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CREATIVE PIONNEER LIST \\\ 觀點
# 燈光設計 # 商業設計 #藝術思維 #
「我喜歡光,無論自然光或是人造光,往往是觸發空間氛圍的一種感動。凝視著池裡的粼粼波光,盯著淺池裡一路跟隨移動的明月,在那種清冷的夜裡,藉著光彷彿聆聽到大地輕輕的脈動及自然的節奏。
—— 袁宗南James Yuan
袁宗南
臺灣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品伊國際創意美學院夢想導師、北京清華大學工學博士、臺灣中原大學室內設計所教授、臺灣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袁宗南的設計理念
「我們在英文詞彙「design(設計)」的意思裡,「de」的前綴意為「分離」,而「sign」是一個「框」。而組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要打破一個框,不斷突破原有的界定。而我們現在的設計,特別是中國的設計,原來的那個框已經不見了。」
對燈光的新認知
光不止是照亮黑暗,更多的是在解決民生本質的問題,促進商業運營模式,帶動對人文的關懷。作為設計工作者肩負著不止是美學,更多的是一份責任。
「照明應該與科技智慧作結合,配合人的使用模式,決定燈具使用模式,「人越多,燈越多;人越少,燈越少。」如此才能減緩能源的浪費,體現現代人應該具備的世界公民態度。」
夜間燈光的概念
夜間燈光的概念,只是白晝生活再延伸人類夜間的活動模式,從熱鬧到寧靜到沉寂都可藉夜間燈光來表現。融到文化與藝術的境界在犯濫的人造光年代,我們要透過環保及有機概念妥善我們對人造光的使用。」
作品賞析
▼
〔 高雄慈濟講經堂 〕
時間:2012年
高雄靜思堂講經堂為全臺最大的佛教室內講經空間,最高可容納2500人。照明設計取至蓮的意向,利用光與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潔,具備「出淤泥而不染」菩薩德性。在室內結構如同蓮花花瓣包覆的講經堂裡,利用投光展現建築所賦予的生命感。整體如同由菩提新芽生命的延伸,創造到講經堂所要給人智慧的增長。
運用講經堂結構顯現出「菩提林立同根生」的設計。燈具上運用復金屬與LED及LED光纖三種光源特性,展現不同層次語彙。在以ERCO控制系統做整合為整體使用環境創造不同的燈光場景。
在信仰與空間中展現燈光設計的奧妙,由深入佛法中取得兼具功能與智能的照明設計手法,達到佛法中所提「有我」到「無我」;在配置上更需結合建築本體語彙將燈具隱藏,以見光不見人的設計手法呼應佛法中的從「有相」到「無相」。
〔 世界博覽會 山水心燈-臺灣館 〕
時間:2010年
照明設計為了使夜間的臺灣館能與日間有著不同的表情,並延續日間的建築意象,以搭配建築設計主題「山、水、心、燈」為主軸針對山、水、心、燈部份皆有著墨。
將外觀照明內涵與內部展覽的七大內容「山水劇場、點燈水臺、臺灣之心、臺灣之窗、心靈劇場、城市主題廣場、城市藝廊」 等臺灣文化相呼應。期待能夠使夜間的臺灣館更有氣質與氣度。
〔 西安大雁塔景區 〕
時 間 :2002年
在燈具選擇上,是唐朝的燈籠跟書法相結合。 在9級大水池內按裝上水底LED燈,燈具排列方式以秦俑作戰陣勢為圖形。白天,水波映照著天光雲影;夜間,點亮的燈具由水池底散發出淡淡的光來,磅礡的陣勢,為大雁塔北廣場更添一份歷史的榮耀。
大雁塔北廣場每到特定的整點時間,音樂噴泉表演就會開始。每看完一場10分鐘的秀,都會有50分鐘時間在等待下一場整點的表演,這時人潮聚集,帶動周邊商鋪的生意,燈光就亮得有意義。
用文化的根留住民眾,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袁宗南的這個照明經濟學理念萌生於他在德國慕尼黑的求學時代,最終在大雁塔得以實現。
從2004年大雁塔北廣場景區建成開放,過去13年,這裡的燈光夜景吸引著多達1.2億人次的遊客前來觀看。
除了燈光本身絢麗多彩,更重要的是整個設計平衡了環境、美學以及人文三者的關係,同時滿足了當地居民、政府、遊客需求,這樣整個燈光才能久亮不衰。
內容來源:部分內容來源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官網、A963設計網、VIVID躍然
GLOBAL CREATIVE PIONNEER BILLBOARD ,
GLORY & DREAM.
官方網站 www.cpca.hk
官方微信ID. cpcahk
投稿 E-mail. info@cpca.hk
Copyright © 2016 CPCA. 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