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雖然疫情對土耳其打擊也很大,但是也是土耳其收穫頗豐的一年。從年初在利比亞搞事,到後來開放難民威脅歐盟,再到9月份支持亞塞拜然打殘了宿敵亞美尼亞,土耳其給國際社會表演了一出出好戲,埃爾多安無疑是總導演。如此的上躥下跳,那麼土耳其的實力究竟如何呢?
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
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在極盛時,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光是坐著收過路費,就把歐洲人逼得只能到海上尋找新航路。近代以來,奧斯曼帝國被西方列強打殘,最後失去了90%的領土。奧斯曼僅剩下的土耳其目前國土面積是78萬平方公裡,人口有8300萬,主體民族是突厥人與東羅馬帝國遺民的混血後裔。
雖然一戰以后土耳其被拆分,但是仍然保留了小亞細亞和歐洲東部的伊斯塔布爾,這樣土耳其還是橫跨歐亞大陸的樞紐。從地理位置上看,土耳其緊鄰黑海,黑海對岸就是強大的俄羅斯。中東地區的人想要進入歐洲,向北需要跨越高加索山脈,向南則是被地中海阻隔,因此通過土耳其進入歐洲最方便,土耳其是歐亞大陸的樞紐。
對於俄羅斯而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被北歐國家封鎖,西南面的黑海倒是能夠出去,但是必須要跨越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峽。歷史上俄羅斯為了爭奪出海口,與土耳其打了幾百年,發生了10次俄土戰爭,但是仍然無法控制土耳其。歐洲想要插手中東事務,需要拉攏土耳其,俄羅斯為了出海口,也要跟土耳其保持良好的關係,這讓土耳其炙手可熱。
中東地區的經濟一哥
說到土耳其的經濟,就不得不提埃爾多安,1954年出生的埃爾多安,很早就知道利用宗教來打造自己的形象。他在1999年的時候,他發表了一些宗教相關的言論,結果被土耳其政府逮捕,軍方還禁止他參加選舉。雖然只是坐了幾個月的牢,但是埃爾多安得到了廣大保守派的支持,土耳其在2001年遇到了經濟危機,軍方控制的政府無法收拾殘局,埃爾多安所在的政黨在2002年的選舉中大勝。
埃爾多安上臺後,取消了很多落後的經濟法規,還進一步向歐盟靠攏,大量的歐盟投資者來到土耳其。從2003到2013的十年間,土耳其GDP一舉從3118億美元增長到9506億美元,雖然有很大部分是土耳其裡拉升值帶來的,但是實際的GDP增長也有64%,遠高於同一時期的歐盟國家,按購買力計算的人均GDP也接近歐盟平均值的60%。
土耳其有較強的工業基礎,能夠製造並出口很多工業產品,例如該國的Vestel是歐洲最大的電視生產商,在2006年的時候,歐洲市場四分之一的電視機都是這家廠商製造的。除了電子產品外,土耳其的服裝行業也有140億美元的出口額,其中7成以上是出口給歐盟國家。此外土耳其也有出口大型貨車以及火車的能力,甚至包括動車組列車。
2015年,土耳其還生產了超過130萬輛汽車,其中近80%用於出口,是世界排名第十四的汽車生產國。汽車產業需要完整的零部件供應商和產業鏈,這些土耳其都具備,而且在2016年,土耳其首次出口汽車超過100萬輛,很多汽車遠銷歐洲各地。伊斯坦堡每年舉行的汽車零部件展會,是世界第四大汽配展,會吸引很多汽車廠商參加,這也反映了土耳其的汽車製造實力。
除了汽車產業強勢外,土耳其的軍工企業也有一定的規模,並且在2014年的軍火出口額達到16億美元,實力不容小覷。除了製造常規武器外,土耳其還跟美國聯合製造先進的F35,這自然是土耳其自身工業實力支撐下才能實現的。強勢產業上還有一點,那就是土耳其的基建能力,土耳其不僅自己搞基建,還能出口到世界各地。在2020年的國際市場的承包商排名中,土耳其佔據44家,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的74家,土耳其的建築公司經常跟中國企業搶生意。
