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橋——八亭四橋連古鎮

2021-02-14 暢遊通山

早在宋唐時期,通山茶葉就作為通貨源源不斷銷往邊疆,進行茶馬交易,元朝時,因茶馬貿易需要,通山赤壁、鹹寧、崇陽、通城等地的老青茶,運往羊樓洞(趙李橋鎮)加工成茶磚,大批銷往蒙古、新疆等邊疆地區,這條貿易古道俗稱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有3條。南路由太平山、九宮山沿盤山古道,過牛跡嶺、東坑嶺(廈鋪)、湄港,經港路古驛道,過大港橋與老師廟,經崇陽至羊樓洞加工,茶磚裝箱後,水運至漢口,上溯漢水運至樊城,再裝大車經河南唐河、賒旗、洛陽,過黃河入山西晉城,在平遙、祁縣稍作休整,前往太原,經大同到達張家口,然後輾轉至蒙古各地,單程歷時近半年之久,行程近萬裡。北路即茶葉至湄港後,經港路古驛道直往石門長夏畈,再經南川到柏墩(鹹寧桂花鎮)加工,成品運至三岔港渡口裝船沿淦水入長江,到漢口轉漢水交匯於南路。其中南路有一條極其重要支路,即由楊芳林經芭蕉嶺、大港橋匯入南路總路。

從古道萬裡徵程看,大港橋、南林橋、長夏畈是通山境內的三個交匯點和中轉站,絡繹不絕的幫客在此歇腳、食宿,帶動了這三地的經濟發展,催生了古道上林立的橋亭。且隨茶馬古道的興盛,石門長夏畈逐漸發展成一個旺市。楚王山石門關扼守湘鄂贛交通要塞,是通山過往鹹寧、武漢和江西、湖南的必經之地,也是過往鹹寧富池口和湖南岳陽的商業通道,還是湖南安化至漢口茶道的陸路複線。

長夏畈古集鎮始建於明仁宗時期,清雍正年間大規模建設,道光年間為鼎盛時期,商人南來北往,促進了長夏畈商業的發展,客棧、糕點鋪、豆腐坊、藥鋪、當鋪、茶莊、官鹽、雜貨等店鋪數十家,形成了一條長600多米佔地3萬平方米的石板街。全盛時,英國、俄國等外國商人紛紛來此開設茶莊,從事茶葉貿易。

大港橋當時因位於茶馬古道的另一個交匯點,熱鬧非凡,橋上建亭,茶亭林立,涼亭連鋪,過往客商川流不息,其中四橋八亭屹立於此段古道上,成就了茶馬古道上的一段繁盛佳話。

茶馬古道上,青磚茶源源不斷,其表面光滑,稜角整齊,色澤青褐,紋理清晰,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深受中、蒙、俄等廣大消費者歡迎,成為這些地方飲茶者的生命之茶,一度橫跨歐亞大陸,遠銷歐洲諸國。

楊芳林更是茶馬古道上濃抹重彩的一個古集鎮。據考證,鄂南茶史源於九宮山,自西北麓繁衍,發展至三界、楊芳林為中心的富水上遊,造就了清末茶莊林立、聲播英倫的楊芳林這個古茶鎮。道光四年,廣東茶商僱江西茶工來通山傳授紅茶技術,道光三十年,楊芳瑤山紅茶問世,鹹豐五年,通山在楊芳設局收稅。

芭蕉嶺旁邊有座瑤山,當地人開闢為茶園,產出的紅茶特別味香,為此楊芳林紅茶遂以瑤山命名。因經營瑤山紅茶有利可圖,小小的古鎮楊芳林遂吸引英俄等外商前來楊芳林投資,茶莊多達12個,年產7000餘箱。漢口人也在此興辦34個茶葉加工廠,制茶達6500箱,值大洋8.1萬元。光緒年間為通山茶葉極盛期,一是以楊芳林紅茶為代表的瑤山紅茶銷於英商在漢口、九江、上海的茶行,二是青磚茶遠銷於蒙古及至俄國。楊芳林也因茶葉暢銷倫敦,名聲鵲起,獲東南亞賽會二等獎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當時英國一家報紙為此專文專報介紹楊芳林紅茶,英國一份世界地圖上竟把通山縣城標作楊芳林鎮,楊芳林的茶葉貿易成為楊芳林乃至通山的支柱產業。

