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土耳其裔300多萬,土耳其人何以成為德國最多的少數族裔?

2021-01-07 環球情報員

隨著近年來歐洲難民危機的愈演愈烈,生活在歐洲的少數族裔也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

從上一屆世界盃開始,仿佛是突然間,人們發現冠軍法國隊中佔半數的已是非洲裔球員;而老對頭德國,在由德國隊小組賽出局引發的一系列風波中(由德國足協高層抨擊隊中土耳其裔球員開始最終發展到德國和土耳其兩個國家間的口水仗),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在德國的土耳其人。

事實上,擁有八千兩百餘萬人口的德國,卻已經有了三四百萬萬、且還在快速增長中的土耳其移民。現在的德國,土耳其裔人口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他法定少數族裔人口的總和,成為德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而他們遠比德意志民族更高的生育率也使得有人開始擔心德國會不會「土耳其化」。那麼究竟,土耳其人是如何在遠離祖國的地方,成為德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的呢?

一、第一次接觸

任何故事都要有個開頭,土耳其和德意志故事,正開始於1526年,匈牙利的滅亡。

公元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打敗匈牙利—波西米亞聯軍,匈牙利國王戰死,它的國土也被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兩大帝國就此接壤,可以不經由其他國家開展直接交流。不過由於兩國間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和並不融洽的關係,即使是商人也很少有在對方國家長期居住的,而普通民眾之間的交往就更少了。

但這種還算和平的局面沒能維持多久。帝國間的利益衝突、匈牙利貴族的內鬥、奧斯曼的擴張傳統再加上奧地利死對頭法國人的推波助瀾,1529年奧斯曼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包圍了維也納,開啟了兩國間持續了300年的戰爭。

▲ 1683維也納之戰,波蘭騎兵終結了土耳其對外擴張的歷史

持久的戰爭在帶來苦難的同時,卻也為兩個民族之間打開了交流的通道。當然並非自願,多次戰爭結束後,大量土耳其士兵和平民作為俘虜被遷往德意志地區居住,這也是德意志第一次出現較大規模的土耳其移民。

這些土耳其人能夠以俘虜的身份順利在德意志定居也多虧了歐洲文藝復興和早期啟蒙運動的成果,此時的歐洲對不同宗教和文化的態度已經變得較為開明和包容。若是在三個世紀以前的十字軍時代,這些歐洲人眼中的異教徒,或許連成為俘虜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想能夠在基督教國家中生活。

歐洲人對土耳其人的包容最突出的一個體現是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對軍隊中土耳其僱傭兵的態度。作為一名德意志的國王,腓特烈二世不僅肯定了這些土耳其僱傭兵在普魯士崛起道路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更是宣稱包括土耳其人在內的無論什麼宗教的信徒,只要願意來到普魯士定居並為普魯士服務,他都會為他們修建廟宇。

正是在腓特烈二世的主導下,一批清真寺在普魯士境內拔地而起,不少土耳其僱傭兵也因為優待的條件,在合約結束後選擇留在普魯士定居。而最為關鍵的,與之前被迫來到德意志的那些土耳其俘虜不同,這些主動留下來的土耳其人大多都保持了自己本身的生活習慣和宗教文化習俗,也就籍由文化紐帶,形成了德國最早的土耳其社區。

▲ 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的祖先是一名被俘的土耳其軍官

當然,這時的土耳其裔德國人更多的認同的是自己的德國人身份,除了有些還保留著伊斯蘭教信仰外,他們對德國的歸屬感甚至超過對母國土耳其。加上這時候土耳其裔的數量還不算多,也就沒有引發太多的矛盾和衝突。

二、停滯的七十年

當歷史進入19世紀,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除奧地利外的德意志地區完成了統一,新生的德意志帝國也取代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為了新的德意志的「代言人」,而德土關係的雙方也順理成章的從奧地利-土耳其轉換成了德國-土耳其。

此時的德國和土耳其雖有著完全不同的境遇(一個是新生的世界強權,一個則是在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後於歐洲的「西亞病夫」),但卻有著相似的利益。德國希望藉由提高在奧斯曼的影響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圖打破英法的霸權,土耳其則希望借德國的援助以找回帝國昔日的榮耀。

