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公投日臨近 歐盟面臨成立迄今最大挑戰

2021-02-25 看懂經濟

希臘周日將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退出歐元區。這一結果可能會扭轉整個歐洲的命運。歐盟眼下正面臨著65年來的最大挑戰。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曾經被一些人寄予厚望、期待最終能打造出一個「超級歐洲」的歐洲聯盟,眼下正面臨著65年來的最大挑戰。希臘周日將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退出歐元區。這一結果可能會扭轉整個歐洲的命運。


歐盟的前身要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共同體,後來又將前蘇聯分裂出的一些國家拉進了西方陣營。這樣的一個聯盟按理說不應分崩離析。然而,儘管一些支持者期待歐盟未來成長為一個各國聯繫更加緊密的共同體,但它在這條路上走得一直磕磕絆絆。

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擁有無上榮光的歐元。歐元體系令其他國家與德國共同擁有一種貨幣,而德國憑藉著強大的出口機器,向整個歐元區的政治體系和政客們施加著巨大影響,尤其是南歐諸國。希臘式民主被推到了懸崖邊上。

比利時副首相皮特斯(Kris Peeters)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正深陷危機之中,成立以來首次面臨著聯繫減弱的風險。

隨著關鍵的全民公投日漸逼近,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周四似乎有所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警告稱,與債權人之間矛盾的擴大令希臘陷入了比之前更加糟糕的金融窘境中,需要更多救助金才能勉強留在歐元區。本周早些時候,希臘對IMF的欠款發生了違約。

與此同時,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在電視廣播中堅稱,投票拒絕救助條款將立竿見影地為希臘爭取到更合適的協議,這種說法與希臘債權國領導人的一貫說法完全相反。

可以肯定的是,歐洲一體化的觀念已經受到了其他國家的挑戰。英國對歐盟條約中「越來越緊密的聯盟」這一概念發起攻擊,尋求就退出歐盟進行重新談判。一些民族主義政治家,比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已經對歐盟建立的價值觀基礎提出了挑戰。

大規模移民(既包括歐元區內部流動,也包括日益增加的、來自邊境混亂地區的走投無路的難民)引發了外界對人員自由流動這一基本原則的質疑:這一原則是否可持續?會不會給某些國家的福利體系帶來壓力?

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的成員國已經患上了「擴大疲勞症」,不願進一步增加成員國數量。

歐盟一直在承受反對全球化聲浪的評級,許多普通人認為全球化超級精英的利益 駕於他們的利益之上,布魯塞爾的高薪官員就是典型例子。

失業率長期上升說明經濟低迷,許多選民將此怪罪到歐盟頭上。西歐20世紀60年代失業率平均不到2%,目前希臘和西班牙的失業率高於20%。

奧地利總理許塞爾(Wolfgang Schussel)表示,歐盟經常會成為普遍不滿的替罪羊。他在周四接受採訪是說,歐洲不一體化結果就會更好嗎?會有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投資嗎?

歐元立刻成為該集團最具雄心的計劃,也是可能給歐洲統一帶來最大挑戰的計劃。

設立共同貨幣是之前工作的合理延續,它是經濟一體化的下一個階段。共同貨幣對於德國的吸引力主要在於,它能夠阻止義大利等國通過反覆的貨幣貶值來排擠效率更高的競爭對手。不過歐元的起因帶有政治因素,而且歐元的很多設計者都深知它的經濟弱點。

貨幣統一的隱患被廣泛討論。當時很有影響力的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德洛爾(Jacques Delors) 領導的一個為歐元做準備的委員會1989年的一份報告稱,不協調甚至相左的國家預算政策可能破壞貨幣穩定性。

儘管有各種顧慮,但歐元最終還是誕生了,部分原因是人們設想,造成即成事實將迫使政治家們加強政治架構,推進更大力度的政治一體化,以配合貨幣的統一。

然而在歐元誕生之初,政治家削弱而非強化了歐元的基礎,任由德法兩國違反歐元區預算規定。

始自希臘的危機才最終讓歐洲認識到,必須做更多的工作才能確保這個聯盟的存續。

現在這就是一大問題:歐元區經濟需要更加深入的經濟政治一體化,但是政治因素令事情向另一個方向發展。大多位於北部地區的債權國的人民反對用手中的資源幫助他們的歐元區夥伴擺脫困難。而另一方面,債務國的人民也在抱怨他們為了得到幫助而不得不接受的苛刻條件。