說到楊芳林的茶葉史,就不得不說一個人物黃貽中。黃貽中是楊芳林傳奇式人物,早年家道貧寒,以打柴賣錢為生,挖過煤,其妻陳氏賢能,促成丈夫到楊芳林鎮上做生意。當日,黃貽中挑著家什前往楊芳林,不慎途中桶破米漏,喪氣之下連嘆不吉利。其妻笑而拍其肩勉勵道:「恭喜夫君發財無底!」黃貽中遂轉憂為喜,在楊芳林開鋪收購茶葉。相傳他為人誠信本份,收購茶葉質量好,成色佳,被英國「怡和洋行」老闆看好,從而生意順風順水,越做越大,成為楊芳林裡茶行第一人。一次,他出售茶葉後,購了一大船鹽巴回來,不久因太平天國派軍東徵,卡斷了南北交通,鹽巴價格大漲,黃貽中的生意頓時錦上添花,積銀5000餘兩。

鹹豐四年,英商代辦方春源來楊芳林投資建莊,開發紅茶,黃貽中看準了商機,與之合夥開辦「春源和」紅茶莊,從而把楊芳紅茶貿易直接做到了倫敦,生意如日中天。黃貽中英年早逝,獨子又早夭,幸而兒媳婦謝氏富商之家出身,懂經營之道,立志守節,經營茶莊,哺育幼子黃健純長大成人。宣統二年,年輕有為的黃健純又與英商協和洋行買辦關乾風合辦「協和祥」茶莊。開業大吉之日,掛聯曰:協心協力利從協出,和中和外祥以和生。黃健純除經營自己的茶莊外,廣交朋友,積極引用外資與楊芳林人合夥經營茶莊,於是,英、德、意、法、美、日、萄、俄等列強商賈買辦和資金紛紛湧入楊芳林,建茶莊,請工人,銷茶葉,一時間楊芳林好不喧囂熱鬧,遂發展成為鄂南五大茶鎮之首,茶葉貿易也成了通山支柱產業。

盛極必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外商撤回資本,楊芳林紅茶業受到嚴重打擊,茶市蕭條,茶莊沒落,茶葉貿易市場逐漸轉為老青茶邊銷為主。

時光荏冉,歲月無痕,歷史的風雨聲,早已湮沒了古道上馬蹄聲碎,衝刷了馬蹄濺起的塵埃,那婉轉悠長的採茶歌、渾厚滄桑的趕馬調,也早已離我們遠去,成為了一種遙遠的記憶,我們走在芭蕉嶺、大港橋、南林橋、長夏畈連成一線的茶馬古道上,紛揚的思緒無盡無垠,既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充滿了敬仰,更對這片土地的深沉以及土地主人演繹出的厚重文化充滿感慨之情。