於是德國與土耳其之間在相似利益的推動下達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即使德國經歷了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三個政權,土耳其也從奧斯曼帝國變成了土耳其共和國,兩國間的良好關係直到1945年4月23日希望能在戰後和會上分一杯羹的土耳其對納粹德國宣戰才結束。

▲ 兩國計劃合作修建的柏林-巴格達鐵路

在兩國保持良好關係的七十餘年間,雙方在軍事、科技、貿易等領域開展了許多合作,但在這一時期德國的土耳其裔的增長卻陷入了停滯。

七十年間雙方發生的最大的人口流動似乎是有萬餘名土耳其人參加了納粹黨衛軍的外籍軍團,但他們在戰後都被遣送回國極少有能夠留在德國的。而與此同時已經生活在德國的土耳其人卻慢慢的在被德國社會所同化,開始從「德國人」轉變成一個真正的「德意志人」。

但對於更多的土耳其人來說,前往德國的機會,要等到二戰結束之後才到來。

三、歡迎歡迎

二戰結束後,歐洲大陸上的各個國家都展開了戰後的重建和經濟恢復工作。面對因為戰爭而幾近廢墟的歐洲大陸,當時沒有人看好歐洲的前景,甚至有人認為「即使是清除柏林街頭的瓦礫,也需要二十年的時間」。

但歐洲各國原本較好的經濟基礎,加之歐共體的成立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戰後歐洲各國的經濟恢復速度遠超人們的期待,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聯邦德國在整個50、60年代的二十年間所創造出來的「德國經濟奇蹟」。

▲ 1952年柏林街頭的工人,牆壁上是馬歇爾計劃的宣傳畫

在這一時期內,聯邦德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很快就超過了戰前水平。但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勞動力短缺。不僅是因為二戰所造成的800萬人的死亡,東德的獨立也帶走了近千萬人口。

因此即使在當時的德國失業率已經降到了一個僅有0.7%左右的極低的水平,但依然有大量的工作崗位出現了空缺(18萬人失業但卻有50萬份工作沒有人做),勞動力的短缺開始制約德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1961年柏林圍牆的建成和東西德之間的全面封鎖,通過德意志人自身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變得不現實,幸而西德政府從一開始也就沒有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德意志人自己身上。

自1955年開始,為了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聯邦德國開始從其他歐洲國家和海外國家引進勞動力。相比於戰後經濟騰飛的德國,義大利(主要是經濟較為落後的義大利南部)、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則較為落後,國內生活水平低下,但又有著較高的人口增長率,勞動力過剩、失業人口較多。於是當德國人拋來橄欖枝的時候,這些國家的政府自然是樂於接受。

1955年11月聯邦德國首先與義大利籤訂了雙邊勞工協定,而後先後與西班牙、希臘等歐洲國家和突尼西亞、摩洛哥等地中海沿岸國家籤訂勞工協定,與土耳其的協定則籤訂於1961年。

截止到1973年停止招募外籍勞工,18年間,聯邦德國通過官方途徑共招募了1920萬名外籍勞工,平均每年招募的人數超過了100萬人。

而到了70年代以後,因為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選擇出國務工的人減少,所以來自北非、巴爾幹、土耳其這些經濟更落後的區域的勞工成為了進入德國的外籍勞工的主力,而其中土耳其自身人口基數大(超過突尼西亞、摩洛哥、南斯拉夫的總和),選擇出國務工的人口絕對數量更多,於是順理成章,土耳其在1972年成為了聯邦德國外籍勞工的最大供應國,而此時多數的歐洲勞工,都已經回國。

四、請神容易送神難

相比於母國高了數倍的收入和更多的機會,對於外籍勞工來說能夠留在西德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是土耳其,國內混亂的環境(1960、1971和1980年發生三次軍事政變)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使得留在西德對於土耳其勞工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選擇。

▲ 1960年政變中被軍方逮捕的總統曼德列斯

當然西德政府不會忽略這一點,在與土耳其籤訂勞工協定之時,西德政府就對所有的土耳其勞工加上了四點限制——只限於未婚土耳其人、家屬不得前往德國、勞工籤證最長為兩年且不得延長、僅限於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西德政府希望通過這些限制條件,尤其是勞工只能在西德工作兩年這一條來限制土耳其勞工留在西德。