這是德國的危機解決方案,它之所以成為歐洲的方案是因為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也是救助行動的最大出資方。批評該方案的人士辯稱,這種做法已經無限增加了危機成本,對財政緊縮措施的強調造成了巨大的經濟破壞和民眾損失。

德國及其同盟認為這種痛苦是解決危機根源問題的必然結果。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調整對非主流政黨提供了支持,包括希臘目前的執政黨激進左翼聯盟(Syriza)。

德國堅持將救助與嚴格的預算及其他經濟改革掛鈎,反映出已經損害了歐元區內部關係的一個因素:各國政府缺乏相互信任。佩特斯說,信任是歐盟成立的基礎,近日來導致歐盟出現分歧的正是信任缺失。

尤其明顯的是其他政府不信任希臘及其政府。2010年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承認經濟統計數據造假,這種信任就遭到嚴重破壞。齊普拉斯領導的政府似乎使最後一絲信任也消失殆盡。

希臘一直被當做特例對待:希臘1981年加入歐盟,比西班牙和葡萄牙早五年,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希臘是「民主發源地」這一具有浪漫色彩的理由。2001年希臘又匆匆加入歐元區。

現在沒有人認為希臘加入歐元區是正確的。不過,一旦加入貨幣聯盟──就好像將水族館中自由來去的魚(各自為政的貨幣)做成魚湯(單一貨幣機制)──後再退出,就意味著將進入未知領域,可能進一步損害希臘人的福利,至少短期內是這樣。

但從根本上而言,歐元區的本質也將發生變化。它不再是一個不可逆的貨幣同盟,借用原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Herman Van Rompuy)的話來說,將來它會像是一家咖啡店,大家去留隨意。

從那時起,每次金融危機爆發時,就會引發這樣的疑問:政治家們是否願意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以留在歐元區內。

