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嶽飛
嶽飛父親嶽和,母親姚氏。姚氏年四十生下嶽飛,三朝那天,恰逢黃河發大水,淹沒了嶽家莊,姚氏和嶽飛坐在花缸裡漂到了河北大名府內黃縣,被富戶王明收留(《說嶽全傳》)。
嶽飛少承母教,後拜周侗為師,並被周侗收為螟蛉。那周侗,華州潼關(今渭南市潼關縣)人,人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為盧俊義、林衝、史文恭的師父,民間傳說武松的玉環步和鴛鴦腿也是周侗所授。
△周侗授藝
嶽飛在周侗的悉心教導和傳授下,文武藝業大進。他20歲投軍,開始了軍戎生活。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南下,翌年,徽、欽宗被擄,史稱「靖康之變」。時嶽飛因朝庭求和賦閒在家,他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再次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弱小,恐在兵亂中難以保全。嶽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嶽飛「從戎報國」,還為嶽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為「精忠報國」)四字為訓。為了讓嶽飛牢記此四字,嶽母是用繡花針把這四個字刺上去的,且塗上醋墨,使之永不褪色。
《說嶽全傳》是這樣寫「嶽母刺字」的:湖廣洞庭湖通聖大王楊么慕嶽飛之名,派部下王佐攜重禮來聘,遭到嶽飛的拒絕,嶽母得知後,道:「做娘的見你不受叛賊之聘,甘守清貧,不貪濁富,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後,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
△嶽母刺字
嶽飛在抗金戰鬥中英勇善戰,屢建奇功。他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宋朝名將宗澤贊之「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他在郾城大敗金兵,令主帥金兀朮發出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的哀嘆。
△嶽飛畫像
正當嶽飛進軍朱仙鎮,準備直搗黃龍(今吉林農安)時,朝廷連發十二道金牌,詔令班師,並於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的罪名絞殺嶽飛及其長子嶽雲、部將張憲於風波亭。
為了紀念這位抗金英雄,全國不少地方建有嶽王廟,其中最有名的是杭州、朱仙鎮和湯陰。
嶽母墓在廬山株嶺東北端的「臥虎舔尾」處。
△嶽母墓
△五奸跪忠(朱仙鎮嶽王廟)
附圖片:(15集《嶽飛》是小時候最喜歡的小人書之一)
△嶽飛出世:嶽飛童年受母親的教誨,熱愛勞動,學習刻苦,生活十分儉樸。後拜周侗老師為義父,盡心習武,練得一身本領。
△槍挑小梁王:嶽飛兄弟進京考試,小梁王賄通張邦昌要奪武狀元。考場上,小梁王仗勢欺人,被嶽飛槍挑喪命。
△嶽母刺字:金兵進犯中原,徽欽二帝被俘。趙構建立南宋,自立高宗。嶽飛從軍前,嶽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
△青龍山:嶽飛入朝受封。八盤山一戰,一舉殲滅三千多金兵。青龍山一戰,八百宋兵戰敗十萬金兵,立下赫赫戰功。
△嶽飛掛帥:張邦昌設計害嶽飛,幸虧李綱力保,辯明冤屈。趙構拜嶽飛為元帥,率十萬大軍北上抗金。
△大戰愛華山:嶽飛在愛華山布下伏兵,命吉青誘金兀朮入山。金兀朮大敗,在黃河口幾乎被擒。
△藕塘關:金兀朮分兵攻打藕塘、汜水兩關。牛皋酒醉破金兵,嶽飛因牛皋招親事,廢除軍中臨陣不得招親令。
△牛頭山:金兵分五路進攻中原。金陵陷落,李綱等人保高宗逃至牛頭山。嶽飛率眾將上山保駕。高寵槍挑鐵滑車,壯烈犧牲。
△嶽云:嶽飛之子嶽雲雖然年幼,卻武藝高強,英勇異常。保衛家鄉後訪父投軍,力殺完顏金彈子,立下戰功。
△黃天蕩:嶽飛在牛頭山大敗兀朮。金兵經水路向北流竄,被韓世忠的水軍阻截。梁紅玉親自擊鼓指揮,大獲全勝。
△楊再興:楊再興豎義旗,聲勢浩大。嶽飛奉詔平楊再興,勸他歸順。殺手鐧破楊家槍,嶽飛義服楊再興。
△小商河:金兵又侵入中原,嶽飛奉旨去救朱仙鎮。楊再興獨自殺死四員金邦大將,誤陷淤泥,戰死小商河。
△雙槍陸文龍:陸登之子陸文龍被金兀朮收養長大,進攻中原。王佐獻苦肉計,到金營詐降,勸動陸文龍離金歸宋。
△大破金龍陣:金兀朮攻打宋營失敗,擺金龍絞尾陣。嶽飛等元帥合力破陣退敵,八大錘大鬧朱仙鎮。
△風波亭:宋金議和,秦檜密謀殺害嶽飛。嶽飛奉十二道金牌進京,遭嚴刑拷打。除夕夜,嶽飛、嶽雲、張憲在風波亭被害。
△嶽飛書法
野語村言:武穆之偉績: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戰亂,保全了宋代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使之得以繼續。假如沒有嶽飛抗金,也許就沒有我們吳越地區的文化發展,沒有溫州的科甲鼎盛,沒有平陽的文武狀元及進士,更沒有今天的溫州經濟成為模式。
往期選讀:
1,史上最信得過的朋友
2,死時以衣袖遮面的一代霸主
3,一位勸人為善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