▲ 被喻為德國經濟奇蹟之父的西德第二任總理艾哈德,他的任期內開始大量引進外籍勞工

但好的想法卻往往在實踐的時候遇到許多問題。當兩年的短期籤證到期後,不僅前往西德的土耳其勞工不願意返回土耳其,那些僱傭他們的僱主也不希望這批工人的離開,因為這樣企業就要付出額外的培訓和磨合成本。於是在雙方的要求下,西德政府只得給土耳其勞工的籤證延期。而當這些土耳其勞工在西德工作滿五年後,他們就依法拿到了西德的長期居留權,可以合法的在西德長期居留。

而另一條禁止土耳其勞工家屬前往德國的限制也很快在維護人權的呼聲在變得名存實亡,更何況企業也希望勞工家屬的前來能夠讓他們安心工作。1974年起,西德政府向勞工家屬開放了家庭團聚籤證,由此上百萬的土耳其家屬來到西德定居並在此生兒育女。西德的土耳其人在機械增長之外,也開始了自然增長。

相較於其他的來自歐洲國家的外籍勞工中的絕大多數在合同期滿後都返回了母國,大多數的土耳其的勞工不僅自己留在西德定居,還從國內帶來了數量龐大的家屬。而其中土耳其勞工不僅人數最多,其性別比例和年齡比例也最為合理。

因此當他們留在西德成家立業後,在德土耳其人的數量以一個遠超德意志人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時龐大的人口基數也保證了他們不會像自己的祖先那樣被德意志人徹底同化。而主要以穆斯林為主的土耳其人既不像同樣來自基督教文化圈那樣的歐洲勞工那樣容易融入德國社會,也不像北非勞工因為人數較少難以結成社群,因此他們形成了相對獨立和較為封閉的土耳其人小社會。

在這樣的小社會中,土耳其移民即使經過了數代的傳承,也難以產生對德國的認同感;且當土耳其人形成有規模的聚居之後便開始尋求與德國人同等的權利,而二戰後一向溫和的西德政府也基本上是有求必應,讓在德土耳其人也可以享受和德國人相同的社會福利。著更加促進了在德土耳其人的增長,因為德國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得他們即使沒有工作也可以生活下去。土耳其移民,已經成了德國社會的一個頑疾。

▲ 在德土耳其人和他們的旗幟(土耳其星月加德國三色旗)

歐洲勞工極少選擇留在德國,北非勞工人數太少,又適逢德國對勞動力的「極度渴望」,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讓土耳其人有機會在德國生根發芽進而成為德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

時至今日,即使兩德統一為德國增加了上千萬的德意志人,但土耳其人的比例依然已經接近了10%,並且還在高速增長之中。當移民問題開始威脅到德國社會安定的時候,不知道德國政府還會採用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或許,保持溫和將不再可行。