Stephen Fidler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公投時點臨近 歐元區危機多米諾?
    年輕的義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11月26日在羅馬呼籲民眾在12月4日公投中支持修憲,他說,這次修憲公投意義重大,將決定著義大利未來的走向。  其實,這次公投不僅僅決定著義大利未來的走向,也決定著倫齊自己政治生涯未來的走向。  隨著12月4日越來越近,倫齊也在等待義大利人民對他的「判決」。
  • 脫歐談判臨近關鍵時刻,交易員對英鎊謹慎程度達2016年公投以來最大
    脫歐談判臨近關鍵時刻,交易員對英鎊謹慎程度達2016年公投以來最大; ① 自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期權交易者對英鎊從來沒有如現在這般悲觀;對衝截至12月底英鎊兌歐元下跌的相對成本接近2016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 義大利公投來了:歐盟害怕又倒一塊多米諾骨牌
    義大利憲法改革公投被視為繼英國脫歐公投後歐盟的下一風險點,而義大利南部人民對倫齊政府的不滿則是此次公投最大的風險點。根據最新民調,倫齊的改革計劃在南部的反對率比支持率高出了11%。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如今在義大利南部這樣的怨氣很自然,這裡是義大利最艱難的角落之一,也是義大利總理倫齊要贏得公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 美國之後,英國也面臨分裂危機,蘇格蘭:將舉行獨立公投加入歐盟
    當地時間12月8日,德克薩斯州眾議員比德曼聲稱將起草一份法案,允許對「分裂國家」進行全民公投,以便讓德克薩斯州脫離聯邦政府管轄,獲得獨立國家的地位。 繼美國之後,英國目前也面臨著分裂危機。據外媒12月20日報導,蘇格蘭正在計劃進行獨立全民公投,脫離英國加入歐盟。
  • 法德政黨欲公投推動脫歐,歐盟面臨解體危機
    據英國廣播公司1月15號報導,法國巴黎的歐洲懷疑主義和德國的另類選擇黨正在國內崛起,他們要求政府效仿英國擺脫歐盟的控制,重新開始歐洲地區的自由貿易,並且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推動全民「脫歐」公投的準備。除了法德兩國,丹麥也是歐盟近期最值得關注的國家,丹麥人民黨已經開始學習「英國脫歐方案」,想要跟隨英國這位「政治老大哥」一起走,而各個成員國的脫歐傾向也引起了歐盟內部的強烈擔憂,畢竟法德兩國可是歐盟的主心骨,如果他們決心跟隨英國,那麼歐盟就要面臨解體危機。美媒當天也報導這個事件,並且調侃稱歐洲要送給本屆美國政府的最後一份大禮,因為川普一直希望歐盟瓦解。
  • 歐盟警告希臘:若不整改難民危機應對,可能被踢出申根區
    據《金融時報》報導,歐盟警告希臘稱,除非希臘在12月中旬前對難民危機回應進行整改,否則將面臨著著被暫停「申根免護照旅行區」資格。
  • 歐盟27國防長會在德國柏林舉行 德防長:國際安全局勢正面臨巨大挑戰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8月26日,歐盟27國防長會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此次防長會由自7月1日起擔任為期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主辦,重點議題包括馬裡局勢、地中海天然氣儲量、歐盟與北歐開展的合作等。
  • 英國脫歐沒啥大不了,其影響甚至敵不過希臘公投
    1出於政治考量的公投終成政治賭博1975年6月5日,工黨威爾遜政府執政時期舉行過一次公投。40年過去了,英國人為什麼再次舉行脫歐公投?執政的保守黨政府為什麼會冒退歐的風險,去搞一場政治豪賭呢?因此,假設即使脫歐公投的結果是英國留在歐盟,英國與歐盟也不會相安無事,仿佛什麼事都沒發生過。英國人向來是務實的民族,是有戰略意識和格局觀念的,雖然今天的英國已今非昔比,日不落帝國的光環早已失去了光輝,但英國人精神層面還是繼承了大英帝國衣缽,骨子裡的傲氣還是有的。
  • 英國:臨近「脫歐」 「歐盟旗」大幅減產
    英國一家旗幟生產商證實,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洲聯盟以後,這家企業所接歐盟旗訂單減少九成;英國國旗訂單近一年有所增加。「飛舞的顏色」是一家生產旗幟的廠商,供貨對象包括英國王室。以這家企業的約克郡北納爾斯伯勒工廠經理安迪·奧姆羅德為消息源,法新社17日報導,2016年「脫歐」公投以後,歐盟旗訂單數量減少90%,「我們發現訂單數量明顯下降。時代變了,我們的態度也變了……需求不復存在」。奧姆羅德說,英國國旗最近一段時期越來越受歡迎,去年夏天以來訂單增加大約75%。
  • 希臘媒體:歐盟對美示好,未必是要應對中國
    希臘「現代外交」網站12月20日文章,原題:歐盟和美國會聯手對付中國嗎? 英國《金融時報》稱,歐盟希望與美國建立新的全球聯盟,據說是為抗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於是,就有了歐美是否聯手對付中國的問題。歐盟委員會提出《歐盟-美國全球變化新議程》的草案文件,於12月10日至11日的會議上提交歐盟國家首腦。其中包括加強與美國互動,以應對中國帶來的「戰略挑戰」。布魯塞爾為何要如此明確地支持美國遏制中國的企圖?從前歐盟會避免這樣做,而是只強調與北京的貿易和其他關係。
  • 外媒:義大利公投失敗 或掀起新一輪脫歐風潮
    昨天義大利進行的一場公投讓歐洲屏住呼吸。如果公投衝擊波僅限於義大利自身,倒也還好,歐洲更擔憂的是它可能殃及整個歐盟,甚至點燃義大利退歐的導火索。
