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遲退休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國家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就此,記者對話我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郭磊,請他談談對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看法。部分觀點已刊發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
Q1
在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請問延遲退休的必要性是什麼?
郭磊:
1、從個體看,如果一個人實現生命周期養老財務平衡,意味著他在退休前掙的錢能夠供養自己在退休前和退休後兩階段。假如某人22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75歲死亡,考慮50、55和60歲退休三種情況,分別是28年、33年和38年工作掙夠53年生活所用的錢,顯然,退休越早,經濟壓力越大,財務平衡越不可能實現。同理,給定退休年齡,壽命越長,經濟壓力越大,財務平衡越不可能實現。現實情況是教育年限和壽命普遍延長,如果退休年齡不調整,意味著工作時間縮短,供養時間延長,無法實現生命周期養老財務平衡。
2、從群體看,如果一個群體實現養老財務平衡,意味著未退休的勞動者掙的錢能夠供養自己和退休者。假如60歲退休,75歲死亡,在一個時間點上,某個群體實現平衡,考慮退休年齡提前至59歲,此時退休者增加而勞動者減少,平衡被打破,勞動者的產出不足以同時供養勞動者和退休者。同理,固定退休年齡,壽命延長也導致退休者增加,財務平衡被打破。現實情況是壽命普遍延長、生育意願降低,如果退休年齡不調整,意味著勞動者相對減少,被供養者相對增加,無法實現群體養老財務平衡。
從以上兩點看,延遲退休增加了個人的工作時間,減少了個人被供養的時間,增加了勞動者數量,減少了退休者數量,有助於實現養老財務平衡,提升養老制度的可持續行,是必要的。
Q2
延遲退休在社會中引起了一些爭議,對此您怎麼看?
郭磊:任何的公共政策都會帶來利益調整,有人受益有人受損,有人受益多有人受益少,受損或者受益少的公眾就會有不滿。延遲退休也不例外,一些收入較低的體力勞動者,在職收入和退休收入差異不大,再加上長期體力勞動對身體的傷害,他們更願意較早退休,反對延遲退休。而一些收入較高的腦力勞動者,在職收入比退休收入高很多,身體也比較健康,他們更願意延遲退休。
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延遲退休的深層次影響,例如:
1、是否擠出就業。延遲退休意味著要離開工作崗位的人不離開了,很有可能影響用人單位招聘新人,對此,需要認真研究。
2、是否產生效率損失。延遲退休後,一大批年齡較大的勞動者在工作崗位上,與年齡較小的勞動者相比,是否存在顯著的生產率降低。如果勞動生產率降低產生效率損失,與節約的養老金相比,是否經濟,也需要研究。
3、是否影響生育意願。大量的老人退休後承擔了照顧第三代的工作,這有助於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如果延遲退休,第三代無人照料,可能抑制生育意願,不利於養老制度可持續。
Q3
在很多政策建議中,女性的退休年齡推遲的幅度超過男性。請問這是為什麼?
郭磊:這和改革的起點有關。目前我國退休年齡政策的規定簡單說是這樣,男60歲,女幹部和女工人分別是55歲和50歲,即女性退休年齡比男性早。而延遲退休方案一般建議男女退休年齡統一,假如統一延遲至65歲,就意味著男性推遲5年,女幹部和女工人分別推遲10年和15年,女性退休年齡推遲的幅度大大超過男性。
不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是「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我理解的「漸進」應該既包括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也包括漸進式統一男女法定退休年齡,具體政策會考慮二者協同。
Q4
據你判斷,「漸進式」的推遲退休年齡將是怎樣的政策設計?具體會在哪一年開始正式實施?
郭磊:具體方案很難說,但有些基本原則是可以預測的。總體上每年延遲若干個月,男性和女性也不會一步到位統一,也將是逐步統一。早在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了「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今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是「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從「研究制定」到「實施」,所以我個人預計「十四五」期間肯定會實施。
原文刊發:《南華早報》 2020-11-24
教 授 簡 介
郭 磊
同濟經管 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養老金分會理事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學會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領域:社會保障政策過程、社會保障與企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