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戰時期名將,官至陸軍副總司令,特赦後晚年生活如何?

2021-01-07 騰訊網

他是抗戰時期名將,官至陸軍副總司令,特赦後晚年生活如何?

毋庸贅言,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對中國的抗戰史都曾不夠客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交流的加深,國民黨軍隊的抗戰事跡逐漸獲得了肯定,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位國軍的抗戰名將——範漢傑。

範漢傑出身清貧之家,幼年就讀於他父親與鄉人共辦的公學,1911年夏考入廣東陸軍測量學院,兩年後畢業,在廣東陸軍測量局做了一名科員。1918年後,歷任援閩粵軍總司令部軍事委員、兵站所長、營長、副團長、代理團長。

1924年5月,已從軍多年的範漢傑前去報考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一期生中唯一的上校軍銜學員,後以優異成績畢業,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營長、團長等職。

1925年,孫中山與陳炯明矛盾激化,範漢傑兩次參加廣東革命政府對陳炯明的東徵,屢立戰功。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範漢傑先後升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副師長,參加了平江戰役、汨羅江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等,他所在的第四軍在北伐戰爭中被譽為「鐵軍」。

1927年,寧漢分裂,範漢傑隨部離開武漢轉赴南京,被蔣介石任命為浙江警備師師長,成為最早任師長的黃埔一期生,隨後蔣介石派範漢傑去日本考察政治、軍事,接著又轉赴德國,在德國多所軍事學校見習,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回國,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

豐富的從軍資歷,加上在國外留學深造的閱歷,使範漢傑成為國民黨軍內為數不多的軍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以軍事培訓重任,成為蔣介石嫡系中的心腹愛將。

1932年年初,範漢傑調任十九路軍參謀處處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後十九路軍轉駐福建,範漢傑擔任國民政府駐閩綏靖公署參謀處處長。

翌年,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率十九路軍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成立人民政府,範漢傑被任命為副參謀長兼參謀處處長。蔣介石大怒,集結15萬兵力大舉進攻十九路軍,同時用各種手段策反十九路軍人員。

範漢傑於是暗中倒戈,把軍中電報密碼密報蔣介石,閩方的軍事部署遂被蔣介石洞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曾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威震中外的十九路軍被徹底消滅,範漢傑再次受到蔣介石的嘉許,被委任為中央軍校教育處處長、南昌行營中將高參,從而進入蔣介石的軍事中樞,隨後任第三路軍總部軍長兼副總指揮,參加國民黨在江西「剿共」行動。1936年1月授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過程中,範漢傑對日作戰捷報頻傳。1938年,他受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第二十七軍軍長兼鄭州警備司令,率軍守備陝東河防、進駐晉南太行山區,在第一戰區衛立煌和十八集團軍(原八路軍)朱總司令指揮下於敵後對日作戰,在1940年5月的長治、高平戰役中重創日軍。

日本方面對範漢傑拋出高官誘餌,派他的日本軍校同學去勸降,但等到的是範漢傑部更猛烈的打擊,範漢傑部一時威震太行。

朱總司令曾親自到二十七軍軍部慰問,並贈一面「太行屏障」錦旗。

1941年春,日軍抽調關東軍赴晉南大掃蕩,二十七軍奉命掩護主力南撤,陷入日軍重圍。全軍將士浴血奮戰,寧死不降,最後範漢傑僅率少數部隊殺出重圍,事後,二十七軍受到最高當局特電嘉獎,日軍從此稱範漢傑為「大膽將軍」。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範漢傑一直在太行山區率軍抗擊日寇,1945年3月,範漢傑授陸軍中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範漢傑赴鄭州,與胡宗南一起接受日軍駐河南司令官的投降,後調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國防部陸軍副司令兼鄭州指揮部主任、第一兵團司令、冀熱察邊區總司令兼熱河省主席、裝甲兵團司令等職。

國共內戰爆發後,範漢傑歷任陸軍副總司令、山東第一兵團司令官、熱河省政府主席、東北「剿總」副總司令,整編駐錦州、山海關的國民黨部隊,他所率的部隊成為解放軍遼瀋戰役的重點攻擊目標。

