙虛才能擴大自己的心胸,提升自己的高度,高明自己的境界;大氣的人——和為貴,既是人倫之道,又是君子之德。度量寬宏,平和寧靜,乃是人生處事的大智慧。不論何時,人與人和諧相處,團結一致,才能風清氣順;家庭中,和睦相伴,掃除煩惱,才能幸福一生。」
上述論點,即是「吉人天相」品質。如此,改變的就是命運,做成的自是吉人。吉人自有天相,真諦就在於此。讓我們努力朝著「吉人自有天相」的方向邁進。
最近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
不再按時序展現
如果你不和我們互動
以後可能就
再也收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所以如果不想錯過內容
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
以及星標公眾號
經常來看看我們又更新了什麼
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
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
來源丨大公湖南
作者丨劉巧雄
編輯丨初夏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