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還真有點道理。上周三周四持倉英科轉債承受大幅回撤,周五忽然收到一條安慰簡訊:
我居然打中新股了!天啊,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打新股中籤!趕緊登陸華寶帳戶去看,裡面果真有500股科拓生物躺著。
打新股我參加了10多年,一直都沒中過,心灰意冷,記得就申一下,不記得也就算了。最近註冊了華寶的帳號,華寶有預約申購新股和新債功能,一次性可以提前申購好多隻新股、新債,不用每天登陸帳戶點擊,方便很多。於是新股新債,我都改為在華寶申購。沒想到換了華寶申購之後,這個只有5000元市值的小號居然為我帶來了人生第一籤!莫非真是樹挪死人挪活?
老不中籤的朋友,不妨也換個券商試試。華寶證券等3家合作券商開戶,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開戶」即可獲取優惠開戶連結。
可能有些讀者打新是從可轉債打新開始的,對股票打新不太了解,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所謂股票打新,就是新股發行上市前進行申購,上市公司對所有申購者的申報進行抽籤,中籤的就能以發行價得到新股,新股上市後若股價表現好,就能賺一筆。A股發行一二級市場存在巨大價差,基本上新股中籤都能賺錢,上市首日暴漲44%是常態,首日之後往往還有N個漲停板。今年最賺錢的新股康華生物,發行價70.37元,上市首日上漲44%後,接著連續19個漲停,最高漲到659.97元,中一籤的利潤,達到驚人的24萬元。
打新股如此暴利,怎樣申購新股呢?首先你要有一個股票帳戶,其次你帳戶裡要買有股票。可轉債打新與股票打新最大的不同是,可轉債是無市值打新,只要有股票帳戶即可申購,而股票是市值申購,必須帳戶裡有股票市值才可以申購。你要申購1萬元新股,那你的帳戶裡也得先持有1萬元的股票。
這個市值,最低要1萬元起,而且深交所、上交所的股票市值是分開計算的,申購深交所發行的新股,那得持有深交所發行的股票市值,申購上交所發行的新股,那得持有上交所發行的股票市值。市值的多少,是以T-2日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市值計算。遺憾的是,只有股票才算市值,基金、可轉債均不算市值。若可轉債也能算股票打新市值,現價105元以下的可轉債,估計就地暴漲10%。
深市以500股為一個中籤單位,滬市以1000股為一個中籤單位。由於中籤的最小單位恆定,股本越小發行價越高的股票,中籤獲利最大。如上交所發行的京滬高鐵,發行價4.88元,發行量62.86億股,中一籤是1000股總值4880元,上市首日開盤漲43.24%,以首日計僅賺2110元。而深交所發行的康華生物,發行價70.37元,發行量1500萬股,中一籤是500股總值35185元,上市首日漲44%,首日即可賺15481元,是京滬高鐵的7倍多。
打新股與打新債比較,打新股的優勢是單籤收益大,動輒收穫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但要持有老股才可以參與,存在新股上漲而老股下跌的風險;而打新債的優勢是無需市值申購,中簽了才交錢,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風險,但單籤收益小,一般中一籤才賺兩三百元。可見,無論在哪裡,風險與收益總是呈正比例關係。
那麼,股票打新與可轉債打新,哪個中籤率更高呢?
試以最近一隻轉債銀信轉債,與我中籤的科拓生物比較。銀信轉債中籤率是0.0028%,即10萬分之2.8;科拓生物是0.0219%,即萬分之2.19。這麼看來,好像可轉債更難中籤?未必。
很多人以為10萬分之2.8的中籤率,就是10萬個人裡才有2.8個人中籤,這是慣性思維帶來的誤解。10萬分之2.8的意思,是每10萬個配號能中2.8籤。滬市每1萬元市值可獲得一個配號,深市每5000元市值可獲得一個配號。
同理,科拓生物萬分之2.19的中籤率,是一萬個配號裡能中2.19籤。我這次科拓生物中籤,深交所一共給我配了16個號,意味著我有8萬元的深市股票市值。起初,我以為我是憑著華寶新帳號裡5000多元市值中籤的,後來發現是深交所把我多個券商帳戶的市值合併計算了。新股申購,同一身份證下有多個帳戶申購的,僅第一筆申購有效,但多帳戶的市值合併計算。
可轉債10萬份之2.8的中籤率,聽起來很絕望,實際上沒有那麼誇張。因為,只要我們每次都頂格申購,你就能無成本獲得1000個配號(見上圖安井、湖鹽、龍大、欣旺轉債申購),因而10萬分之2.8的中籤難度被「誇大」了1000倍。若以戶為單位計算中籤率,經過換算是2.8%,即每100個帳戶能中2.8籤。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新股萬分之2.19的中籤率打了十年才中第一籤,而可轉債10萬分之2.19的中籤率,反而一年可以中好幾籤。
顯然,新股中籤要比轉債中籤難得多。就拿我中籤的這個科拓生物來說吧,萬分之2.19的中籤率,若想100%中得一籤,1萬個配號*5000元/配號,再處以2.19,粗略計算至少得有2283萬元深市股票市值。我這8萬元市值,16個配號打中一籤,和廣東高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差不多,都得祖墳冒青煙。
所以,可轉債打新,不要市值,不要預交款,中籤率還比股票打新高,這等好事堪稱一項韭菜也能享受的普惠性金融政策了,且打且珍惜啊!
以上所述為本人投資思想記錄,非投資建議,請勿照此投資,否則虧損自負。
作者:錢公子
自媒體:錢公子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