當年9月,東北野戰軍主力發起錦州戰役,範漢傑軍被圍殲,範漢傑與兵團司令、參謀長被解放軍俘虜。

範漢傑被俘後,被人民政府關押改造,1960年11月由最高人民法院特赦,獲釋後的範漢傑在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園藝隊勞動,1962年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1964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1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範漢傑青年時嗜讀文史,精通日語、德語,著有《抗戰回憶記》,被國民黨軍界譽為文武全才之將,他生活儉樸,戎馬生涯中,每天清晨堅持騎馬鍛鍊身體,在治軍方面,態度極為嚴謹,絕少任用親朋,這位在抗日戰爭中威震敵膽的將軍,他的名字應該銘刻於中國歷史之中。

相關焦點

  • 他比杜聿明級別還高,被俘時官至陸軍副總司令,最終老死監獄
    杜聿明從級別上看,杜聿明和範漢傑的職務上都掛著地區,也就是說他們的軍職只在這個地方有效,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可是當時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別說杜聿明了,當時被俘的這些國民黨將領,可以說全都是他的下屬,可是很奇怪,這麼大的官,他的名字卻鮮為人知,今天讓我們來講講湯堯的故事。
  • 「功德林戰犯」盧浚泉,1959年被特赦,晚年的結局如何?
    這三人中,龍雲與盧漢被稱為「雲南王」;另一位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雲南名將」盧浚泉。盧浚泉官至國民黨第六兵團司令長官,解放戰爭中被俘,那麼,「雲南名將」盧浚泉的晚年結局如何呢?盧浚泉出生於1899年,他是雲南昭通人,與前面兩位「雲南王」龍雲與盧漢相同,都是彝族人。盧浚泉從小就有參軍報國的理想,那個年代軍校鳳毛麟角,但盧浚泉依然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
  • 衛立煌是東北剿總司令,手下有8個副總司令,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結局如何 衛立煌一生有太多的榮譽頭銜:他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最猛的一個虎將,又是抗日十大名將之一;他和共產黨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有人甚至說他是中共的臥底,遼瀋戰役中正是因為他的故意放水,才導致了國民黨的慘敗;美國《時代周刊》則稱他是中國的常勝將軍;他一生統率過國民黨三分之一的兵力,身經百戰,而毫髮未傷,簡直就是一個傳奇。
  • 閻錫山逃跑後,他麾下13太保最終的結局如何|百家故事
    閻錫山跑路後,他的「十三太保」最終結局如何?閻錫山可以用「老油條」來形容他,他不但是當時最大、最有實力的軍閥之一,最強盛時期晉軍兵力達到20萬人,還坐鎮山西長達38年之久,因此被人稱之為山西土皇帝。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十九軍參謀長、第十九軍副軍長及軍長、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六十一軍軍長等職。解放戰爭中,在臨汾河西被我軍俘虜,1964年12月獲得特赦,1968年在鄭州病逝。四太保楊澄源,他是山西人,太原陸軍小學畢業,去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先後擔任山西省軍官教導團團長、保安第二縱隊司令,69師師長,34軍軍長,上將銜。
  • 扒一扒「特赦」與「大赦」.
    杜聿明是國民黨軍十大抗日名將之一,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杜聿明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等著名戰役。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
  • 他是殺害瞿秋白的兇手,官拜兵團司令,俘虜後卻被首批特赦
    範喜良的歷史原型,其實就是黃埔名將宋希濂。宋希濂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當時,與他一同入園的還有陳賡。兩人在學校期間關係很好,畢業後又一起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戰爭。宋希濂後經陳賡介紹加入共產黨。就在1926年爆發"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要求黃埔學生站到軍中。
  • 抗戰時期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為何都是中將?泛濫源於兩點原因
    1943年常德會戰時期,王耀武已經晉升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兼74軍軍長,陸軍中將銜。而該軍時任副軍長李天霞、剛剛調走的副軍長施中誠,乃至於死守常德的第57師師長餘程萬,也都是掛二顆星的中將軍銜,從集團軍到軍再到師級,大家一邊齊,亂不亂?
  • 解放戰爭被俘的200多位國軍將官,哪五人級別最高?後來結局如何
    宋希濂抗戰時期是一位愛國將領,抗戰之初便擔任蔣軍王牌第36德械師師長,後成為11集團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時的第14兵團司令官,直到戰爭末期升任川湘鄂綏署主任。下轄3個兵團,執掌20餘萬部隊,地位比剿總司令也不遑多讓。如果單純論兵權,宋希濂在戰俘中僅次於杜聿明。1959年宋希濂獲釋,後在美國定居,人品端正的宋將軍活到了86歲高齡,晚年為兩岸和平統一不斷奔走。
  • 抗日名將其人其書
