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很好,縣城裡的條件很好,新家家具都是齊全的,孩子來縣城裡讀書,學習條件更好,感謝黨的好政策!」搬遷戶陳喬軍說。 然而,一開始他家是不願意搬遷的,為動員他家搬遷,我多次去走訪勸說。 有一次,因被他家養的狗追,我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在地,右手劃出一道長長的口子,血流不止,但我仍然沒有放棄。陳喬軍終於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同意搬遷。
雖然我的手上留下了一道明顯的疤痕,但我覺得很值得。 2019年7月,我被組織選派到鬥古鎮松山社區任第一書記。 松山社區轄9個村民組,有702戶31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7戶994人。受歷史原因、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制約,經濟基礎較薄弱。 如何讓群眾擺脫苦日子,過上好日子,成了縈繞在我心頭的一件大事。到村後,我便積極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和群眾拉家常,聽取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想法。
經過走訪,做到對村情村貌、致貧原因心中有數,為後續工作開展打下基礎。 我的妻子姚念是縣衛生健康局工作員,2020年3月底,她也被組織選派到鬥古鎮松山社區開展幫扶工作。因無人照顧孩子,3歲多的孩子也只能帶來村裡。從此,我們一家3口開始了駐村扶貧之路。 為解決困擾松山社區群眾用水困難的問題,我和村支兩委通過協調、配合實施小水窖修建工程,全村修建小水窖315個、發放小水窖專用淨水器604臺,實現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覆蓋。 松山社區主要種植馬鈴薯、青貯玉米、烤菸和魔芋,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根據松山社區實際,我和村支兩委商量,2020年依託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帶領群眾種植了辣椒200餘畝,養殖能繁母牛存欄1000餘頭、羊存欄1000餘只,有效實現農民增收。
回首往事,感慨萬千,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今生最難忘的經歷,我們一家人雙腳丈量民情,用熱心打動民心,用真心換得真情,傾盡一個「小家」的力量,為「大家」的美好未來奮鬥,這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人物小傳】 吳先進,威寧自治縣衛生健康局人口家庭股負責人,2019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鬥古鎮松山社區擔任第一書記。
通訊員 田甜 彭李清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