作者:晚曙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土耳其人何以成為德國最多的少數族裔?
    從上一屆世界盃開始,仿佛是突然間,人們發現冠軍法國隊中佔半數的已是非洲裔球員;而老對頭德國,在由德國隊小組賽出局引發的一系列風波中(由德國足協高層抨擊隊中土耳其裔球員開始最終發展到德國和土耳其兩個國家間的口水仗),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在德國的土耳其人。
  • 德國二隊土耳其?這些德長大的土耳其人對土耳其有著怎樣影響
    之前,我們通過德國的「歸化」軍團,我們走進了德國,了解了德國是怎樣使用外國族裔,尤其是境內最大的少數族裔土耳其裔的生存與發展史。在德國大量生長的土耳其裔大部分擁有德國和土耳其雙國籍,因此,這些人就面臨著一個問題,為誰效力的問題。諸如京多安、埃姆雷-詹等球員選擇了為德國國家隊效力,成為了德意志戰車的一員。
  • 為什麼稱土耳其為「德國二隊」?這些德國長大的土耳其球員有多重要?
    在德國大量生長的土耳其裔大部分擁有德國和土耳其雙國籍,因此,這些人就面臨著一個問題,為誰效力的問題。諸如京多安、埃姆雷-詹等球員選擇了為德國國家隊效力,成為了德意志戰車的一員。諸如沙欣、託松等人則選擇了代表自己的祖籍土耳其國家隊效力,成為了星月軍團的一員。
  • 土耳其裔德國議員稱土總統最新言論系「死亡威脅」
    土耳其裔德國議員稱土總統最新言論系「死亡威脅」 2016-06-06 06:49: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據德媒援引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導,埃爾多安在4日晚間的一場發言中,將此前推動在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一項旨在認定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在亞美尼亞實施「種族滅絕」決議的土耳其裔德國議員,比作恐怖分子幫兇。  埃爾多安聲稱,這些祖籍土耳其的德國議員是被土耳其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庫德工人黨在德國的「工具」。
  • 土耳其裔首次當選漢諾瓦市長 土媒:土耳其人「強大的象徵」
    據德國《圖片報》12日報導,在近日舉行的漢諾瓦市長選舉中,土耳其裔的綠黨政治家奧奈伊以52.9%的選票擊敗基民盟候選人肖爾茨,成為德國第一個有移民背景的州首府市長。  現年38歲的奧奈伊出生於德國西北部的下薩克森州(漢諾瓦是該州首府)。他的父母都是土耳其人,上世紀70年代來到德國打工,後來經營一家土耳其餐館。
  • 德國為何有大量土耳其人,將來德國能否被土耳其化?
    德國為何有大量土耳其人,將來德國能否被土耳其化?德法兩國是歐洲的老牌帝國,也是歐洲的「領頭羊」。但兩國卻面臨尷尬的問題。比如法國黑人很多,俄羅斯世界盃中看看法國隊的組成,就如一支非洲球隊。有人擔憂法國將來會不會成為黑人國家?
  • 「德國人」不敢批評土耳其
    德國《明鏡》周刊11月18日一期封面在德國生活著近300萬土耳其人。其中不少人擁有德國和土耳其雙重國籍。土耳其的內政紛爭也自然波及德國。例如土耳其政府與庫德人的衝突,社會世俗化力量與原教旨主義者的分歧。
  • 德意志,將會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行省嗎?
    西方專家預測,德國在本世紀末可能徹底土耳其化,到那個時候,德意志人將成為少數民族。我們今天聽到最多關於德國的新聞是難民的,但是其實中東難民只是德國的癬疥之疾,鬧騰雖然很大,但是數量少而且無法形成合力。土耳其社會在德國的快速擴展以及難以融入的特性,才是德國的附骨之疽,而且終將有一天成為德國的不治之症。
  • 德國議會吸納11名土耳其裔議員 被指成新政治力量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在德國擁有外國血統的議員在很長時間內都被視為外來者,但現在這種情況正被改變。來自土耳其的候選者正成為德國政壇新興力量。 9月22日大選前,德國聯邦議院議長拉默特(Norbert Lammert)訪問西部城市哈根(Hagen),讚揚總理默克爾過去4年取得的成就。
  • 厄齊爾退出國家隊:贏球就是德國人,輸球就是德裔土耳其人?
    厄齊爾退出國家隊:贏球就是德國人,輸球就是德裔土耳其人?_荊楚網 厄齊爾退出國家隊:贏球就是德國人,輸球就是德裔土耳其人? 2018-07-23 10:12 來源:搜狐 在世界盃上飽受爭議的厄齊爾通過個人網站發出三篇聲明,而在最後一篇聲明當中表明了他將會退出德國國家隊。
  • 厄齊爾退出德國國家隊犀利發聲:贏球是德國人輸球就是土耳其移民
    導致這一事件的原因是,俄羅斯世界盃前,厄齊爾與京多安兩位土耳其裔德國國腳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合影事件曝光後,德國足協和德國球迷對他非常不滿,加上德國隊世界盃成績不佳,加劇了德國球迷對他的反感,為此厄齊爾選擇了褪下日耳曼戰袍。資料圖 來源:新華社人言可畏 怒而退隊相比於京多安早早就合影事件做出解釋,向德國足協表達忠心,性格倔強的厄齊爾此前一直沒有做出回應。
  • 退隊餘波遠未平息,土耳其裔德國人用實際行動支持厄齊爾
