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今年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2021-01-08 網易新聞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馬曉晴)2018年1月9日上午,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東城區區長李先忠做工作報告。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東城區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改造升級公廁108座,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啟動10處文物騰退,開展44條大街和50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推進主次幹路電力架空線和669條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線入地及規範梳理,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實現完工通車5條,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等。

2018年東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常住人口規模、PM2.5年均濃度和萬元GDP能耗下降達到市級要求。

疏解提升

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 改造升級公廁108座

報告指出,對標對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8年東城區將研究編制東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老城保護相關規劃;積極配合中軸線申遺,明確重點任務清單,加強「兩軸一環」沿線規劃管控;加快故宮、天壇周邊和南新倉遺址等重點地區規劃研究;繼續編制完善歷史街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開展南北池子大街、前三門大街等重點大街城市設計,提升城市規劃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推動平房區整治更新,推進木質屋頂住宅樓消隱整治,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有序啟動四類以上直管公房簡易樓改造。

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改造升級公廁108座,開展廁所進院入戶試點;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完成平房院用水一戶一表改造4127戶。試點開展平房院落居民自願騰退。

有序推進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建設,完成7處文物建築修繕,啟動法國兵營舊址、湖北孝感會館等10處文物騰退,基本完成太廟、社稷壇、天壇公園內住戶騰退工作。

健全完善重大項目收尾機制,基本完成望壇、南中軸路徵收任務。完成天壇周邊簡易樓、天壇東裡北區1-8號樓、西忠實裡、馬圈、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等項目收尾。

堅持分類施策,基本完成寶華裡、金魚池二期西項目滯留居民搬遷,推動金寶街、王府井H2地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推進安化寺二期、地壇公園西側等邊角遺留地塊騰退。加快推動崇外6號地規劃調整,實現K11項目開工建設。

堅持「六治七補三規範」,擴大試點範圍,有序推進6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引入物業管理,實現「四有」基本服務。繼續推進多層樓房加裝電梯工作。

交通道路

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 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

提升街巷胡同品質。完善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實現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同步推進、無縫銜接,開展44條大街和50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基本完成全區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任務。推進主次幹路電力架空線和669條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線入地及規範梳理。

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其中新建5條、續建23條,實現完工通車5條。推動全區公共建築配建的停車場和單位大院開放停車設施,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大力推進路側停車管理改革,提高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覆蓋率。建設20公裡道路慢行系統,實現全區全覆蓋。新建、規範、提升各類便民商業網點110個。

生態環境

啟動天壇周邊綠化工程 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2%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深化「花園東城」建設,制定「留白增綠」專項行動規劃。完成新中街、景泰橋東南、明城牆遺址公園北等公園綠地建設,啟動天壇周邊綠化工程,基本完成大通濱河公園二期、龍潭中湖綠化建設。

推進珠市口東大街、廣渠門內大街等道路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完成屋頂綠化1.2萬平方米,實現新建、改造綠地15萬平方米,全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2%。

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落實和深化河長制,實施龍潭中湖、龍潭西湖、柳蔭公園、南館公園水質達標工程,實現龍潭東湖、青年湖水質達標。

文化科技

打造43萬平方米龍潭湖國際體育文化公園

編制前門地區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規劃,力促文創銀行、文創板、首都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和企業落地;設立首期規模不低於10億元的示範區產業引導基金,促進產業上下遊高端環節集聚發展;完成草廠地區整治,實現精品酒店對外營業。

加快「王府井國際化商圈試點」建設,推動文化與商業融合創新發展。激活海港城項目,推動利生體育商廈、東安市場、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業態轉型升級,推動王府井大街277號院升級改造和校尉胡同西側環境提升,推動步行街延長。

完成隆福大廈招商,加快推進地鐵6號線東四織補地塊、隆福廣場、長虹影院工程建設,加強隆福寺及周邊平房區整體規劃研究,加快城市修復,推動有機更新,努力打造「老城保護的典範」。

加快「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文化與體育融合創新發展。推動龍潭東、中、西三湖水系連通,形成43萬平方米的連續水面,打造龍潭湖國際體育文化公園,為公眾提供健身和休閒的場所。

加快西革新裡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入市交易、建設方案研究和工程建設,推動百榮世貿商城、萬朋文化用品市場轉型升級,打造東城新的戰略增長極。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實施低幼兒童閱讀計劃,實現9個街道文體中心和100個社區文化室社會化、專業化運營,完成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並投入使用。