  • 歐盟出臺7500億歐元計劃應對疫情衝擊 希臘能得多少?
    中新網5月29日電 據希臘《中希時報》報導,當地時間2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向歐洲議會提交了一項總值達7500億歐元的復甦計劃,以應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重大危機。歐盟委員會稱,根據計劃,希臘有望從中獲得334億歐元的淨撥款,而其對該基金的貢獻總額為101億歐元,所以總收入為435億歐元。
  • 希臘歡迎歐盟提出恢復旅遊業路線圖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5月15日電據希臘《中希時報》報導,夏季旅遊旺季即將來臨,希臘對歐盟委員會在5月13日提出的恢復歐盟旅遊業的路線圖表示歡迎。希臘政府發言人佩薩斯在一份聲明中說:「希臘政府歡迎歐盟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旅遊和交通恢復指南的建議框架。」並補充說,這一框架的形成是各方努力的結果,希臘是第一個在歐洲公眾辯論中提出旅遊業恢復問題的國家。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短期內,歐盟各成員國的旅遊將以國內和歐盟境內遊佔據主導地位。
  • 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鬧劇
    10月1日當天,因為西班牙警方在制止投票時與民眾發生了一些衝突,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外事部門負責人勞爾·羅梅瓦揚言要去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告狀」,希望歐盟對西班牙政府「違反人權」的行為進行制裁。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獨立公投」非法,「公投事件」完全是西班牙內政,應該在西班牙憲法框架下解決。
  • 蘇格蘭「脫英」正式開始,先搞「諮詢性」獨立公投,歐盟也來捅刀
    在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當天,追求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領袖斯特金就走出了「脫英」第一步。她在當天發布的演講中表示,如果英國政府繼續反對蘇格蘭進行第二次獨立公投,將會先舉行一場「諮詢性」獨立公投。這意味著英國將不得不對面蘇格蘭的獨立建國訴求和由此引發的動亂,這對於剛剛脫離歐盟的英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噩耗。據路透社2月1日報導,斯特金在演講中表示,如果英國中央政府繼續否認蘇格蘭的選擇權,蘇格蘭民族黨將會對該問題進行檢驗,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舉辦一場「諮詢性」獨立公投。
  • 西班牙國王就「獨立公投」公開發聲了...
    在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兩天後,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Felipe VI)於當地時間10月3日晚7時對全國發表電視講話。
  • 義大利修憲公投是一場歐洲政治改革
    從當地時間4日7點開始,義大利針對憲法改革舉行全民公投,這一度被認為是歐洲市場上的又一個「黑天鵝」。  義大利實行兩院制,參議院和眾議院權力相等,每份法案在成為法律前,必須由兩院同時通過。這一「義大利特色」的兩院制設計,可能會讓待通過的法案在這兩者之間推來推去數十年,整個政治體系的效率被大大地犧牲了。這讓義大利總理倫齊的諸多社會經濟改革方案無法真正落實。
  • 對脫歐方案不滿,67萬英國民眾走上街頭要求舉行二次公投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1日報導,包括倫敦市長在內的約67萬英國民眾在倫敦街頭集會,要求就最終的脫歐協議再次舉行公投。隨著越來越多民眾和議員對英國政府的脫歐方案不滿,梅的首相地位岌岌可危。據報導,這次的示威由英國民間100多個基層團體合作舉行,獲得英國跨黨派政治團體的支持。參加這次集會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是2003年英國抵制伊拉克戰爭以來發起的最大規模示威。
  • 孫海潮:歐盟將進入收縮態勢
    在場議員手拉手齊唱「友誼地久天長」送別英國,歐盟英國脫歐談判首席代表巴尼耶則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今天是一個悲哀而又嚴峻的日子,對雙方都是一種削弱」 。英國脫歐公投本是時任首相卡梅倫為擴大執政基礎爭取選票,而進行的一次政治賭博,最終,卻演化為歐洲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政治災難。現實背景是歐盟近年來多重危機疊加,歐洲一體化建設處於歷史上最艱困時期。
  • 西媒稱中國在歐洲「擴張」、「分裂」歐盟?希臘駐華大使反駁|風向
    核心提示:1.大使表示,面對民粹主義等挑戰,不應減少民主,而是增加民主。在長時間的金融危機中,外媒鮮少報導希臘人民在困境中做出的巨大努力、犧牲和堅強意志,還有其為歐盟和歐元區的團結所做出的貢獻。在挑戰中,希臘人民的立場及其民主制度的回應就是一個鮮活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