相關焦點

  • 生活日記之橋鄉「金澤古鎮」
    去過了許多的古鎮,金澤古鎮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商業氣息的古鎮,那裡的人們生活恬靜愜意。 金澤水街密布、青磚白牆、古橋、寺廟......典型的江南水鄉。 金澤古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境域西南,是江、浙兩省進入上海的西大門,也是上海唯一與江蘇省和浙江省交界的古鎮。
  • 古鎮匠心|走過二十四橋 品味福壽文化
    長壽菩提古鎮的一磚一瓦、一壘一砌,無不展示著藝術家、設計者、建設者們的匠心。「長壽菩提古鎮」微信公眾號將每月推出《古鎮匠心》系列文章,介紹古鎮的建築、植被、繪畫等人文景觀,挖掘古鎮的藝術之美,傳遞古鎮的匠心精神。
  • 南陽古鎮的橋邊姑娘
    南陽古鎮身處湖區,穿鎮而過的古運河上隔三差五的就有一座橋,我家附近就有兩座。在橋邊生活了那麼多年,橋邊的風光無限,佳話連連,在此不僅要說一說我們的橋邊姑娘。那幾年,我們時常能在橋邊看見美麗的姑娘,她們把劈成瓣的竹篙抱到運河邊,而後泡進水中,再做上自家的記號並固定在橋身的某個位置。春夏時節,在橋邊泡竹瓣的姑娘會順勢用清涼的河水洗洗手腳,顫動的河面也會趁機定格她們的倩影,而且還會倒映出那倩影邊緣的勤勞與質樸。
  • 上海最後的淨土金澤古鎮,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美名,古樸低調的古鎮
    金澤鎮是上海地區有名的橋鄉,著名書法、篆刻家錢君匋曾為之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7個大字。上海金澤古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西南,距離上海市中心66公裡。境內湖塘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叉,是典型的江南魚米水鄉。
  • 合肥三河古鎮恢復開放,別錯過有故事的三縣橋,窮和尚化緣修成
    好消息,安徽合肥三河古鎮景區恢復開放了,此前受汛情影響關閉了近一個月。還有好消息,在2020年9月1日前,凡2020年參加中、高考的畢業生可憑準考證免費參觀古鎮所有售票景點。我每次到合肥,都習慣去三河古鎮去看看。
  • 江南「最有韻味」的古鎮,幽思縷縷惹人醉,被稱為江南「橋都」
    很多人外出旅行時,喜歡在古鎮中轉一圈,享受江南水鄉的風情,品味古鎮的意境,現在很多有名的古鎮商業化,進入遊玩時,不能放鬆以前的心情,但所有古鎮都有商業氣氛 今天介紹江南最有味道的古鎮,稱為江南「橋都」。
  • 浙江紹興古鎮
    行程安排:最近動車站:紹興北;最近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交通:柯橋古鎮:乘坐有「育才路104國道口」和「越中口腔醫院」站的公交車安昌古鎮:乘坐有「安華路口環鎮南路口」、「安華路口」和「安昌大酒店」站的公交車東浦古鎮:乘坐有「徐錫麟故居」站的公交車
  • 浙江西塘古鎮,橋多、弄多、廊棚多,一座生活著千年的清淨水鄉
    江南多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浙江西塘,歷史悠久,自然風景優美,人文資源豐富,被稱為生活著的千年古鎮。不過與其他古鎮不同的是,西塘更像是一壇陳年佳釀,歷代多少文人名士都曾被它那醇香的氣息醉倒。常言道: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
  • 安昌古鎮入口處的幾座橋,都有極其豐厚的歷史故事
    安昌古鎮入口處最東邊的一座橋,看起來樸實無華、簡簡單單,但是,它所在的位置曾經皇帝登臨過,這座橋就叫高橋,宋時原系木橋。相傳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宋高宗趙構路經安昌,有人攙扶他走過木橋。明朝中期,人們把木橋改建為石橋,橋雖不高,因人們懷念宋高宗曾徒步過橋往事,故定名高橋。
  • 中國唯一「漂」在水上的古鎮:沒有車、不同橋,現實版世外桃源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有非常多的特色景點,古鎮頗多,我只能說陰間的遊客也非常多,是烏鎮還是周莊?在這些古鎮,每條水道都格外清澈,走在這些古鎮的街道上,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但是,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這個古鎮是中國唯一的「漂」,在水上,而且現在只能通過水路去,沒有橋也沒有車。
  • 江蘇這座古鎮遊客讚不絕口,被稱為江南「橋都」,門票需要78元