    厄齊爾退出德國國家隊事件風波未平,在德國國內以及土耳其境內持續發酵,在德國柏林,很多德國球迷舉行集會,抗議德國足協的愚蠢行為,很多土耳其裔德國人更是將矛頭指向了德國國內的族群歧視問題。在柏林街頭,很多球迷身穿厄齊爾球衣,高呼著口號,德國國旗和土耳其國旗也出現在街頭,非常的顯眼,記者們觀察到,一部分球迷是德國隊的忠實球迷,他們表示,德國國家隊的失利,並非應該由厄齊爾一個人來承擔,德國足球病了,厄齊爾是德國足球的象徵,是奪得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功臣,不應該以這個方式退出國家隊。
  • 德國境內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土耳其人?
    在今天的德國境內,已經有600萬土耳其裔(德國總人口8000萬),這一龐大的群體如何產生在與土耳其並不接壤的德國呢?-01-來自奧斯曼的士兵們在今天的地圖上看來,土耳其與德國相距甚遠,一個位於亞洲,一個位於歐洲中西部,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國家。
  • 德國球星迎娶「土耳其小姐」 埃爾多安當證婚人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擔任厄齊爾婚禮證婚人(圖源:《圖片報》)海外網6月8日電當地時間6月7日,德國國家足球隊前隊員、效力於英超阿森納俱樂部的知名球星厄齊爾(Mesut ?zil)與土耳其美女居爾西(Amine Gülse)在伊斯坦堡四季酒店舉行盛大婚禮。
  • 土耳其裔德國國腳厄齊爾因種族歧視退隊後德國掀起Me Two運動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郅晨格】在德國土耳其裔球員厄齊因種族歧視問題退出國家隊後,德國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Me Two運動。該運動呼籲人們放棄歧視,承認移民的雙重身份:他們既是移民,又是德國人。6月27日,德國隊在俄羅斯世界盃爆冷出局。
  • 德國疫情不樂觀,與土耳其的友誼賽只允許300名觀眾入場
    虎撲10月7日訊 德國將在北部城市科隆與土耳其進行一場友誼賽,之前德國足協預計這場比賽可以允許9000名觀眾入場,但是因為科隆的疫情情況不樂觀,這場比賽最多只能允許300名觀眾入場。最近歐洲的疫情情況重新變得嚴峻,德國與土耳其的比賽也減少了觀眾的入場人數,德國足協表示這場比賽最多只能允許300名觀眾入場。(編輯:姚凡)
  • 德國種族主義在抬頭?
    如果薩拉青的觀點僅止於此,最多就是一個歧視勞動階層的反動人物,但他的矛頭很快對準了土耳其移民。進一步的論述同樣建立在科學研究和事實之上,而且用他的話說,「乾脆、簡潔、清楚、準確」。他引用德國教育學家ElsbethStern的觀點:「對於學生的高要求將導致更大的不平等而非平等,因為機會越平等,基因就會發揮更大的效用,」而在德國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土耳其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遠遠落後於德國學生以及其他族裔。薩拉青認為,土耳其學生並沒有受到任何歧視,導致他們比印度人、中國人和南義大利人做得差,那麼癥結就在他們自己身上。
  • 德國出局原因找到了:穆勒諾伊爾暗示隊內土耳其後裔不團結
    對於這支讓人失望的德國隊,外界有很多批評的聲音,有人說主教練勒夫太固執,不肯改變打法風格,有人說德國隊員太傲慢,退防比邊裁還慢……這些說法確實都有道理,但德國隊長諾伊爾和他們的主力球員穆勒卻在賽後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 柏林前財政部長:德國在自取滅亡
    如果薩拉青的觀點僅止於此,最多就是一個歧視勞動階層的反動人物,但他的矛頭很快對準了土耳其移民。進一步的論述同樣建立在科學研究和事實之上,而且用他的話說,「乾脆、簡潔、清楚、準確」。他引用德國教育學家ElsbethStern的觀點:「對於學生的高要求將導致更大的不平等而非平等,因為機會越平等,基因就會發揮更大的效用,」而在德國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土耳其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遠遠落後於德國學生以及其他族裔。薩拉青認為,土耳其學生並沒有受到任何歧視,導致他們比印度人、中國人和南義大利人做得差,那麼癥結就在他們自己身上。
  • 「贏球的時候是德國人,輸球了就成了土耳其人了」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開始幫助德國人開始尋找他們失利的原因,而球場上的原因早已被束之高閣,各種場外的陰謀論故事堪比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作為這些小說的代表任務,厄齊爾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曾經為我身穿德國國家隊隊服驕傲,現在不了)厄齊爾退出德國國家隊並不令人意外,但是他所寫的內容幾乎完全脫離足球,他委屈地像是受到了嚴重的「政治迫害」。一切的源頭來自厄齊爾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合影,和他的穆斯林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