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原本是東京奧運開幕的日子。在這個大賽缺位的時空裡,讓我們一點點遁入時空隧道,來回溯一名東京奧運工作者的故事。
這是一部屬於她的,未就的《東京奧運日記》。
「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運氣;到這日才發現,曾呼吸過空氣。」
倒帶,開始。
文 / 一鶴
東京奧運會廣播中心工作人員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今天是2020年的7月24日,原定的東京奧運開幕日。
然而,東京街頭,奧運會倒計時的數字卻像倒帶一樣,又回到了365天。
奧運聖火在希臘的採集、在日本境內短短的傳遞……如果你問我這一切真的發生過嗎,我可能會回答沒有。度過的這半年太不真實,現在除了偶爾買到帶著東京奧運logo的商品之外,奧運熱度仿佛從未在我的生活中出現一樣。
寒假的回國計劃被突然爆發的疫情所打斷,接下來日本也發布了「非緊急非必要不要出門」的自肅請求,然後是大學延遲一個月開學並決定所有課改為線上進行。在日本獨居、沒有體驗過宿舍生活的我,不僅見不到在國內的家人,周圍也沒有了同學與朋友。
開學之後第一次上網課
但劇情本該不是這樣的。
我不應該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看著電腦屏幕,對著寫不出來的論文一而再的皺眉嘆氣。
在平行時空中的現在,我應該在日本面積最大的展示場地——東京BigSight,在負責奧運會廣播的國際廣播中心(IBC)裡對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人員,為了今晚奧運開幕式的全世界同時直播而忙的焦頭爛額,為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可以在各種平臺上收看到奧運會的比賽而儘自己的一份力。
奧運會能成為一個世界話題,很大程度上便是國際奧組委(IOC)下設的奧林匹克廣播服務(OBS)和奧運會的持權轉播商(RHBs)在幕後的功勞。比如中國的RHBs——就是擁有著高達13億觀眾的CCTV。而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有大約90個RHBs,包含68個次級許可,奧運會比賽開始後或許還將有300家左右副轉播執照持有商。
支持這些轉播商工作的,是OBS在馬德裡總部的170名正式員工,和在東道主國招募的9,500名臨時員工。再加上大約14,500名全世界各地的RHBs的工作人員,整個奧林匹克廣播大家庭就有大約25,000人。
而我,就是這1/25,000。
是的,作為一名東京奧運會廣播中心的工作人員,此刻的我,理應已經在「奧運前線」忙得不可開交了。
然而,這半年來,我每天被禁足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公寓裡,過著除了做飯、看書、運動之外什麼都沒有的簡單生活。
沒有社交,沒有情緒波動,有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變成了豪華籠子裡的小倉鼠,在籠子裡東吃吃西跑跑,時間就這麼日復一日的一眨眼過去了。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昨天和好朋友視頻,他吐槽我說:看你寫東西這麼多年了,怎麼最近不分享生活,改寫一些我看不懂的東西了。
雖然我辯解道寫書評是為了督促我自己多看點書,但是更可能是最近的生活比較單調,有的時候甚至感覺自己對周圍的事情不太熱心了。
好像除了日本,不管是在歐美留學的朋友還是在國內念大學的朋友,都沒有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獨居的經驗。獨居並不是住宿舍,也不是分割出來的房間,而是完完全全為一個人生活設計的房子。可能也只有日本這種有距離感的地方,才會設置一個又一個的單身公寓吧。
有的時候,覺得不去感受生活的話,一天一天也就會無比平淡的溜走了。之前感覺日本女生都精緻的過分,一度十分鄙夷,但是現在,不知不覺自己也開始了同樣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這段社交隔離的特殊日子裡,提前備餐就是我養成的最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每一頓飯不花太多的時間就吃得更營養,也可以不在做飯的時候讓自己手忙腳亂。
今天雖然不是4月的最後一天,但是明天我就開學了。所以卡在今天作為4月的尾巴,希望自己可以加油存活。祝大家開學快樂!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最近每天意外的充實,甚至有一種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本身想寫寫我雖然沒有switch也不玩動森,但是真的去了現實生活中的無人島,看了櫻花、在沙灘撿了貝殼、看鱸友們釣魚。不過寫了很多最後還是刪掉了。
登上無人島看太平洋
想起來一句書裡的話:
人類十分喜歡喧鬧和紛擾,所以坐牢才成為一種很可怕的懲罰。
