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尚超 青島報導
不久前,青島市教育局、平度市教育和體育局接連收到三封給山東師範大學平度實驗高級中學(青島平度華陽中學)語文教師宗凱麗的感謝信,信中真情流露、句句肺腑。三封感謝信都來自宗凱麗任教的2020級5班學生家長,從宗凱麗接手這個班級到現在,也才三個月左右。
鑑於華陽中學公民合辦的屬性,這裡的學生來自青島、濰坊等不同地區,青春期情緒波動、離家住校不適應、互相之間不熟悉等情況,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於許多家長無暇分身照顧,孩子們情感上得不到充分滿足,學校和老師成了他們的重要依靠。在人生最關鍵的拔節生長期,宗凱麗能做的,除了陪伴,還是陪伴。
永不放棄 陪他們走過每個清晨和黃昏
去年7月份,宗凱麗迎來了自己任教以來的第二批學生——2020級航空班5班,並擔任語文課、語文課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作為一個新組建的大家庭,班級由最初的20多人逐漸增加到50多人,學生之間彼此陌生,班集體亟待融合。十幾歲的孩子缺乏自制力,班級管理難度較大,但不管多難,宗凱麗始終陪在他們身邊,用耐心和愛詮釋「最長情的告白」。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叛逆,情緒波動較大,時常會有突發狀況。班裡有一名宗凱麗很信任的學生,平日陽光積極,每天會主動堅持留下自學半個到一個小時,成績在班裡排名第二。突然有一天,學生找到她,表示想退學,這讓宗凱麗一時慌了手腳。
「沒有什麼具體原因,只是覺得自己心理出了問題,完全跟變了一個人一樣。」溝通中,宗凱麗了解到,由於學生感覺跟第一名之間差距比較大,很難有再進步的空間。加上離家住校,一個月才能跟父母見一面,媽媽還有小孩子需要照顧,騰不出多餘時間看他。學生經常會因為想家打電話,「媽,你過來看我一眼。」
「學校2-3周會大休,孩子擔心第二名可能會有退步,因為太想給家裡爭口氣,又特別困難,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宗凱麗回憶道,「那天他媽媽也來了,我們三個在一塊呆了一晚上,從下午5點一直呆到晚上9點,一塊溝通談心,試著引導他,最後三個人一塊抱頭痛哭。」經過耐心細緻的疏導,孩子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第二天又正常回到學校上課。
「後來,他每次回家都會自己做飯帶給我吃,給我做紅燒肉、五花肉,冬至那天,他帶了一大盤親手包的餃子。」宗凱麗說,「以後你到了一個地方,哪怕能跟他們通個電話,都會有一種歸屬感。」
孩子們剛步入高中生活,對住校和班級管理難免有不適應,宗凱麗會經常留意孩子們心情變化和上課表現。一旦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她會第一時間找到他們談心,教導他們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輕言放棄。知道孩子沒有吃早飯,她就每天去餐廳的時候,默默給他們多帶上幾個雞蛋。
「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最好的老師,了解是愛的源泉。」從任課教師到代理班主任,再到班主任,宗凱麗一門心思撲在班級和學生身上,經常忙到深夜十二點。她沒有什麼宏大的教育願景,唯一想的就是怎麼「把每一個學生帶好」,靜靜地看他們穿過春夏秋冬,陪他們走過每個清晨和黃昏。
嚴愛守正 帶學生是一個責任跟成長的過程
儘管帶過一期畢業班,擔任班主任工作,對宗凱麗還是第一次。在生活上關愛學生的同時,她嚴中有愛,把「嚴愛守正」的教風融匯於班級管理中。接手班主任工作後,她堅持常駐教室「蹲點」,掌握第一手材料,經常花時間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思想實際及班級存在的主要問題。
步入高中生活一段時間,學生不像剛開學的有衝動和幹勁,學習動力不足。在溝通中宗凱麗發現,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目標,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基本的規劃和設計。「看到孩子前路迷茫的時候,就想給他們一些引導。」宋凱麗說,「感覺教他們的時候,更多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更多是為了能讓他們找到人生方向。」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摸索中,宗凱麗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用班規約束學生的言行。班規試行階段,她允許學生提出各自的意見建議,修訂後每個人要籤字確認、嚴格遵守,讓學生逐漸接受管理,教導他們嚴於律己。
平日裡,她會跟學生們分享畢業班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動態,通過錄製學長們的祝福短視頻等給孩子們加油鼓勁兒、樹立信心,朝著更優秀的方向成長。班主任的工作瑣碎繁雜,剛接手的階段,每天睡5小時對宗凱麗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當了班主任之後感覺自己的擔子更重了,有時候班裡學生有了問題,第一時間會想到是自己的問題,沒有照顧好他們。」宗凱麗坦言,「中間也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從當了老師、做了班主任之後,覺得自己有價值了。每次心情不好或者因為班裡的事生氣,孩子們會遞過來一堆糖、奶茶,就感覺之前那些都是值得的。」
期間,由於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宗凱麗的身體出現不適,尾椎上長了一個小瘤子。但因為放不下孩子們,她咬牙堅持了好久才去醫院做手術。術後又第一時間趕回學校,陪孩子們一塊跑操、查宿舍,這也讓學生們受到很大觸動。「學生更多的是看你的行動吧,第一是陪伴孩子,以心才能換心。」宗凱麗說,「心心念念的還是這幫孩子。」
在華陽,全校100多名教師中,80、90後大概佔了80%,不管學校、學生還是老師都處在一個成長的階段,同時也是最好的年華。整體的年輕化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關係也更加親密,老師們把學生當弟弟妹妹一樣呵護,同時也能敏感察覺到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引導。
「之前剛接班主任,有時候心裡會不平衡,角色一直沒有轉變過來,也會有掙扎,有過不想幹班主任的念頭。」宗凱麗說,「收到三封感謝信時候,看著他們懂事善良的一面,有一種自己的工作被人認可的感覺,再苦再累都值了。」
【來源:大眾網青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