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馬曉晴)2018年1月9日上午,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東城區區長李先忠做工作報告。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東城區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改造升級公廁108座,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啟動10處文物騰退,開展44條大街和50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推進主次幹路電力架空線和669條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線入地及規範梳理,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實現完工通車5條,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等。
2018年東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常住人口規模、PM2.5年均濃度和萬元GDP能耗下降達到市級要求。
疏解提升
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 改造升級公廁108座
報告指出,對標對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8年東城區將研究編制東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老城保護相關規劃;積極配合中軸線申遺,明確重點任務清單,加強「兩軸一環」沿線規劃管控;加快故宮、天壇周邊和南新倉遺址等重點地區規劃研究;繼續編制完善歷史街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開展南北池子大街、前三門大街等重點大街城市設計,提升城市規劃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推動平房區整治更新,推進木質屋頂住宅樓消隱整治,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有序啟動四類以上直管公房簡易樓改造。
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改造升級公廁108座,開展廁所進院入戶試點;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完成平房院用水一戶一表改造4127戶。試點開展平房院落居民自願騰退。
有序推進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建設,完成7處文物建築修繕,啟動法國兵營舊址、湖北孝感會館等10處文物騰退,基本完成太廟、社稷壇、天壇公園內住戶騰退工作。
健全完善重大項目收尾機制,基本完成望壇、南中軸路徵收任務。完成天壇周邊簡易樓、天壇東裡北區1-8號樓、西忠實裡、馬圈、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等項目收尾。
堅持分類施策,基本完成寶華裡、金魚池二期西項目滯留居民搬遷,推動金寶街、王府井H2地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推進安化寺二期、地壇公園西側等邊角遺留地塊騰退。加快推動崇外6號地規劃調整,實現K11項目開工建設。
堅持「六治七補三規範」,擴大試點範圍,有序推進6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引入物業管理,實現「四有」基本服務。繼續推進多層樓房加裝電梯工作。
交通道路
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 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
提升街巷胡同品質。完善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實現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同步推進、無縫銜接,開展44條大街和50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基本完成全區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任務。推進主次幹路電力架空線和669條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線入地及規範梳理。
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其中新建5條、續建23條,實現完工通車5條。推動全區公共建築配建的停車場和單位大院開放停車設施,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大力推進路側停車管理改革,提高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覆蓋率。建設20公裡道路慢行系統,實現全區全覆蓋。新建、規範、提升各類便民商業網點110個。
生態環境
啟動天壇周邊綠化工程 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2%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深化「花園東城」建設,制定「留白增綠」專項行動規劃。完成新中街、景泰橋東南、明城牆遺址公園北等公園綠地建設,啟動天壇周邊綠化工程,基本完成大通濱河公園二期、龍潭中湖綠化建設。
推進珠市口東大街、廣渠門內大街等道路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完成屋頂綠化1.2萬平方米,實現新建、改造綠地15萬平方米,全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2%。
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落實和深化河長制,實施龍潭中湖、龍潭西湖、柳蔭公園、南館公園水質達標工程,實現龍潭東湖、青年湖水質達標。
文化科技
打造43萬平方米龍潭湖國際體育文化公園
編制前門地區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規劃,力促文創銀行、文創板、首都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和企業落地;設立首期規模不低於10億元的示範區產業引導基金,促進產業上下遊高端環節集聚發展;完成草廠地區整治,實現精品酒店對外營業。
加快「王府井國際化商圈試點」建設,推動文化與商業融合創新發展。激活海港城項目,推動利生體育商廈、東安市場、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業態轉型升級,推動王府井大街277號院升級改造和校尉胡同西側環境提升,推動步行街延長。
完成隆福大廈招商,加快推進地鐵6號線東四織補地塊、隆福廣場、長虹影院工程建設,加強隆福寺及周邊平房區整體規劃研究,加快城市修復,推動有機更新,努力打造「老城保護的典範」。
加快「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文化與體育融合創新發展。推動龍潭東、中、西三湖水系連通,形成43萬平方米的連續水面,打造龍潭湖國際體育文化公園,為公眾提供健身和休閒的場所。
加快西革新裡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入市交易、建設方案研究和工程建設,推動百榮世貿商城、萬朋文化用品市場轉型升級,打造東城新的戰略增長極。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實施低幼兒童閱讀計劃,實現9個街道文體中心和100個社區文化室社會化、專業化運營,完成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並投入使用。
養老棚改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棚戶區改造不低於1000戶
加強對口幫扶,深化與崇禮、當雄、化德等地區在經濟、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落實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加強動態監測管理,「零就業家庭」動態保持為零。繼續推進「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區」建設,開展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培訓和獨居老人巡視探訪,加強老年健康服務,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套餐,確保託底保障老人醫療服務精準到位。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完成200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進殘疾人康復和託養中心等綜合服務設施規劃建設。
推進順義、大興保障房項目開工建設,豆各莊項目開工建設2849套,望壇項目回遷樓開工建設1000套,「兩站一街」項目竣工1328套,並加強供需銜接,減少資金佔壓。實施棚戶區改造不低於1000戶。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原標題:北京東城今年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本文來源: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