「孤獨的快樂」,成了一件無法理解的事情。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看新聞,奧運宣布延期後的這幾天,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又因為預算增加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但是,相比較日本政府,日本民眾對於東京奧運會的普遍態度,似乎一直不夠熱烈,甚至可以說是「冷淡」。
以東京奧運會志願者為例,2020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的志願者共需招募11萬名。其中包括8萬名由運動會組委會招募的「運動會志願者」,他們將參與場館和運動員村的運營。此外,還有3萬名由東京都政府招募的「城市志願者」,他們將在車站和機場提供交通和旅遊信息。
但是,面對如此大的人力需求,應募參加選拔的大部分,卻都是來自各國的留學生、或者從小在外國長大的日本人海歸,真正應該去發光發熱的普通日本大學生寥寥無幾。
對英語相對高的要求,只是其中一個門檻。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日本民眾對於奧運會的舉辦仿佛就像是一個旁觀者。他們始終在客觀冷靜的看待,奧運會將給他們帶來什麼。
所謂舉國上下的奧運熱度,更像是「高溫」的日本政府,期待捂熱「冷感」的日本民眾罷了。
此外,由於東京奧運會的志願者招募有著嚴格的「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工作10天之上」的硬性要求,要招募這麼多的人並不容易。所以,文部科學省(相當於中國的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大學在課時安排上更加靈活,以方便學生參加。
根據IOC在2019年9月公布的數據,第一輪選拔大約有20萬人報名,其中8萬人通過了篩選。在申請者的構成方面,日本人佔64%,非日本人佔36%。而20多歲的人,雖然在應聘階段佔總人數的36%,但參加面試的比例較低,其中只有16%的人被錄用。
2018年,志願者招募宣傳剛剛開始的時候,日本一家電視臺在街頭詢問了100名東京的大學生,是否願意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奧運會,以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調查結果顯示,100名學生中,只有45名學生對志願者報考表現出了積極意向(8名學生願意報考志願者選拔,37名學生願意考慮),而55名學生則直接表示不想報考。
除了「做義工沒有報酬,所以我們對義工沒什麼興趣」之外、一天只補償1000日元(折合人民幣70元)的交通費也讓很多人失望止步。
「我不能原諒奧運會的舉辦收了那麼多企業的贊助費、可以創造那麼多的收益,但他們不還給我們,只想讓我們白幹活。」一名日本小哥在接受採訪時說。
而針對大學課程需要根據奧運會的安排而做出調整,100名大學生之中有57名表示不能理解。在大部分大學生看來,自己的時間已經全部都被規劃好了:準備期末考試、參加就職活動、和朋友家人聚會旅行等等。但因為一項「和自己無關」的賽事,而打擾犧牲到了自己的生活安排,在很多人來看並不能判斷孰優孰劣。
還沒有等日本政府用奧運熱情將普通民眾們「捂熱」,就迎來了奧運會不得不延期的決定。所以,整個日本社會對於奧運的熱情立刻降溫。「應該直接取消而不是延期」的聲音成為了社會中的主流。
不過,如果東京奧運會、帕運會真的取消,那些運動員們怎麼辦?
目前,無論是選手還是相關人士,都帶著「明年真的能成功嗎」的不安心理,正在為明年做準備。並且由於奧運會延期到明年,所以其他比賽的比賽日程也都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但奧運會的大原則是「對其他的每一項運動都表示敬意」,所以,這種讓其他賽事都為這一項不確定的比賽「讓路」的行為,真的傳達出奧運精神了嗎?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2020年3月24日,大約一周沒出門的我,決定放放風,和朋友們在外面小聚。
可沒曾想,晚飯吃到半中間一抬頭,就這麼巧,在餐廳的電視上看到了一則新聞直播:
2020東京奧運會,正式宣布延期一周年。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會長託馬斯•巴赫在電話會議上,表明了「將奧運會延期到明年夏天」的決定。這是奧運會——這項代表了世界體育精神的頂級賽事,在百年來第一次打破了間隔4年舉辦的傳統。
那一瞬間,我的感情非常複雜,不舍、迷茫、難過,卻又夾雜著一絲釋懷。
新年之後,盼來的卻是疫情的突然來襲。不僅生活節奏被完全打亂,奧運會能否順利舉辦也成為了大家每天都關心的問題。
照常?延期?取消?無觀眾?各種各樣的猜測之前層出不窮。而報名了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大家更是焦急,因為工作時間上的嚴格規定,所以來應募的都是大學生,如果奧運會發生了重大日程改變,很多人的求學、找工作、實習等等的安排可能會被嚴重影響。
