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賽季的孫興慜,有兩個瞬間,讓人難忘。一個是對陣伯恩利時,那記「千裡走單騎」,上演了一粒曾經亞洲球員連想都不敢想的進球;另一個是對陣切爾西時,「詭異蹬踏呂迪格,紅牌停賽三場」,展現了好似剛出道的「愣頭青」一般——「很傻很天真」的滑稽搞笑一幕。
天使與魔鬼,兩種不同的人設,在韓國天皇級球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起初,我非常不理解第二種人設的孫興慜,作為一名職業球員,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怎麼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莫非孫興慜真的是一個隱藏極深不為人知的歇斯底裡症患者?
這真是咄咄怪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當我看了熱刺的紀錄片《孤注一擲:熱刺》,看到穆裡尼奧訓話那一幕,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熱刺主帥穆裡尼奧的「鍋」啊。
影片中,穆裡尼奧就像個「教唆犯」一樣,對著一眾惶然不知所措的「小迷弟們」慷慨陳詞:「我發現一個問題,我發覺你們都是好人,好孩子,但是,這樣是不行的,你們必須得學『壞』,當然,我是指在球場上,90分鐘之內,你們必須得表現得像個『混蛋』一樣,懂麼?」
作為「小迷弟」中最痴迷的那一個,孫興慜不光聽得入神,而且此後的一系列表現證明,他真的是在身體力行,所以才有了本文開頭所講的那兩幕經典瞬間,孫興慜的確踢出了那種狠勁,而且居然是兩種。只不過,一種「狠」,讓我們看得心曠神怡,大呼過癮;另一種「狠」,讓我們看得心驚肉跳,啼笑皆非。
這裡,我們不從體育道德的角度,去討論孫興慜的傷人事件,如果非要找個理由,只能說孫興慜表現得太過投入,代入感太強,真把對手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他只不過是單純地想贏。
從這個角度來講,孫興慜又有什麼錯呢?足球本來就是一種雙方身體接觸非常頻繁的運動,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拼爭到底,有時候腦子一熱,什麼都忘了,也算情有可原。但是,對於孫興慜這個級別的運動員來說,還是要適當從緊張情緒中抽離出一點兒才好,因為表現太過了,對於整個團隊,並無半點好處,孫興慜的紅牌不光令熱刺那一場比賽喪失了翻盤的可能性,三場比賽停賽,更是讓熱刺接下來的排兵布陣捉襟見肘,並因此吞下苦果。
說到這裡,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似乎有必要拿出來討論一下,2019年,孫興慜總共拿到了三次紅牌,就在穆裡尼奧接手球隊不久前,孫興慜剛剛在對陣埃弗頓的比賽中,鏟斷了戈麥斯的腿,事實上,孫興慜早有「前科」,也就是說,穆裡尼奧用來激發全隊士氣的講話,到了孫興慜這裡,反而起了「火上澆油」的反作用。
或許,對於孫興慜,他應該更多聽取的是穆裡尼奧另一項建議,在更衣室裡,穆裡尼奧不止一次對球員們大喊:「Calm!Calm!……」孫興慜恰恰需要的是一種冷靜。
但不管怎麼說,以孫興慜為代表的一眾熱刺球員,能夠聽得進去穆裡尼奧的建議,是一種好的現象,一支鋼鐵之師,從來不是憑空而起,是需要一點兒一點兒從打造根基開始,並不斷加以淬火,鍛造,反覆磨練心智,讓球隊真正成為一個整體,每名球員都能甘於為球隊奉獻。
同時,因為球員個體的差異性,每一名球員都需要輔以不同的手段,加以悉心調教。因為足球雖然是一項團隊運動,卻從來離不開個體的天賦,能否最大程度發揮每一個個體的作用,會決定這支球隊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很多不明就裡的球迷朋友,會以為當教練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誰又能想到即便是「最聽話」的王牌球員,依舊需要找出最適合的方法來幫助其提高華。
穆裡尼奧具體採用了些手段來幫助孫興慜,我們不是很了解,不過,自從「呂迪格事件」之後,孫興慜在場上的動作收斂了很多,甚至在一次比賽中因為「回防不積極」,被隊長洛裡當面責罵。當然,這是一句調笑,不必當真,可是,有一項統計卻比較有說服力,從那兒以後,孫興慜各項賽事18場比賽,沒有拿到哪怕一張黃牌,犯規數也僅僅只有14次,場均還不到1次。
穆裡尼奧由衷地喜歡孫興慜這名球員,因為他天生的「狠」勁兒,對於韓國天王的關懷可謂無微不至,聽說,狂人正在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學習韓語,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用球員的母語和其進行交流,以便能夠深入了解球員的心理狀態,可問題是,熱刺只有這一名韓國球員啊。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穆裡尼奧為了知己,做教練,能夠做到這份兒上,我們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