養老棚改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棚戶區改造不低於1000戶

加強對口幫扶,深化與崇禮、當雄、化德等地區在經濟、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落實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加強動態監測管理,「零就業家庭」動態保持為零。繼續推進「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區」建設,開展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培訓和獨居老人巡視探訪,加強老年健康服務,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套餐,確保託底保障老人醫療服務精準到位。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完成200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進殘疾人康復和託養中心等綜合服務設施規劃建設。

推進順義、大興保障房項目開工建設,豆各莊項目開工建設2849套,望壇項目回遷樓開工建設1000套,「兩站一街」項目竣工1328套,並加強供需銜接,減少資金佔壓。實施棚戶區改造不低於1000戶。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

(原標題:北京東城今年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本文來源: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2018年北京發展變化大事件預告 看了打死也不想離開北京!
    推進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建設,完成7處文物建築修繕,啟動法國兵營舊址、湖北孝感會館等10處文物騰退,基本完成太廟、社稷壇、天壇公園內住戶騰退工作。  2平房區試點開展廁所進院入戶  今年,東城將繼續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改造升級公廁108座,開展廁所進院入戶試點。
  • 北京東城今年完成東單體育中心改造
    原標題:北京東城今年完成東單體育中心改造 來源:北京青年報昨日,東城區「兩會」舉辦「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主題新聞發布會,就教育、衛生、商務、體育、「接訴即辦」等民生工作進行發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東城區民生領域將有更多創舉,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將進一步提升。在便民服務方面,居民出門購物將更加便利。
  • 將社區養老中心改造成託幼養老服務驛站?深圳市衛健委:贊成
    託幼養老的問題,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去年底,深圳市政協委員曾玉芳等人,曾聯名上交了一份《關於先行先試建設社區託幼養老一體化服務驛站》的提案,指出可以將現有的社區養老中心改造成託幼養老服務驛站,以及加大社區託幼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
  • 隆福寺繼續改造兩年?一文物騰退項目將加快!東城還有兩地拆違
    新中國成立後,賢良祠以及西側民宅被全國婦聯使用,院內建起數棟辦公大樓,新建中華女子管理學院,還有全國婦聯下屬單位在院內辦公。房產權在全國婦聯名下,後租給同仁堂使用。接下來咱要聊的就全都是東城的事兒了頭一樣兒也是跟文物騰退有關是關於宏恩觀的目前已經基本騰退完畢,要準備拆違了今年6月份東城區相關負責人就已經部署過
  • 北京天壇東裡8棟簡易樓拆除後,變身十畝公園
    記者 李木易 攝8棟簡易樓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據介紹,天壇東裡北區1-8號樓8棟簡易樓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使用壽命為30年,到現在已經嚴重超期服役。樓體結構不具備抗震功能,而且屋內沒有廚房、衛生間,居民在走廊裡做飯,三家共用一個廁所,取暖靠燒煤。這片簡易樓位於天壇東側壇牆和天壇東路之間,嚴重遮擋了天壇壇牆。
  • 北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恢復首周 驛站復工的AB面
    北京市全面有序恢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服務已整整一周。7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多家養老企業,梳理了全面復工首周全市100餘家養老照料中心和驛站的居家養老服務恢復情況。據統計,一周以來,這100餘家站點累計服務了3000-4000人次,其中,堂食就餐、送餐上門、康復理療等服務需求相對集中,成為這一周內的熱門服務項目。
  • 「獨家調查」北京居家養老行業復工報告丨連虧數月的社區養老驛站...
    在4月29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正式宣布,北京將全面恢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居家養老服務等為老服務項目。就此,北京商報實地走訪全市近10家居家養老服務企業、調查了解它們的生存近況和復工籌備進展,覆蓋北京市內190家養老驛站及照料中心。
  • 北京:養老驛站上門服務重啟 一個電話 飯菜送上門
    原標題:養老驛站上門服務重啟   去趟醫院檢查,不再擔心預約掃碼;只要一個電話,飯菜就能送上家門;在家洗澡理髮,專業人員全程照護……因疫情防控需要被叫停大半年後,養老驛站的上門服務正在有序恢復,高齡、獨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剛需項目被優先重啟。
  • 奧運村科學園南裡六區、勁松北社區完成試點建設 朝陽區探索建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在環繞於青草綠樹間的老年健身步道健走、在由舊車棚裡改造而成鄰裡空間裡以藝會友、在更新完成的健身設施上活動筋骨、在地面鋪設了冬奧運動項目介紹知識的廣場上學習了解冬奧知識……10月22日,奧運村街道科學園南裡六區掛牌朝陽區老年友好宜居示範小區。
  • 東城東單體育中心將建1800平米標準冰場