身為奧運會工作者的一員,我也每天關注著風吹草動。但對於奧運的熱情卻在IOC和日本政府的踢皮球之中,漸漸冷卻下來了。
面對洶湧而來的疫情,人類真是如此渺小。
曾幾何時,我也被日本民眾們對於奧運會一貫的「漠不關心」所影響,變得冷眼旁觀起來,對於疫情可能擴大的恐懼,壓過了對於奧運會的興奮。
但是,當真正看到延期的消息時,我突然想到了本屆東京奧運會是以「體育,擁有改變世界與改變未來的力量」為願景,在「所有人都力爭突破自我」,「每個人都相互認可」以及「連接未來」的三大理念的支撐下,希望包容和支持多元化的體育精神能在美好的未來永久持續下去。
隔離期間,在家鍛鍊的我
希望明年,東京奧運會不論是否可以成功開辦,奧林匹克所代表的體育精神與文化,可以讓世界上的我們聯繫得更緊密一些。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情人節
今天是2月14日。
看到很多推送,都在講因為今年的疫情,好好的情人節變成了異地戀。的確,如果跟家人呆在一起還好,如果是一個人被隔離起來14天,與外界的聯繫只剩下手機的話,真的會感覺孤獨的發瘋。
不過對於我們留學生來說,孤獨恐怕是常態。這兩天日本的疫情變得越來越嚴重,更擔心的是電車上還是有很多日本人不戴口罩,爸爸媽媽瘋狂的每天監督我一定要呆在家裡。因為我的房間很小,睡覺看書吃完看劇基本都不需要挪動,所以再怎麼說,我每天都想出門走走。
今天本來計劃是不出門的,後來也是算了算時間,趕著大部分人在上班的時間,全副武裝的去了拳館。我已經感受到了花粉季節的到來,出門都不敢大口喘氣,生怕吸入花粉狂打噴嚏。但是晚上下過雨之後,我也敢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
這一刻,突然才感覺原來呼吸的自由也是如此的寶貴。
我的情人節普通的過去了,但是希望大家的愛都永遠不會被任何事物阻隔。
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經歷了長達一個月的災難期末之後,我終於放假啦!前面一周日夜顛倒的補完了所有我想追的劇。不過相信國內的朋友會很有感受,在家窩一天是真的會覺得很煩躁,所以我想讓自己重新忙起來。
今天是最後一個晴天,接下來一周都會下雨。早上睡了個懶覺,然後我出門去打了拳擊。
感謝學姐的介紹我去體驗boxing,打沙袋的感覺,真的比單純的跑步感覺好太多了。
去打拳前,自己綁的手帶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OBS工作人員應募考試的成績終於公布了!
我在溝通、熱情、團隊合作滿分10分中都拿了9.5分,在培訓考核的筆試中拿了9分!並且被分配到了去奧林匹克廣播服務的心臟——IBC工作!
三個考核完成之後得到了最終成績
從今天開始,我將正式成為一名東京奧運會的Events Officer!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今天,是我參加東京奧運的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的面試的日子。
由於我報名的時間比較晚,所以緊鑼密鼓,在兩個星期之後就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培訓,並緊接著又參加了三次考核。
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一對一的面試,一共6位負責人中,我被分配到了IRE部長所負責的小組。所謂IRE——即Institutional Relations and Events,是整個OBS中與轉播商聯繫最緊密的部門,負責向各個轉播商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支持。
而這個部門下設兩個團隊,Broadcast Venue Support/Venue Liaison團隊將常駐各個會場,負責安排選手與媒體間的溝通;Events團隊將常駐在國際廣播中心,負責大本營中的一切事務。在各項考核完成之後,IRE的部門經理將會負責團隊的分配。
其實到了日本之後,明顯的感覺自己的英語在退步,但是「英語只是一個溝通工具」的感覺卻在不斷增強。尤其OBS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部來自西班牙,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讓我在面試時更能把精力放在的表達而不是語言上的準確上。
除了自我介紹之外,部長還分別問了我,為什麼希望加入IRE,覺得這項工作哪裡最有吸引力、哪裡最有挑戰;奧運會的不好的一面是什麼;奧運會將給日本帶來什麼;外國人可以像日本人學習什麼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說實話,已經超出了我事先準備的範圍,因為我以為的面試會更像是英語的考核。所以,我在面試前只認真複習了下發的培訓資料。但是當她問出這些問題的一瞬間,卻帶給了我很多對於奧運會和作為一名工作人員的新思考。
每一項體育賽事,不管看起來多麼的高大上、最終完成度多麼高,都是由背後無數個微小的細節所堆積起來的。由於自己之前有在北京組織高中校園足球賽、在大學的體育會擔任經理的經歷,更是明白「知易行難」的道理。
