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氫能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仍需突破技術瓶頸

2020-12-17 澎湃新聞

我國氫能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仍需突破技術瓶頸

2020-12-1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周玉然 王海軍)10月26日-30日,「第三屆CEW中國能源周」在上海舉行。在此期間舉行的氫能主題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我國氫能產業即將駛入發展快車道,但現階段制氫、供氫環節仍有許多技術挑戰,用氫成本也較高,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我國氫能產業即將駛入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隨著世界能源向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全球迎來氫能發展熱潮。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氫能及相關產業發展,陸續出臺了多項措施,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徵求意見稿)》,首次從法律上明確氫能的能源屬性;9月,財政部、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決定將以往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國內地方政府也非常看好氫能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力。」江蘇省如皋市政府副市長林文美在論壇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已有超過70個城市發布或即將發布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氫能產業即將進入蓬勃發展期。

技術瓶頸待突破 成本待降低

與會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氫能研發、製備、儲運、應用等完整產業鏈,但現階段制氫、供氫、儲運等方面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用氫成本也處在較高水平,影響了氫能產業發展。

林文美指出,過去幾年,在商用車領域,我國燃料電池商用車保有量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取得了長足發展,從中長期來看,交通領域是氫能應用的主力場景。

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思傳表示,利用氫能可以有效解決環保問題,而氫燃料電池是高效利用氫能的裝置之一。「但目前氫燃料電池仍面臨許多技術問題,作為中遊企業,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當前國內用氫成本依然較高。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表示,目前上海加氫站的售價約為60-80元/公斤,佛山售價約為70-80元/公斤,這種用氫成本是不可持續的。

不過,對於加氫成本的問題,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則持樂觀態度。他指出,從能源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頁巖氣,還是光伏,在發展初期價格都比較高,但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價格也越來越便宜。所以對於氫能來說,雖然目前價格高昂,但未來在各種因素的促進下,一定會變得越來越便宜。

「現階段氫能的發展除了面臨技術和成本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商業模式的問題。」趙吉詩認為,氫能作為一種新的能源,它延伸出了許多能源設備利用和裝備應用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幫助解決。

在運輸方面,清華大學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朱德權表示,氫能的運輸一直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他認為,至少在5年之內,壓縮氫和液態氫是運輸的主流方向,中遠期來看,管道輸送將是主流。

本次氫能論壇由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商SNAM發起並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聯合主辦。SNAM中國公司董事兼高級副總裁彭寧科在圓桌論壇環節指出,隨著中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值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正式提出,能源結構迅速低碳化將勢不可擋,高碳的化石能源將逐漸不再是能源的主角。

