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各類創新載體達2642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連續16年領跑全國

2020-12-23 SZNEWS

原標題:超常規布局助力深圳提升創新能級

各類創新載體達2642家 PCT國際專利申請連續16年領跑全國

深圳新聞網·見圳客戶端2020年09月2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9月10日,國際著名醫學綜合期刊《臨床研究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長期焦慮可能導致骨質疏鬆,並首次發現其背後的神經機制。該研究為臨床醫學和航天醫學中由於壓力應激導致的骨丟失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治療靶點。

近段時間,深圳先進院腦所每個月都有重大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刊物,引起學界極大關注。從掛牌成立到現在,短短5年時間,腦所已成為腦認知與腦疾病領域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

夯實基礎,自主創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實現多項技術突破……5年來,不計其數的深圳科研機構、創新企業、高校等創新力量茁壯成長,形成強大的創新集群,不斷提升這座城市的創新能級,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漸增強。

創新能級不斷增強

作為新型科研機構,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從最初的5人團隊發展到今天的4000餘人規模,從早期以集成技術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慧、腦科學、合成生物學、材料學等前沿科學領域,其發展再一次體現了「深圳速度」。

「深圳先進院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其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的突破。」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表示,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遵循市場發展規律,深圳先進院逐漸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科研、教育、產業、資本「四位一體」的「微創新體系」,在產業合作、科技服務、成果孵化等探索中不斷釋放出科研力量,迸發創新活力。

近5年來,深圳先進院迎來跨越式發展。2015年至2019年5年累計申請專利5703件,較上5年的2858件增長197%;2015年至2019年累計發表論文5974篇,較上5年的3733篇增長160%。目前,合作孵化企業近千家,專利申請總量達9152件,累計輸出人才1.3萬。

5年來,隨著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國家基因庫、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等國家重點科研基礎設施相繼落戶,深圳加速推進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省實驗室建設,有序推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深圳)廣東省實驗室、嶺南農業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結核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創新載體建設。

目前,深圳已累計建成基礎研究機構12家、諾獎實驗室1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6家;各類創新載體已達2642家,比2015年底增加1359家,是2015年的2倍。

超常規布局創新載體,夯實深圳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的基礎。目前,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已連續16年在全國城市排名第一,佔全國總量30.63%,佔全省總量70.61%,創新驅動優勢明顯。

創新企業集群迅猛發展

前不久,首屆INCLUSION·外灘大會上,奧比中光攜最新的3D智能產品亮相,帶領觀眾一窺未來3D「視」界。

「從黑白攝像頭到彩色攝像頭,從模擬信號到數位訊號,從普清攝像頭到高清攝像頭,現在我們正在步入第四個階段,從2D攝像頭到3D攝像頭。新一波視覺革命的浪潮已經到來。」奧比中光創始人、CEO黃源浩表示。

成立7年來,以3D結構光為起點,奧比中光鍛造從晶片、算法,到系統、框架、上層應用支持的全棧技術實力,挺進結構光、雙目、面陣雷射雷達等五大領域,進一步築牢3D感知「護城河」。目前,奧比中光已申請3D傳感專利超800件,位列該領域世界前三,並且以每兩天一件的申請量持續增長。

事實上,深圳既擁有華為、中興、騰訊這樣的全球性領軍企業,也有大疆、大族雷射、比亞迪等細分行業領頭羊,更有奧比中光、優必選等獨角獸企業以及海量中小微企業,形成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出爐,深圳有34家上市企業上榜,佔據廣東省上榜企業的半壁江山,其中創新型企業佔較高比例。

「十三五」以來,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迅速,由2015年底的4739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萬餘家,僅2019年就新增2500多家。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深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也逐步增強。

市科創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探索出一條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導,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道路。近5年來,深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雙中心」,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相關焦點