所以,這份工作最具有挑戰性的,正是「工作職責」簡單幾行字所概括的每一個細節。
在我看來,奧運會的舉辦能帶給日本的不止是經濟的復甦,而是讓普通日本民眾可以打開心扉、擁抱世界上的多種文化。
在面試時,我反問考官是否和我剛來日本時一樣,以為東京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落地之後卻發現真正的日本是「國際化」的反義詞。但是通過2019年在日本舉辦的英式橄欖球世界盃,我可以看到很多日本民眾由於耳濡目染,很自然的開始去關注著一項新的賽事、去嘗試理解不同的文化。所以我認為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將給日本民眾們帶來全新的活力。
而關於外國人能像日本學習什麼,我認為我們不需要學日本人的講禮貌守規矩,而是應該向他們學習「對於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尊重與保護」。作為在日本用英語留學的學生,身邊的同學來自非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更能體會到在全球化發展的飛速的今天,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保持這些文化給自己所帶來的不同,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面試之後和爸媽分享
作為參與過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我,非常希望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也可以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國,更希望每一名中國人都可以發自內心的熱愛中國的文化。
也不知道,我這些在一瞬間想出來的、最真實的思考,能不能打動面試官。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我可能不會錯過東京奧運會了!!
留學在日本的我,一直努力處於經濟獨立的生活狀態。
所以,當我看到東京奧運會的志願者需要每日工作8小時以上、連續工作10天以上的硬性要求,並且每天只支付1000日元(大約折合人民幣66元)的交通費時,我一度打消了報名志願者的念頭。因為我所住的地方離各個場地都有一定距離,起早貪黑不說,從通勤上來看可能還需要倒貼不少錢。
儘管這著實是一個難逢的,與奧運盛會近距離接觸的好機會。
本來以為就要與奧運會這樣擦肩而過,11月初我卻突然在網上看到了OBS發布的招募信息——由於OBS是一家公司而不是政府部門,所以像是普通的打工(アルバイト)一樣,會按工作時長支付工資與交通費。
更幸運的是,其實招募在很早之前就截止了,但是日本人大學生對於奧運會的熱情,意外地並不高,再加上OBS服務的對象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人員,有一定的英語要求,所以有很多崗位依然有空缺。
於是,今天凌晨兩點,我一邊克制著困意,一邊填好了個人簡歷、並參加了線上的英語閱讀和聽力測試,提交了申請表。
網申填寫完成
然而,我在通過測試之後發現,想要參與志願工作的話,還要參加三次的線下培訓。在培訓之後,還會再針對培訓的內容進行一次線上的考核、一次線下的小組合作測試和一次一對一面試.
不管能不能順利通過,有這個機會就倍加感恩了!接下來也繼續努力吧!
完成之後第二天才和我爸媽匯報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任務艱重的期末過去了一半,距離上次的生活記錄也一晃過去了半年。還是不能偷懶,心情和想法就是存在在特定時間段的事物,時間稍微向後推移一點點,就全部改變了。
可能來了日本之後一個人的時間增加了不少,再回看從前的經歷,發現更多的時候被滿足的是一種「自我幻想」。當然,並不能說現在我就沒有自我幻想了,但是「我」已經可以分辨出並且會不斷嘗試去打破,嘗試構建真實的自我。
我看過很多Vlog也拍過Vlog,這個世界上過著精彩生活的人真的太多太多。每天擠在日本的電車裡看著每一個人,打扮時尚的大學生、歪七扭八的上班族、帶著很多可愛小孩的媽媽……他們的生活如果要拿出來講一講,也一定會有很多或大或小或悲或喜的事情吧。
不過,我也看到法國哲學家福柯,在討論自我的時候講的故事:年輕的修道士迫切的想成為聖徒,所以他比其他人守更多的齋、吃更多的苦。但是他的修行導師卻一眼看穿了他,指出成為聖徒並不是他的真實願望,而是想收穫別人的讚美,這就是一種偏離的「自我」。
世界越來越大,人作為個體的存在價值,卻似乎越來越小了。
2019年7月的我
哦對了,明年今日,東京奧運就要開幕啦。
希望明年夏天,可以成為我值得回憶一輩子的記憶。
部分內容整理自作者個人公眾號「漲潮了」
本文編輯 / 殷豪男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ECO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