本文來源丨新華社

本文作者 | 王海軍 周玉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成立 「電氫體系」乃大勢所趨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表示,氫能發展有助於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規模化多異質能源跨地域、跨時間的優化配置,同時還能促進可再生能源從電力系統向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築等終端用能領域拓展。多重瓶頸亟需突破據記者了解,氫能發展的政策性利好正在釋放。
  • 燃料電池技術瓶頸待突破,連結資源服務行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大氣汙染防治、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交通戰略等需求的不斷增強,新能源汽車發展受到極大的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提升我國交通運輸領域可再生能源佔比、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電投張銀廣:2025氫能產業發展將迎來拐點 希望國家增加引導政策
    10月15日,由百人會主辦的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在濟南召開,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銀廣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我國氫能產業雖然熱度很高,但仍存在很多發展瓶頸
  • 【東德實業 洞見】氫能產業體系建設如何「破題」?
    隨著氫能安全使用問題,以及燃料電池技術和成本瓶頸逐步取得突破,國內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但新態勢衍生新問題,當前如何保證產業持續健康、科學有序的發展,業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又一新命題。
  • 《嶽陽氫能城市建設及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規劃總體...
    5.氫能技術突飛猛進帶來了技術保障。2018年以來我國氫能產業開始加快發展,高性能產品的研發以及批量生產、催化劑等核心技術研發取得了重大進展,氫能制儲運技術基本成熟,氫燃料電池關鍵部件已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
  • 100萬輛氫能汽車要上路!氫能風口將至!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榮認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安全對氫能產生了更強需求,氫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一把鑰匙。此外,氫能技術和產業目前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加速發展的基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明勝表示,由於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分布不均衡,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受限,而氫能作為「破解之道」被普遍看好。
  •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會長魏鎖:加速氫能發展 向電氫體系邁進
    在魏鎖看來,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充足,也有大量的副產氫資源,相關市場規模宏大,氫能產業有著廣闊發展空間;同時,發展氫能產業,對我國減少油氣對外依賴,提高能源安全水平,減少大氣汙染排放,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有著重大現實意義。他表示,「氫能產業的發展,將會加速推進能源革命的發展進程,向著電氫體系邁進,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保障。」
  • 趙吉詩:城市燃氣企業發展氫能產業具有獨特優勢
    中國城市燃氣氫能發展創新聯盟秘書長趙吉詩26日在「天然氣市場體系重構下的角色轉變和商業模式變革」研討會上表示,城市燃氣企業發展氫能產業具有獨特優勢。「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技術和產業化基礎已不是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 TUV南德攜手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TUV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UV南德」)宣布,與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開展氫能技術服務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全球低碳化轉型背景下,中國正迎來氫能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氫能相關技術裝備加快發展,技術正在陸續突破。」
  • 產業觀察:政策密集推動 氫燃料電池產業加速布局
    近年來,國家一直大力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進入2020年11月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文件,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加大支持力度。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氫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即將進入「產業化發展」的前夕,即主要技術瓶頸「將通未通」,但成本尚未降到商用化水平。
  • 廣州規劃建設氫能產業體系 2030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推動開展氫能港口、綠色氫電系統等示範,為氫能產業打造多維度應用場景。資料圖片7月30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解讀《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黃埔區和南沙區就區內氫能產業發展情況做介紹。
  • 科技巨頭齊推智能汽車新品,我國將加快氫能產業鏈發展
    華西證券認為,汽車產業正處在巨變前夜,智能化已成為電動化後最重要的產業趨勢。今明兩年將有多家車企相繼實現L3、L4級別的智能駕駛量產。相關標的:中科創達、華陽集團(002906,股吧)、全志科技(300458,股吧)等②我國將加快氫能產業鏈發展 市場規模有望達萬億國新辦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指出,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我國燃料電池產業鏈國產化已進入快速通道。
  • 科學網—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產業分會在京成立
    本報訊 8月18日,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產業分會在京正式成立。
  • 青島市發布氫能產業發展十年規劃
    在發展目標方面,圍繞建設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示範區,逐步實現「東方氫島」的總體發展目標,將青島打造成為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的「兩大高地」之一。  在空間布局方面,謀劃實施南部氫能創新發展實驗區、中部氫能技術創新核心區和北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聚集區「三區」協同發展。
  • 7座氫站,1500氫車,泰安市公布氫能產業發展規劃
    氫能觀察消息,近日,泰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22年,儲氫關鍵裝備實現量產,電池重要零部件基本實現自主化,氫能產業鏈年營業收入實現10億元。(二)工作目標1.產業規模跨越提升。到2022年,儲氫關鍵裝備實現量產,電池重要零部件基本實現自主化,氫能產業鏈年營業收入實現10億元。到2025年,培育國內領先的企業2-3家,氫能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30億元。到2030年,培育國際先進龍頭企業,孵化一批科技型企業,具備全產業鏈研發實力和工業化生產能力,形成集群帶動的跨越發展勢頭。2.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 氫能「子母站」模式叫好不叫座
    日前,多地出臺的氫能產業規劃中都提及發展制氫加氫「子母站」模式,引發行業廣泛討論。記者近日採訪多位專家了解到,「子母站」雖是適合氫能產業發展的模式之一,但在氫的能源屬性尚未確定、氫儲運成本和應用端規模效應尚未顯現的狀況下,「子母站」模式更多是停留在概念階段,真正推廣應用具有較大難度。
  • 【技術研討會】麵條加工企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突破發展瓶頸?
    針對目前麵條加工企業的現狀及發展瓶頸,結合技術老師團隊多年的研發技術成果,給廣大麵條製品業內人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共同推進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麵條王國,麵條製品早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傳統膳食之一,它在中式麵製品中佔有近半的份額,其品味有上千種之多,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但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遠不及義大利麵及日本的烏龍麵。那麼困擾中式麵條行業發展的瓶頸主要有哪些呢?
  • 2021中國能化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十四五」期間,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影響,我國石油需求增速將顯著放緩,並漸進峰值,而天然氣作為低碳能源,依然保持7%以上的年均消費增速。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持續加碼,從而確保近2億噸的石油產量和5%左右的國產天然氣增速。  報告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煉油化工行業將加快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煉油結構調整。
  • 意法半導體鄭明發: 半導體技術助力新能源汽車突破發展瓶頸
    他表示,中國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使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產銷量、保有量連續5年居於世界首位。雖然2019年由於補貼退坡、國五燃油車清庫存及車市寒冬,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僅120.6萬輛,同比有所下降,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將繼續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無論從國內還是全球範圍內來看,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被稱為「未來能源」和「終極能源」的氫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各個國家都成為了重點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都出臺了相應的氫能戰略規劃,日本甚至提出了「氫能社會」的宏大構想;在國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產業鏈,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發展方案和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