    江蘇這座古鎮遊客讚不絕口,被稱為江南「橋都」,門票需要78元,江蘇人的感覺很豐富,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富饒的土地,江南地區發達的地區發展步伐很快,是我國第二個經濟強國嗎?這個古鎮就是甪直古鎮,很多人第一眼會看錯的,把甪(Lu),看成了用,甪直古鎮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它是一座擁有著2500多年的江南水鄉古鎮,這個古鎮給人的第一眼的感覺就是水多,溪水在古鎮裡面到處穿插著,水多的結果就導致了這裡的橋多,甪直古鎮被人們認為是江南的「橋都」,甪直古鎮裡面除了橋多、水多之外,還有著許多的古巷子,名人故居。
  • 到雲南去看一座橋,三天免費遊沙溪古鎮,世外桃源的享受
    有一座名為沙溪的古鎮,小眾又國際化。小眾是因為,這個鎮子很小,地處偏僻,火車和飛機都不直達。自駕包車還要經過盤山小路,彎彎繞繞。相比起雲南滇西北旅遊區那兩座聞名全國的大理古城、麗江古城,沙溪古鎮就只能算得上是隱秘的角落。國際化是因為,沙溪古鎮是被國際遊客追捧的景點,是世紀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認定的101個世界瀕危建築保護名錄。
  • 上海的古鎮——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古鎮「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朱家角古鎮,俗稱「角裡」,離上海最近的江南水鄉古鎮,是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鎮內小橋流水,古意盎然,展現出江南水鄉的縮影。看太陽西下,河岸燈光亮起……古鎮九條老街依水旁河,千餘棟民宅臨河而建,其中的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其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典型的江南老街。此外,朱家角還有著令人為之著迷的古橋。古鎮之內,古橋眾多,知名古橋約有14座。
  • 一腳踏兩省,這橋要「紅」,走~~~上金澤看橋去!
    「我們這裡水美、景美,只是過去路不通,沒辦法像這樣站在橋上將兩岸美景盡收眼底,現在有了橋,路也通了,我們去吳江,步行十來分鐘就到了......」歲數加起來超過320歲的四位老人來到橋中央,被一處展板吸引,湊近一看,原來是橋梁工程的簡介
  • 同裡古鎮都有哪些好玩的,同裡古鎮必遊的旅遊景點,了解下吧
    該裡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於太湖畔,周圍被五個湖包圍著,網狀的河把小城鎮分割成7個島,從宋代建鎮開始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裡水多,橋多,文人雅士多,像「小橋、流水、人家」這樣充滿詩意的江南古鎮,被稱為「東方小威尼斯」。
  • 蘇州「周莊古鎮」,一顆古老典雅的遺珠
    昨日我在平江路漫步的時候就感覺到蘇州的清麗,本來還猶豫不決今天該去哪裡的時候,就聽說周莊古鎮秀氣動人,於是我便決定今天去周莊古鎮看一看,據說那裡還有著名的「周莊八景」呢。周莊古鎮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江南小鎮,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由此不難看出,古鎮中的水系發達,水量也極其充沛,這裡與平江路一樣,是一處歷史文化名鎮,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在這裡呈現的淋漓盡致。
  • 上海最低調的古鎮,也是最淳樸的古鎮,金澤古鎮
    在上海這座繁華大都市之中也隱藏著一個低調的古鎮,它原汁原味的風貌顯得獨具一格,這就是今天要說的「金澤古鎮」。有人說當今的時代是旅遊的黃金時代,外出旅遊的人每年都創新高。愛好旅遊人們除了去一些非常熱門的景點打卡之外,也有品位高雅的遊客喜歡去那些古樸典雅的小鎮遊玩。
  • 蘇州吳中一座古鎮,坐落湖畔因寺廟得名,四棵古柏千年未倒
    今天這一站,還是位於吳中太湖畔的另一座古鎮,典型的江南風光「有山有水有人家」——光福古鎮,因鎮上有一光福寺,故得此名。到達蘇州後,坐地鐵二號線在轉一號到木瀆站,然後再公交車站坐65路車就可以到光福鎮政府了,雖然旅程有點遠,不過為了美麗的景色還是非常值得的。進入古鎮,最進人注目的當然就是光福寺塔了,因為他是整個古鎮最高的建築。
  • 甪直古鎮保聖寺
    甪直古鎮水鄉甪直古鎮隸屬蘇州市吳中區甪直古鎮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東部,西距蘇州城區18公裡,東距上海58公裡。甪直古鎮是具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殿內原有的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剛)泥塑,抗戰期間毀於侵華日軍之手。如今金剛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當地的出土文物展覽。再往裡走,便是保聖寺古物館。古物館裡的九尊羅漢,由於出自唐代大雕塑家楊惠之之手,便身價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