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在北京奧眾冰上運動俱樂部舉行的「戰馬杯」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冰球錦標賽(CUHL)(陽光組)決賽中,黑河學院隊和哈爾濱體育學院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賽事。黑河學院隊憑藉著加時賽最後30秒的一粒進球,以3比2力挫哈爾濱體育學院隊,以全勝的戰績奪得冠軍。哈爾濱體育學院隊、河北傳媒學院隊、清華大學隊、北京大學隊、哈爾濱學院隊、重慶科技學院隊、中國人民大學隊分別獲得2至8名。
以上視頻為《冰球那些事兒》在陽光組小組賽期間,主持人舜天對黑河隊教練及兩位球員代表的採訪。
另外,在7日結束的公開組決賽中,首都體育學院代表隊以全勝的戰績奪得冠軍。河南理工大學隊獲得亞軍,安徽新華學院、吉林體育學院、煙臺大學和天津外國語大學分別獲得3至6名。
與去年的首屆賽事相比,本屆比賽無論是賽程賽制,還是參賽選手,都有了明顯的變化與完善。同時,整體競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使得比賽更加精彩,更具觀賞性。
從賽程賽制來看,去年參賽隊伍分為專業組和陽光組,今年為了吸引更多熱愛冰球運動的大學生參賽,在保留去年陽光組的同時,將去年專業組報名範圍擴大,並更名為公開組。
從參賽選手來看,為鼓勵各球隊的參賽積極性,本次比賽延續了去年男女混合報名的方式,但男女報名比例有所調整,公開組每支隊伍女隊員的報名數量,由去年的最多5名增加為10名。這有利於增強隊員間的協作精神,展示青春時尚、團結奮進的當代大學生形象。
從賽事進程來看,本次比賽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競技水平顯著提升。本次賽事各支球隊間的實力更為接近,場上對抗更為激烈,整體競技水平比去年有了明顯提升。這具體表現在:大比分的場次明顯減少,有多場比賽進行加時,三場出現「金球致勝」,安徽新華學院隊與煙臺大學隊最終只能通過射門賽決定勝負。這些賽事的增多,增加了比賽的懸念,提高了觀賞性,讓比賽更加好看。
區域化推廣初見成效。從參賽隊伍來看,本次比賽的學校(隊伍)共有15所,與去年參賽隊數持平。但從省份上來看,繼去年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參賽之後,今年重慶科技學院成為長江以南球隊的又一支代表,這預示著我國冰球運動的推廣,在區域化分布上初見成效,有助於賽事進一步的擴大與普及。
東北球隊實力強勁。冰雪大省黑龍江此次有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學院、黑河學院3支球隊參賽,其中, 2支隊伍進入了決賽。另外,來自吉林省的吉林體育學院也晉級4強,顯示出東北球隊開展冰球運動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強勁的實力底蘊。
北京球隊成為中堅力量。北京作為我國冰球運動開展得較好的地區之一,此次有5支球隊參賽,成為賽事的中堅力量。其中,首都體育學院獲得了公開組的冠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這三家我國最具聲譽的高校參賽,很好地體現了「體教融合、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
高水平運動員成為球隊水平提升的關鍵。首都體育學院隊核心馬一凡今年完成了個人在CUHL的首度亮相,並與成名已久的天才少年任正奇形成搭檔,組成本屆賽事最為矚目的鋒線組合。除此之外,該隊今年還加入了多名實力不俗的冰球特招生。超強實力使得球隊最終獲得本次賽事(公開組)冠軍,馬一凡獲得(公開組)最佳球員。
更多媒體進行了報導與直播。本次比賽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專業媒體的深度合作。賽事期間,央視《冰球冰球》欄目和更多冰球及短視頻自媒體常駐會場,及時進行現場報導,在宣傳形式上,由以往文字為主轉向「文字+視頻」的形式。同時,還加強了多渠道、多平臺的媒體合作,新華社、人民網、騰訊、新浪、搜狐、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新京報、菁體育、中冰雪網、PP體育、北京頭條、冰球那些事兒等多家媒體對賽事進行了跟蹤報導。
隨著比賽的圓滿落幕,大學生冰球運動如何進一步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體育事關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實現這一任務,學校作為責任主體,不僅要促進大學生學會基本的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更要發揮育人功能。具體到冰球運動,各個學校在積極開展、推廣、普及的同時,應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在體教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全國大學生冰球錦標賽的舉辦,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一方面可以實現學校體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價值,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通過國民教育體系,培養、發現優秀競技運動員的價值。這個賽事開創了國內高等教育階段校級冰球賽事的歷史,對於校園冰球運動開展及國內冰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