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愛指的是什麼?相親的陌生人?還是沒有絲毫愛情參雜的熟人?兩者的定義其實完全不同,我想換個層面問題來看待一下這個問題
你會和陌生人結婚嗎?
有人會說,結婚的不很多都是從陌生到熟悉嗎?
愛情和結婚本身似乎並沒有硬性的關聯,只是愛到真切升華為共同步入婚姻殿堂,這只能算是一個階段,很多人都認為既然相愛就該成為彼此的歸宿,彼此的依靠,豈知,生活上的很多瑣碎卻也成為了打垮這段婚姻或者說這份情感的催化劑。
古人講合久必分,或許用在感情上也是行得通的,為什麼會分?我想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因素:
習性
了解得不夠透徹,甚至很多時候都是以好的一面在相互面對,這樣的結果最終只是增加了好感度而已,但結婚後不同,朝夕相處,從黃昏到日暮,從計劃到變化,幾乎所有事情都在共同參與,吃象睡相諸如此類的,甚至還有可能還有某些怪癖之類的,這些會在一般場合下展現嗎?顯然是不會的,因為這個時候還不是家人,還不是自己人。
那麼,有人說,都已經是自己人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相互容忍的,沒錯,但有這麼句歌詞「誰先不愛誰先離開」,套在生活情節中便是,誰先忍受不了誰先離開,有些事是有底線,根本難以容忍,這或許也是近年來離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態度
有多少人婚前是個性凸顯,婚後卻變得像另外一個人似的呢?
其實有很多,為什麼呢?還是那句話,沒把你當外人看,如此便展現了最最真實的一面,那是一种放縱,一種隨性,但有時過於大度,卻也引人反感。此時,態度就顯得極其重要,是接受對方的所有,還是側面婉言坦白?無論怎樣其實都會產生隔閡,因為疑心和猜忌是人之本性。
關係
千古難題,家庭關係,這個關係包含了所有親人以及七大姑八大姨,而這些關係處理起來是非常難的,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好則好,不好則是變成「我憑什麼要那樣……」之類的思想產生。
遷就,這個詞,眾口難調。
但說到底,結婚的根本目的是合成一個新的家庭,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新家庭,要做到這些是需要思想準備的,那麼在做好準備之前,足夠深的愛情能夠抵擋這些的侵蝕嗎?這仍然是個坎,換句話講,如果彼此是陌生人或者不相愛之人,會願意去接受這些嗎?
想必如今結婚的目的更多的是因為年紀以及家裡長輩的催促,您說是嗎?
所以,你會願意為了結婚而嫁給一個不愛的人嗎?
不會,但也會,本身就存在矛盾,就看如何去接受,或者說願不願意去開始接受一段新的人生。
結婚是人生的選修課,而非必修課,你可以選擇不結婚,但是你應該要去懂得為何不願意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