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調侃貧道新版
《棒!少年》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一群困境少年如何通過棒球撫平自己的來處,找到自己的歸處。
2015年,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辦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
他從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招募了十幾個7到10歲困境少年,他們大多是留守兒童和孤兒。
孫嶺峰想用10年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參加國家、國際比賽,成為職業選手,或是作為體育特長生走進大學。
最壞也可以留在強棒天使隊做教練,擁有一份工作,改變自己既定的、難以改變的命運。
2017年10月,紀錄片導演許慧晶走進基地,開始記錄這個故事。
2020年7月,《棒!少年》獲得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豆瓣評分一度高達9.3。
當時,電影放映結束後,全場數百名觀眾的掌聲持續了足足五分鐘,映後訪談時,導演許慧晶落了淚。
12月11日,《棒!少年》在全國上映,與有限的排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遠遠超過同期影片的上座率。
一位觀眾看過影片後在影評網站上寫道:我會牢牢記住最後一個鏡頭裡的那棵樹和那張臉。
一群少年高聲朗誦著《少年中國說》,被愛心棒球隊帶上了另一條人生賽道,這是紀錄片《棒!少年》所描述的故事。
它贏得過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最長的掌聲,剛上映兩天便獲得了8.7的豆瓣評分。
從《媽媽的村莊》(2012年)到歷時三年完成的《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對中國社會底層故事的敘述愈發純熟。
片子真實而殘酷,溫暖卻又裹挾著戳人心窩的痛,捕捉著少年們充滿韌性的生命力量。
在他看來,影片導演很明白人性的基本需求,因而花了很多時間耐心去拍這些孩子的故事,在劇情片手法下用最真實的細節打動觀眾。
結合《棒!少年》預告片中線索,《今日影評》主持人陳旻指出片中有著馬虎和梁正雙兩位非常明顯的主角,是如一個鏡子的兩面一樣的「雙男主」設定。
對此,艾輝表示這和中國香港電影中「雙雄」概念相似,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兩位小朋友同樣身處的破碎家庭,給了他們成為朋友的鋪墊。
「其實我覺得,這兩個小孩之間在靈魂深處其實是互相對應的。」
節目尾聲,談及少年題材的正確打開方式,艾輝在《棒!少年》中看到了最大眾、最基礎也最日常的少年情愫。
在他看來一個孩子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交朋友、與父母/家庭相處及接受教育、找到興趣。
而當下很多少年題材影視作品偏偏不講這三件事,反而轉向滿足成年人浪漫心思的戀愛之上。
「這個電影能夠打動人,正因為找到了初心、回到了日常生活裡面,所以我真的很推薦希望講好一個少年故事的劇情片導演看看這個紀錄片。」
絮絮叨叨寫了這麼多,只是想說,這部紀錄片聚焦了一對「兄弟」,他們的一靜一動,他們的成長都叫人心疼。
看著他們在影片中一點點長大、變好,看著他們輸掉比賽,卻贏得人生的一點點勇氣。
看著他們因為棒球,漸漸卸下並不屬於他們年齡的偽裝,重新成為善良、勇敢的少年,會叫人忍不住叫好,也落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