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現代人講究的是自由戀愛,自由過頭了,離婚率和出軌率就開始節節攀高。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爺爺奶奶們往往是結婚當天才能看見對方的模樣,卻能過上一輩子呢?
首先,老一輩人是先結婚後戀愛。那個年代正處於自由戀愛和媒妁之言的交接點,那個年代大家對西方國家的自由和開放思想還沒有完全接受。應該說那個時候大家都還很害羞。加之當時大部分人還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錮。雖說是可以自由戀愛,但是要是戀愛多了,就會被人說此人不正經。
王奶奶和張爺爺就是年輕時在一個工廠上班,由車間主任保媒,兩個人相戀結婚了。王奶奶說她們那時候可不像現在的小年輕可以在馬路上勾肩搭臂的,那時候她和張爺爺去看電影都不好意思一同走路。都是前後拉開2、3米的距離。如果想要說點什麼事情就快走幾步趕到前面的人身邊趕緊說事,說完就馬上退回去。就怕碰到熟人。到了電影院,才敢並排坐下但是也不敢有半點兒逾矩的動作。就怕被人說閒話。那時候好在都是介紹認識的,相對來說也是知根知底兒的。所以只要介紹認識後出去溜達過兩回基本上也就定了。即使性格不合也是慢慢磨合了。輕易不會提分手。因為兩個人已經出去溜達過了,大家都知道了,要是分手了,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不好在找了。大家會覺得這個人花心的。
其次:爺爺奶奶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壓力沒那麼大。雖然很多時候過得很艱苦,可是大家都一樣呀!你家沒有冰箱彩電,我家也沒有這些。你騎自行車上班我也是騎自行車上班。家家的孩子們都是吃著玉米餅長大的。既不用羨慕別人家,也不用自怨自哀的。大家都一樣沒有那麼大壓力了,自然幸福指數也高了。也就沒有人會葉公好龍了。
劉奶奶和李爺爺結婚時什麼都沒有。那可真是白手起家。那個年代,公共汽車的線路也不像現在這樣四通八達的。劉奶奶每天早晨上班要倒三趟車。因為孩子小,每天還要抱孩子去幼兒園。劉奶奶說,看你們現在年輕人多享福,我們那個年代小孩子的衣服也少。每天下了班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飯。晚上吃完晚飯,把孩子哄睡了還要把孩子的衣服洗出來。一天不洗第二天孩子就沒有衣服。那個時候哪有洗衣機呀!想都不敢想。家裡每個月少有的細糧(大米白面)平時都不捨得吃,得留給孩子和老人吃。那時候雖然苦,但是可有奔頭了。和李爺爺很少吵架,也沒哪精神頭吵架了。就想著努力攢錢買臺縫紉機給孩子和老人做衣服。
再次: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大家把禮義廉恥看得極重。那個年代誰家的媳婦要是不孝敬公婆,脊梁骨是要被撮破的。誰家的男人要是花心出軌,不光是本人會被議論。就是全家人在眾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那個年代雖然信息不像現代這麼發達。但是茶餘飯後,人們沒有事情了,誰家要是出了類似大逆不道的事情,那是會被人議論死的。
李奶奶年輕時有個女同事,因為沒有把持住自己,和別的男人發生了關係,結果東窗事發後。不堪輿論和家人的壓力竟自殺了。而和她一起偷情的男人,也背井離鄉了。
那個年代之所以離婚率低,小編覺得1、人們的自律性很強,知道自己是已婚的身份就不會和異性有任何曖昧。
2、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工作和家庭裡了解兩個人不一定相識多久,但是結婚後都會收斂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對待伴侶都是相親相愛的。
3、能夠包容彼此的家庭。尊老愛幼,身邊人的正義感十足。群眾都在監督每個人的道德品行。
4、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律。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不光是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更要讓自己的家人挺胸抬頭的在眾人面前。
親愛的網友們你們是怎麼看待爺爺奶奶們的愛情?歡迎評論區裡留言吐槽。
(註:本文內容的真實性以考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