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貴定縣,這裡在元、明、清時期,地理位置上處於湘黔驛道的主幹線上。特別是明代以來,都是朝廷和地方極為重視的戰略要道。
新添司全景及新添溪
從設置驛傳、兵站始,然後守御千戶所,繼而新添衛,最後升格為新添衛軍民指揮使司。
明代新添衛駐地在今貴定縣縣城,防區範圍相當於今貴定縣大部和平塘縣西北的部分區域。洪武年間新添衛領新添、小平伐、把平、丹行、丹平等長官司。
新添衛境內歷代大致設有驛傳鋪舍:新添(總鋪)、幹溪、甕城、新安、谷定。新添原稱「麥新」,為布依族語音譯、布依語「曼」的古音,意為「新村寨」。
民居
這裡如今依然保存當年土司衙門的部分遺址,包括宋氏土司的衙屬等。宋氏土司的祠堂屋基及院牆等大致保留當年的模樣,只是祠堂已經修建成一字排開的小平房。當年的城牆等建築材料推斷為今該村文化廣場的大壩石料。穿村而過的河流故名「麥新溪」,河邊平壩為當年苗族每年的「跳月」活動之地,所以俗稱「跳月溪」。
位於貴定陽寶山山腳下的土司衙門自元代以來叫新添遏蠻安撫司或者新添葛蠻長官司。「葛蠻」應正作「遏蠻」,意為遏制少數民族之意。此乃官方史籍誤寫。
新添葛蠻安撫司從設置之始就是由宋氏世襲土司首領,第一任安撫使是宋永高的三子宋勝。
元代時的新添葛蠻安撫司安撫使官階正三品。貴州的部落首領在歸附不同時期的中央王朝時,授予的官階職銜等級不等。元代授予新添司正三品為歷代最高,並不是以所轄領地大小和勢力強弱為標準,而是憑對朝廷的忠誠度和是否首先「奉正朔」而定,同時也因為宋氏首先克服「麥新蠻」而得以升格嘉獎。
值得注意的的是在兩個朝代交替之際,於土司而言,屬於中央的權力真空期,短暫佔據貴州的地方政權往往會授予當地部落首領相對更高的官銜。比如明清之間70餘年裡,孫可望、南明永曆政權也授予響應或者更高的官階職銜。於是這些土司通常會以前朝授予的最高級別印信號紙作為承襲土司職銜的依據。
宋代時自宋勝之父宋永高克麥新地既貴定以來,都是以羈縻州制的形式管理該地,授予宋永高經略安撫使之職。
朝廷派遣宋氏入黔,平定不服從中央管轄的貴州少數民族(那時候還沒有貴州作為地域概念的稱謂)。便許與「世有其土,世襲其職,世有其民」。
自明代以來,明廷為了平定盤踞雲南殘元勢力,首次重點從湖廣過境今貴州,調集大軍徵討元梁王,這條驛道便是當時人們稱之為「開一線以通往來」,簡稱「一線路」。
新添司公堂
貴州戰略地位顯得尤為重要,這條驛道以今貴陽為準,位於東邊的新添衛,作為拱衛貴陽,連接中央與地方的戰略要道,從設置千戶所一步步提升為新添衛軍民指揮使司便是很好的證明。
至入黔始祖宋景陽以來,一步步通過安撫或者徵討,使得當地民眾臣服於其統治之下,當然在當地具有一定勢力的原住民也會按原來的地盤設立長官司等。所以其所轄土司並不一定為同姓,例如蔡家當時在水東多個地方世襲土司。
元代時的新添葛蠻安撫司設置一名流官,蒙古名達魯花赤,副使、僉事、經歷、知事各一員。雖然建制是這樣規定,但不一定完全按編制執行。
新添安撫司故地如今也還是以宋姓為主,2011年宋氏一族曾經在此舉行過隆重的祭祖儀式。
新添司山頂
原先的古井已改作灌溉和平時清洗物品的水源;飲用水源則是離新添司約2000米的後山引來的天然泉水。
土司衙署內景
好客的土司衙門現主人用山泉水衝泡一杯綠茶,水質優良,口感極佳,燒水用的水壺多年也不積鍋垢。
新添司衙署
寨子對面尚有一口老井,寒冬臘月雙手伸進去感覺不到絲毫寒意。
由於宋隆濟和蛇節對抗元廷,雖然聲勢浩大,持續數年,最終歸於失敗。這件事情也是宋氏從此一分為二的緣起。
宋隆濟侄兒在此事件的晚期,獨走京師,願意協助朝廷平叛,同時捉拿宋隆濟。此君名叫宋阿重。
新添司古民居
宋阿重後裔世襲今烏當等地土司職;宋隆濟後裔則世襲貴定等土司職。烏當宋氏歷來以雲錦莊為祭祀點,主要是劉淑珍、宋欽墓等;貴定宋氏則以新添司為中心進行祭祖活動。
價值不菲的香案
歸附明廷宋氏新添土司仁貴;宋鴻基於順治年間歸附清廷;清光緒三十二年革除。現在遺存當年土司衙門和祠堂。土司衙門所屬今宋氏一脈遠走他鄉的約50餘人,多為學業有成而在外置業安家。
新添司宋氏土司政權的創始人是宋永高,也是歷代土司官職最高的土司首領,第一任安撫使是宋永高的第三子宋勝, 族名宋都勝。宋元時期的新添葛蠻安撫司安撫使,為正三品。 宋元時期的新添葛蠻安撫司,「隸湖廣行省,領八州一縣一百二十二蠻夷長官司,」直到明洪武四年才降為新添長官司,長官為正六品。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革除,歷經了南宋、元、明、清四朝,延續了770餘年。
新添司宋氏與喇平司、草塘司、麻哈司、樂平司、小平伐司宋氏都同屬於水東宋氏入黔始祖宋最陽的後裔,而且關係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