    他的一生,生活艱苦樸素,愛國愛民。一個出生於貧苦農家、未讀過多少書、11歲即投身兵營的舊式將軍,卻心懷天下蒼生,關注國家危亡,體恤下民,善待黎庶,深得民眾敬仰。馮玉祥少時家貧,只讀過一年零三個月書即入伍參軍,但他清醒地意識到「知識武裝頭腦」的道理,對讀書和習字非常用功,書法水平不斷提高,逐漸成為書法創作的行家裡手。馮玉祥一生諸體皆攻,最令人稱道的是隸書。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戰爭爆發之後,我國各階層放下爭執,全面投入到了抗戰中。8年的抗戰中,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代價,僅國軍就有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犧牲,他們都是誰?一、兩位集團軍司令1、張自忠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
  • 一代名將孫立人的晚年生活多悽慘?房子漏雨,沒錢修繕
    孫立人,一生成就基本上是在抗戰時期所取得。正是抗戰爆發,使得這位維吉尼亞軍校畢業的將才,有了施展手腳的機會。而在緬甸的鐵血戰場上,這位後來人稱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也不負眾望地向世界展示了一系列二戰期間最為精彩的殲滅戰。
  • 抗戰後期,十個戰區的司令長官都有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抗戰爆發後,胡宗南所率領的部隊基本上沒能在抗日戰場上建功立業,因為蔣介石交給他的任務是屯兵西北,封鎖和侵犯陝甘寧邊區,後因與陳誠產生數次衝突,被蔣介石調至留守重慶,隨後又在抗戰後期被委以重任,升任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因心臟病病逝,享年66歲。
  • 抗戰初,山東三李先後升為軍長,後都名震疆場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士兵失蹤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抗日民族統一陣線迅速形成,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中國工農紅軍也迅速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先後開赴抗日前線並開闢敵後戰場。
  • 揭秘:抗戰時期國軍六大戰區司令長官都有誰?看看你認識幾個
    1909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歷任山西陸軍監督、新軍標統,參加反清活動。民國時期,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一級上將。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攻佔太原後逃離山西,6月在廣州就任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最後一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 1949年,董其武率領10萬軍政人員和平起義,他的晚年結局如何?
    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綏遠抗戰是綏遠地方部隊與日偽軍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抗戰中,有一位將軍星夜奇襲日偽軍,出其不意繞到日偽軍後方,一舉取得綏遠抗戰的勝利。 這位為綏遠抗戰勝利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是誰呢?他就是開國上將董其武。董其武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中,董其武更是率領10萬軍政人員起義投誠,促使綏遠和平解放,創造了「綏遠模式」。
  • 抗戰時期,川軍被編為哪些集團軍,司令是誰
    9月,川軍分三路奉命開赴抗日前線,編為第2路預備軍,有14個師又2個獨立旅,共15萬人,劉湘任司令長官,鄧錫侯為副司令長官。10月,國民政府正式命令川軍出川,將川軍編成第22、23兩個集團軍,參加抗戰。川軍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新中國成立十年周年特赦,這位中將高興到發瘋,最後卻沒他的名單
    直到周圍有人跟他說,消息是假的,是騙他的,他才安靜了下來。當然了,大家都知道這個消息是千真萬確的,但是在1959年第一批特赦的名單裡,可沒有這個作惡多端、思想頑固的國軍中將。而且他的妻子在他被俘之後早就已經不甘寂寞,又嫁了幾次人了。這名國軍中將名叫宋清軒,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他的往事。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在抗戰時期都能夠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那個時候蔣介石對他非常器重,哪裡戰事吃緊都是劉峙率軍解圍,並且每一次都取得勝利。因此在抗戰爆發後,劉峙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這個戰區原來司令長官,是由李宗仁擔任,但蔣介石怕他一天天壯大,所以就把他調走了。
  • 抗戰名將李漢魂隱居美國後,他生活過得怎樣,子女現狀如何?
    譬如說,在抗戰期間,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李漢魂,他就是一位剛正不阿,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不過,這麼一位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為何在抗戰勝利之後移居到了美國呢? 事實上,李漢魂移居美國也是經過他一番艱難的抉擇之後才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