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川普當政後,美國將中美關係明確為大國競爭關係,南海和臺海成為美國遏制、施壓中國的重點區域。從2017年至今美國相繼發布《國家安全戰略》、《美國國防戰略》和《印太戰略報告》,公開將中國確定為頭號競爭對手,並將印度洋—太平洋設定為「優先戰區」。由此,美國開始放棄在南海,臺海問題上的一貫立場,開始選邊站隊,並逐漸轉向公開幹預的政策。
在2020年美國新冠疫情失控和大選最為膠著的時期,川普政府為迎合國內反華勢力,在南海舉行大規模海空軍演,並提出必要時可對南海島礁實施打擊,以此確立美國在南海利益。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海軍陸戰隊中將麥肯齊也揚言,美軍有能力摧毀中國南海島礁建設。早前未來美國國防部部長的熱門人選米歇爾·弗洛諾甚至叫囂,如果要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那麼美國就必須擁有「在72小時內消滅中國海軍」的能力,確保中國海軍在南海地區和臺海地區喪失作戰能力。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已經將戰爭選項擺上了亞太地區的前臺。
事實上,在我國國力較弱的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相對緩和。但近年來中國國力迅速增長,特別是進行了南海島礁建設,美國認為中國在南海的力量已經改變了地區平衡,並且嚴重「威脅」到了由美國主導的亞太安全秩序,甚至認為中國正與美競爭太平洋地區安全事務的主導權。因此,川普將中美關係明確為大國競爭關係,其對華施壓的手段也漸趨強硬。據《環球網》11月21日報導稱,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布消息稱,當天美軍「巴裡」號驅逐艦穿越了臺灣海峽,以表明美國對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地區的承諾。「巴裡」號是對華挑釁的「慣犯」,此前曾多次在南海發起挑釁行動,但我方也派出海空兵力對其進行了全程跟蹤、監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東部戰區正在進行軍事演習,美軍戰艦的穿越行動,挑釁意味更濃,但我東部戰區派出了比以往更強的海空兵力對其進行了嚴密監視。有專家表示,美國在歷史上多次依靠製造特定事件啟動內部動員和戰略調整活動,當前美國已有激活這一政治傳統的跡象。二戰時期,美國借珍珠港事件全面參戰;冷戰時期策劃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南;伊拉克戰爭前,鮑威爾製造了「洗衣粉」事件。特別需要警惕的是,為了改變競選失敗的命運,川普很可能會通過製造突發事件塑造「戰時總統」形象。要知道,當年羅斯福正是通過戰時總統,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突破法律限制,實現了三屆連任。所以,我們不能低估川普殊死一搏的政治野心。
目前來看,美軍轟炸南海島礁的概率很小,但川普為了「師出有名」極有可能在敏感的臺海製造事端,而在美軍戰艦穿越臺灣海峽後,航母戰鬥群或如法炮製,加入對中國的威懾行動,並且將成為大概率的事情。回顧歷史,在兩岸統一的進程中,美軍曾多次扮演「攔路虎」的角色,特別是第七艦隊,在涉及臺灣的問題上,更是非常囂張。今年10月份,11月份,第七艦隊曾兩次派出戰艦穿越臺灣海峽,進行武力炫耀。早前,大陸打開天窗說亮話,稱美在涉臺問題上頻頻發出錯誤信號,嚴重破壞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我們正告美方,停止在臺海地區滋事攪局的言行。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果美軍艦機膽敢進行軍事冒險,甚至發起攻擊,那麼解放軍就有足夠的火力將他們送入太平洋「餵魚」,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