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是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東部,北距省會昆明市350千米,西南距普洱市220千米,是中國內地通往雲南西南邊疆的交通要道。除了北回歸線穿城而過之外,墨江的特色很特別:愛吃紫米,愛生雙胞胎。
墨江縣是1979年11月28日成立的中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墨江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被稱為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以及太陽轉身的地方。墨江縣盛產紫米,2007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紫米之鄉稱號。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
哈尼族梯田
墨江自古有「紫米之鄉」的美稱,紫糯米是墨江哈尼人民極其珍貴的水稻品種。中國名著《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自漢武帝以來,歷代帝王都將紫米列為「貢品」,成為皇室貴族的珍餚美味,也是現代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選定的饋贈禮品之一。
墨江紫米產地是雲南省普洱市。紫糯米是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的特產。墨江是一個北回歸線穿越的縣城,所以這裡有獨特的氣候和日照條件,對農作物生產有特殊意義。產於北回歸城、世界雙胞胎之鄉的墨江紫米,生長在無任何汙染的哈尼膠泥梯田上,原生態梯田種植,不施肥,不打藥,是一種難得的自然、健康、無公害、無殘留綠色米食,已列入雲南省農村名特產品行列。
雙胞胎是人類生殖繁衍中的一種特殊生理現象,在人群中的自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而地處北回歸線上的墨江縣總人口三十六萬,竟有千餘對雙胞胎,特別是在該縣境內的河西村,雙胞胎的比例甚至超過百分之四。
在墨江,無論是在街上,還是到學校,都能看到許多雙胞胎。「墨江人口大約38萬,據初步統計,雙胞胎多達1200餘對,各個鄉鎮都有。」2005年開始,墨江縣便每年都舉行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
民間傳說,墨江雙胞胎出生率全球最高的原因,與當地人長期食用這種生長在北回歸線(陰陽線)的紫米有密切關係。
墨江紫米素有「米中極品」之稱,俗稱「紫珍珠」,是歷代地方官府向皇帝進貢的「貢米」,是御餐中的珍品。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被列為專用食品。紫米八寶飯、紫米汽鍋雞、紫米甜酒煮雞蛋、紅糖紫米粥等都具有補血益氣、健腎潤肝、健腦明目、收宮滋陰的「食療」功效,是老年人長壽之「養生米」,產婦的「做月子米」,貧血病人之「補血米」;骨折病人之「接骨米」。
墨江紫米粒大飽滿,粘性強,蒸熟後能使斷米復續,具有接骨功效,《本草綱目》載: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補血益氣,收宮滋陰,治療神經衰弱等作用。
墨江紫米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蛋白質、維生素B6、胺基酸、總類胡蘿蔔素和鐵、鋅、磷等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墨江紫米也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在雲南省農業廳組織的「雲南六大名米」評選活動中,墨江紫米在公眾網絡投票環節,得票72萬票,以總票數第一的成績獲得「雲南六大名米」的稱號。
擁有世界稻穀之王的墨江紫糯米,是海拔在1200-1600米左右的哈尼梯田中的珍貴產品。由於受特殊的地理位置、溫差和種植條件限制,墨江紫米是一年一熟。相對而言,這也是墨江紫米產量低,價格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紫米生長在海拔在1200-1600米左右的哈尼梯田中,從元代起每年把最飽和的稻穀留下來作為下一年的谷種,千年穀種,谷法自然。
①撒種:(撒秧、培育育苗)這個季節在每年的2-3月份左右;
②移苗種植:也是就是人們常說的移苗插秧季節,雨水要豐富,紫米苗才會茁壯成長,這個時間大體在每年4-5月份之間;
③ 成熟、收割:從移苗插秧到成熟,大概要6個月左右時間,收割季節在9-10月份之間
如詩如畫,傳承千年的梯田,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農耕,山泉水灌溉,無化肥,不打藥,一年才出產一季。
墨江紫米,素有「長壽米」、「補血米」之稱,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和20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於普通大米。
《本草綱目》載: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補血益氣,收宮滋陰,治療神經衰弱等作用。歷代帝王將其列為「貢品」。
經發酵製成米酒之後,其中的澱粉轉化為小分子的糖類,蛋白分解成胺基酸和肽,營養物質更易被人體吸收。另外,酶在發酵時也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比如維生素B、維生素E、礦物質等,補血養顏、老少皆宜。
今天,小編就給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