當然土耳其經濟也是有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埃爾多安上臺後,土耳其的貿易赤字持續擴大,已經從2002年的6億美元達到了2013年的580億美元。十年時間擴大了近百倍,為此埃爾多安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近幾年土耳其貨幣裡拉更是一瀉千裡,民眾的財富被多次洗劫,一些高淨值人士也紛紛轉移資產,加重了土耳其的經濟負擔。
2018年,土耳其GDP為9000億美元,年出口額達到了1700億美元,這一成績比歐洲強國英、法、德還是差很多。埃爾多安執政的時間年,因為接受了一些歐盟國家的產業轉移,發展了一段時間,但是終究因為無法掌握高端製造業,整個經濟基礎還不是那麼紮實。不過雖然比不過歐盟三強,但土耳其還是能吊打中東國家,在中東的頭把交椅還是比較穩固的,從規模和人均來看,在中東都處在不錯的位置。
火藥桶上的軍事強國
實際上土耳其軍隊實力並不弱,目前土軍有陸、海、空、憲兵和海岸警衛隊五個兵種,總兵力達到了64萬人,在北約成為僅次於美軍的第二大軍隊。這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陸軍了,目前有40萬人,包括4200輛坦克、3000門火炮,以及各種地空飛彈以及無人機設備。雖然陸軍規模大,但是裝備並不先進,例如坦克大多是50年代的M48,這些落後的裝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軍的戰鬥力。
可能是因為地中海很多海域被劃給了希臘,而缺少領海,土耳其的海軍在三軍規模中是最小的,只有5.3萬人。土海軍主要作戰艦艇只有23艘,其他包括巡邏、海岸作戰艦艇和潛艇等120艘,只是一隻小規模海軍。反倒是土耳其空軍有6萬人,各種戰機達到了600架,雖然目前大多是第三代防禦型戰機,但是已經足以威懾周邊小國了,打擊一下敘利亞和利比亞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土耳其軍隊似乎跟埃爾多安並不對付,土軍一直自稱是世俗化的守護者,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軍方發動了四次成功的政變,經常把文官政府趕下臺。對於埃爾多安流露出的保守主義傾向,土耳其軍方早就開始注意了,不僅在1999年將他逮捕入獄,甚至軍方試圖在2016年發動政變。因為最後政變被挫敗後,大批的軍方高層遭到的清洗,自此土耳其軍隊也被埃爾多安政府嚴格限制。
目前土耳其軍隊規模雖大,但是也面臨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國產能力不足,而只能大量依靠進口先進的裝備。之前土耳其還雄心壯志的想要自研五代戰機,也因為自身實力不足而放棄,只能求助於美國提供F35。除了裝備國產能力差以外,土耳其軍隊的戰鬥力也一直被質疑。例如在2018年跟庫德人作戰時,土耳其出動了50輛從德國進口的豹2坦克,結果被打掉了10輛,土軍也因此損失慘重,軍隊戰鬥力不足也暴露無遺。
從表面上的數字來看,土耳其有著北越第二大軍隊的規模,2018年軍費開支195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5位,但是比世界軍事強國還差很多。不過還好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優越,軍事強國都不會真正對其產生威脅,美俄兩國都爭相討好。所以在面對希臘、敘利亞、利比亞和埃及這些弱國時,土耳其能夠表現出很大的自信,即使是在中東這個火藥桶上,土耳其也是軍事強國的存在。
總結
埃爾多安上臺後,土耳其的經濟和軍事雖然有一定成長,但是因為自身實力有限,跟世界強國還是相差甚遠。目前土耳其只能對中東的小國構成絕對的優勢,但是面對歐洲傳統的強國時,並沒有大多的話語權。雖然實力有限,但這絲毫不影響埃爾多安的上下其手,他懂得用各種方式刷存在感。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不把自己國內的經濟搞好,還總想著去別人家搗亂,那麼指不定哪天就陰溝裡翻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