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5月4日至11日對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安哥拉、肯亞四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將於5月5日訪問非盟總部,5月8日出席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的第24屆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全會。
這是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首次出訪非洲,時值周恩來總理首次訪非50周年。也是繼去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非洲之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第二次非洲之行。
據中新社報導,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李克強此訪將成為中非關係承前啟後,打造合作升級版,構築合作新框架的有力契機。
■ 縱深
非洲十國記者團為
李克強訪非「預熱」
今日,李克強總理踏上任內對非洲的首訪,將到訪衣索比亞、安哥拉、奈及利亞和肯亞四個國家。其實,在李克強訪非之前,非洲媒體已經「行動」起來。
「肯亞人期待李克強訪問」
4月30日,外交部「藍廳」門口,不少非洲媒體的記者在錄製視頻,對著鏡頭一個接一個地談自己的想法。
當天,中國外交部召開李克強總理訪非的中外媒體吹風會。這些記者參會的時候,非常踴躍地提問。
肯亞「標準傳媒集團」駐京記者菲利普·伊塔揚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肯亞人民都盼著李克強總理訪問肯亞。「我不能代表我的政府發言,但是我個人認為,肯亞的人民非常期盼他的到來。」
作為一名記者,他最關心的是去年11月底開工的由中國承建的蒙巴薩至奈洛比的鐵路項目。該項目是肯亞獨立以來的最大工程,將採用中國標準。另外,近年來肯亞貿易在逐步減少對西方的依賴,並且轉向東方。他希望李克強的訪問能為肯亞帶來更多的出口機會。
李克強接受聯合非洲記者採訪
菲利普·伊塔揚今年2月來到中國,要呆到12月份。但是,他還沒有機會採訪李克強總理。
據悉,在李克強總理訪問非洲之前,一個非洲記者代表團來華訪問。這些記者分別來自南非、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安哥拉、肯亞、烏幹達、坦尚尼亞、塞內加爾、尚比亞、加納等非洲十國。菲利普·伊塔揚說,團內有一個肯亞記者,但不是來自他所在的媒體。
據悉,十國代表團的記者對李克強總理進行了聯合採訪。
奈及利亞媒體(奈及利亞通訊社)5月1日以《中國在非洲不會走殖民主義道路》為題,報導了李克強即將訪問非洲四國的消息。報導稱,李克強本周二接見了來中國訪問的非洲媒體代表團,並接受了他們的聯合採訪。
報導稱,李克強在採訪中說,中國將永遠是非洲人民可靠的朋友和真誠的夥伴,中國將與非洲分享減貧和發展農業的經驗,增進與非洲的農業合作,幫助非洲培訓農業技術和經營人才,幫助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李克強還表示,中國將創造新的投資和融資合作方式來幫助非洲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肯亞媒體「首都調頻」也報導了李克強本周會見非洲記者。報導稱,李克強就中非為何能保持傳統友誼歷久彌新、訪非目的、中非合作機遇和挑戰、「新殖民主義」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非洲多國媒體報導李克強訪非
非洲十國記者團除了聯合採訪李克強,還到訪福建和安徽。非洲多家媒體也將目光聚焦李克強的非洲首訪。
奈及利亞《國家報》報導稱,李克強將帶領一個129人的代表團訪問奈及利亞,並參加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全會。中國和奈及利亞將籤署六項協議和備忘錄,包括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中尼抗瘧中心瘧疾診斷設備的移交,中國和奈及利亞食品和藥品監管部門關於藥品、醫療設備和化妝品監管的合作備忘錄等。
衣索比亞Fana廣播公司報導稱,埃塞和中國1970年建交,有著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中國是埃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技術轉讓上的主要合作夥伴,也是埃塞最大的境外投資者。李克強此訪將進一步增進雙邊關係的發展。
肯亞最大報紙《民族報》報導稱,中國總理李克強將於近期首次訪問肯亞,大批中國頂尖企業的領導人將隨團到訪,並將與肯方籤署價值數十億肯先令(數億人民幣)的雙邊合作協議。
新京報記者 儲信豔
■ 釋疑
關於非洲的N個誤解非洲國家都很窮?
在談到非洲時,貧窮和飢餓是人們首先想到的字眼。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有23個在非洲,但是非洲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貧困。南非就是一個富裕國家,它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比利時和瑞典。
在肯亞的首都奈洛比、烏幹達首都坎帕拉、坦尚尼亞的首都三蘭港,都能感覺到非洲現代化和商業繁華的一面,這些城市有不少外形設計現代且裝飾漂亮的大樓。
上世紀80年代,許多非洲國家曾經「過得很好」。如以石油、錳、鈾和木材作為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的加彭,1985年人均GDP就已達3177美元。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利比亞1985年的人均GNP甚至達5000多美元,在當時居全球第28位。後來隨著石油價格下降等原因,部分國家開始「家道中落」。
非洲很熱不宜居住?
提到非洲,人們想到的是全年炎熱的氣候,甚至可能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大陸。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氣候方面,非洲屬於熱帶大陸,但並非高溫大陸。個別國家如納米比亞存在著春夏秋冬之分,少數國家僅分冬季和夏季兩個季節,但更多的國家一年只分為雨季和旱季。
被赤道橫穿的非洲大陸上的國家共有5個,自東向西分別為:肯亞、烏幹達、剛果(金)、剛果(布)和加彭。這些國家,天氣相當涼爽,溫度大多維持在二十多攝氏度左右,終年如春。
非洲大陸溫度最高、最炎熱的地方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區。而位於撒哈拉以南包括赤道線上的廣大非洲國家的溫度常年在20℃~30℃之間,氣候溫宜,風光秀麗,果香蜜甜,資源豐富,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非洲都由酋長統治?
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中的非洲,總有一批神秘莫測的統治者——酋長。但事實上,在許多非洲國家裡,實際上存在著兩套權力機構:一套是現代國家的管理機關,從中央到地方分別由總統、省長、縣長、鄉長等官員實施管理;另一套則是傳統權力系統,主要存在於有酋長領地的廣闊的農村。
酋長制度最初是從原始的氏族制度演變而來。時至今日,酋長制度在黑非洲(泛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仍廣泛存在,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裡,正朝著衰落和解體的方向悄悄演變。
野生動物到處漫遊?
非洲擁有大量的野生動物這一點是真的。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幾英裡處,就有犀牛在那裡吃草,而在南非的高爾夫球場上,會有危險的鱷魚。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非洲的野生動物是局限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可能會在南部非洲的公路邊看到奇怪的鴕鳥和狒狒,但大象、長頸鹿、獅子和水牛不會隨便在城鎮或郊區漫遊。
非洲都是黑色人種?
不少人認為非洲人都是黑人。事實上,非洲現有人口近8億,由於歷史上的地區性遷移和人種融合,民族結構十分複雜。
若按膚色劃分,可分為:黑色人種的非洲黑人(主要是住在撒哈拉以南的廣大地區,約佔非洲總人口的70%以上);白色人種的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西撒哈拉);黃色人種的馬達加斯加人(主要居住在馬達加斯加島上)。
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國家已成為多民族、多人種、多宗教的國家,黑、白、黃及混血人種尋常可見。
新京報記者 韓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