  • 60家深企入選「新經濟企業500強」!科技創新驅動深圳新經濟發展
    報告顯示,深圳成為中國「新經濟第三城」,總計60家深企入選「新經濟企業500強」,僅次於北京(115家)和上海(61家)。長期以來,深圳一直加大力度發展新經濟,在「新經濟500強榜單」中,一大批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深圳企業紛紛入選,比如先進位造企業代表大疆、瑞聲科技,新能源汽車行業代表比亞迪,新金融業態代表微眾銀行,新消費平臺代表樂信等。
  • 特區40年|2260家!深圳創新載體數量五年翻番
    > ●2014年底,深圳擁有各類創新載體數量破千家;●2017年增至1688家;●2019年達到2260家;●國家級118家,省部級605
  • 科技創新引領深圳高質量發展
    深圳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愈發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277.98億元,較2012年翻一番,年均以10%的比例增長;實現增加值9230.85億元,佔GDP比重超過34%。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7萬家,比2012年增長近5倍(2867家),總量位居全省第1、全國大中城市第2。
  • 深圳五項專利核心指標全國居首
    記者獲悉,2019年,深圳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授權量增速、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五項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國內專利申請261502件,同比增長14.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2852件,同比增長18.4%。國內專利授權166609件,同比增長18.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6051件,同比增長22.3%。
  • 字述深圳2020|創:委以重任,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基礎研究持續發力 據統計,深圳已累計建成基礎研究機構12家、諾獎實驗室1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6家,各類創新載體達2642家。位於中部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已集結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西麗校區)、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等高校。 位於南部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則將建成深港科技創新跨境合作先行示範區、國際先進創新規則的試驗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創新先導區、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中試轉化集聚區。截至今年11月,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已落地和對接的香港及國際優質項目132個。
  • 濮陽市PCT國際專利申請實現快速增長
    根據省知識產權局統計反饋,2019年濮陽市申請PCT國際專利6件,較上年申請數增長500%,位居全省第九位,提升了4個位次。截至目前,全市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16件。PCT是《專利合作條約》的英文縮寫,是有關專利的國際條約。PCT國際專利是一個企業(產業)技術水平和海外影響力的重要標誌,其數量的多少是企業(產業)拓展國外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 中國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世界第一終結美國統治地位!
    中國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世界第一終結美國統治地位!2019 年,中國通過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專利合作條約》(PCT)體系提交了 58990 件申請,成為PCT 體系的最大用戶,終結了美國(2019 年有57840 件申請)的統治地位。此前,自 PCT 於 1978 年投入運作以來,美國年年都佔居榜首。
  • 中國成為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
    ,PCT自1978年開始運營以來的,美國一直均居首榜,中國在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超過了美國,美國為57840份為列全球第二,中國在2019年通過WIPO 專利合作條約(PCT)系統提交了58,990份申請,中國迅速躍升全球第一,從而結束了美國均居首榜的統治,成為了向WIPO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最大來源。
  • 深圳實驗室集群瞄準「國家隊」
    8月12日,記者在位於深圳市光明區高科國際創新中心的深圳灣實驗室過渡場地看到,科研人員正在使用多光子雷射掃描顯微鏡、超高分辨質譜儀、光片掃描顯微鏡等大型科研儀器開展課題研究。據介紹,深圳灣實驗室由深圳市科創委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共同舉辦,協同深圳市以及香港和澳門相關領域具有研究基礎和應用優勢的單位合作共建,重點開展生命信息、生物醫藥、醫學工程等方向研究。按照規劃,深圳灣實驗室5年內將建設150個科研團隊,人員規模達2000人,形成包括中外院士在內的各類領軍人才梯級隊伍。
  • 我國已成PCT體系全球最大用戶—新聞—科學網
    PCT體系是一種國際專利申請體系,根據PCT規定,專利申請人可以通過PCT途徑,向WIPO遞交國際專利申請要求,WIPO為專利申請人提供國際檢索、國際公開以及國際初步審查後,專利申請人得以在國外申請專利。這一體系簡化了國外專利申請手續,且路徑更加方便迅捷。
  • 煥生匯加緊專利布局,領跑幹細胞技術革新
    中國與幹細胞相關的專利數量居世界第二對各國申請幹細胞專利的數量進行分析可以看到,美、中、日、韓及歐洲是幹細胞技術相關專利的主要申請國家或地區,美國以11978件幹細胞相關專利申請佔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19.16%。中國以10727件專利申請位居第二。
  • 全國16%有效發明專利來自廣東 深圳—香港位列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
    原標題:2019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開幕,全國16%有效發明專利來自廣東深圳—香港位列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深圳商報廣州2019年11月13日訊 11月12日,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廣州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知識產權署
  • 深圳特區40年 企業大數據見證深圳科技創新成就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量為26.2萬件,佔全國專利申請量的6.23%,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同比增長14.39%。截至2020年8月,深圳市累計軟體著作權申請量達53.4萬件,累計專利申請量達141.3萬件,分別佔全國的12.01%和7.27%。   南山區作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企業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突出。
  • 深圳特區40年,企業大數據見證深圳科技創新成就
    深圳作為全國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創建市,發明專利密度在全國起了示範、引領與帶頭的效果。2019年,深圳專利申請量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量為26.2萬件,佔全國專利申請量的6.23%,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同比增長14.39%。
  • ...建載體培植創新沃土,推動關鍵要素聚合提質——讓人才在青島...
    青島各區市緊緊圍繞「15個攻勢」,「學深圳、趕深圳」,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創發展環境,搭平臺激創業動力,建載體培創新環境,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同時,通過平臺競合激發創新活力,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創造讓「喬木」參天、「灌木」茁壯、「小草」蔥鬱的發展生態環境,讓各類人才在青島迸發出更多的創新靈感和更充沛的創新動力。
  • 2019國際專利申請排名出爐:中國首超美國 華為「三連冠」
    2019國際專利申請排名出爐:中國首超美國 華為「三連冠」  Winnie Lee • 2020-04-08 10:00:48 來源:前瞻網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廣東在創新方面的表現十分亮眼,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東京-橫濱。在創新國際化方面,同族專利得分在中國創新質量得分中的比重達10%,遠高於中等收入經濟體平均4%的水平。在全球品牌價值指標方面,中國排名第17位。世界最具價值的5000個品牌中,有408個來自中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其中9個品牌躋身世界前25位。通過 GII 排名可以看出,全球創新格局正在轉移。
  • 南山蝶變:創新發展的「深圳樣本」
    【據新華社深圳5月11日電】穿行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個個高科技企業的身影撲面而來——騰訊、中興、大疆、柔宇、光啟、光峰光電…… 剛出爐的經濟數據,透露著這裡的最新發展:面積185平方公裡、人口200多萬的南山區,2015年經濟總量達3715億元,居全國區(縣)第三位;今年一季度實現GDP706億元,增長8.3%…… 南山,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創建中國第一個涉外工業區
  • 南方眼|深圳獲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績效考核全國第一,有何緣由?
    2019年,深圳專利申請量(261,502件)、授權量(166,609件)、授權量增速(18.83%)、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85.22%)和PCT申請量(17,459件)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其中,PCT申請量約佔全國PCT申請總量的30.74%,連續16年居全國第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06.3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
  • 連續9年專利申請數全球第一!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取得卓著成效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日前發布《2020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40萬件,連續9年排名全球第一,是排名第二位國家專利申請數量的兩倍以上。分析人士認為,報告再次印證了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取得卓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