    場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東城區擬將在東單體育中心建設1800平方米標準冰場。東城區體育局局長耿學森介紹,「2020年,東城區將在東單體育中心建設1800平方米標準冰場。未來兩年,東城將利用和平裡中街騰退的地下空間資源,建設2280平方米的地下輪滑場地。
  • 北京大興公布29件實事項目惠及民生,將新增6120個中小學位
    近日,大興區正式公布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包括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升生活便利性等7個方面、29件實事。資料圖:大興清源路彩燈 新華社供圖教育、醫療、養老是市民最關心的。今年大興將完成5所幼兒園建設、規範6所民辦園,新增普惠性學位2700個,完成一中西校區等學校建設工程,新增中小學學位6120個,並引入3所市級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同時,推廣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建設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2個。還將新建2家養老照料中心和25家社區養老驛站,為1000名老年人提供康復幫扶服務。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也是重要的民生實事。
  • 萍鄉一棚改小區將新建7棟電梯住宅樓
    12月1日,康家衝小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招標公告掛網。招標範圍為:施工圖設計(含圖紙審查)及相關後續服務,施工圖設計範圍內所有工程的建設及相關配套設施,直至竣工驗收合格並整體移交、工程保修期內的缺陷修復和保修工作。
  • 嶽塘區提前完成「三邊六老」重點民生實事
    11月18日,在嶽塘區霞城街道牡丹社區,90歲的低保戶張月秋看著家裡新增的T型沐浴扶手、坐便椅、防滑墊等一批適老化器具,內心滿是感動。今年,嶽塘區重點抓好包括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在內的養老服務工作,新建了5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成6個小區養老驛站,完成80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提前完成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三邊六老」養老服務工程目標任務。
  • 北京養老驛站星級評定結果將與運營補貼掛鈎_垂直頻道文旅中心養老...
    北京養老驛站星級評定結果將與運營補貼掛鈎 出處:北京商報
  • 這家醫院新住院樓封頂!北海6家醫院完成今年建設進度!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要對全市6家公立醫院進行改造提升和遷建  截至目前  北海市人民醫院異地擴建項目二期工程  北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整體搬遷一期工程  北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建設項目  北海市中醫醫院新院區項目  北海市結核病防治院項目
  • 瀋陽老舊小區改造為居家養老鋪路 「懸空老人」下樓遛彎不是夢
    ▲多層舊樓加裝電梯居家養老不再擔心下樓難。王文鬱/攝《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一走進小區,就看到一部玻璃外牆景觀電梯,緊緊地「鑲嵌」在一棟居民樓,住戶乘電梯上樓後出電梯門即是入戶門。採用平層入戶還是半層入戶要看樓體結構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設計,平層入戶相對半層入戶更方便出行。老舊小區改造為居家養老鋪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瀋陽市戶籍老年人口已達204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總數26.88%。其中,絕大多數老年人難離故居選擇居家養老。多層老舊樓房住戶選擇配裝電梯,是一條解決「懸空老人」順利下樓的切實路徑。
  • 北京通州老樓改造,配套增加了,8505戶居民住進「新家」
    怎麼能讓老樓居民住得舒心?2019年,西營社區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從安全保障、功能提升、環境整治等方面入手,集中解決居民最需、最盼的問題。屋頂平改坡、更換外窗、節能改造……一系列改造後,曾經髒亂差的老舊小區完全變了模樣。
  •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謝文驊享受的「家門口養老服務」,得益於「十三五」期間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推行。作為試點之一,衡陽市推行新建住宅必須同步規劃建設配套養老服務設施,政府無償新建、改擴建社區養老用房等措施,積極打造小區養老「毛細血管」。一批小而美、專又精的社區養老機構逐步興起,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的願望。
  • ​天津市河西區敲定今年20項民心工程
    從幫扶困難群體、關愛一老一小、到促進就業創業;從實施「三微」改造、提升改造菜市場、到擴大新能源設施覆蓋面;從推進群眾體育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到開展文化惠民。今年的20項民心工程將緊緊圍繞打造品質城區升級版穩步推進,真正做到「讓城市有溫度、讓生活有溫情、讓居民有溫暖」。
  • 「五位一體」智慧社區亮相北京東城,長青園20號樓大變樣
    「過去也裝過傳統的刷卡式門禁,但是年久失修,早就失去了應有的功能,樓門形同虛設,有的居民乾脆拿磚頭將大門抵住,樓門常年處於四敞大開的狀態。」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辦事處社區平安辦副主任科員謝勝君說,光是一棟樓,曾經就有過一天裡發生三起入室盜竊的情況,而最近又出現了電動自行車盜竊頻發的問題。2017年,長青園20號樓開始進行老樓改造和加裝電梯工程,施工人員每日頻繁出入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