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5月7日,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公布,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江蘇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多萬條。這起案件也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10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所謂「暗網」,是利用加密傳輸、P2P對等網絡等,為用戶提供匿名網際網路信息訪問的一類技術手段。「暗網」的最大特點是經過加密處理,普通瀏覽器和搜尋引擎無法進入,且使用比特幣作為交易貨幣,很難追查到使用者的真實身份和所處位置,受到網際網路犯罪分子青睞。

    2019年8月,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日常網上巡查工作中發現,網名為「akula98」的用戶在「暗網」交易平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其中部分涉及南通如東等地市民的個人信息。

    「主要是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方面的數據,查詢屬實,極易被詐騙等犯罪團夥利用,潛在危害大。」網絡安全技術專家、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許平楠說。

    經專案組進一步偵查,南通警方發現,自2019年5月以來,「akula98」多次通過「暗網」交易平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數量較大。

    然而,「暗網」能夠提供給專案組的破案線索只有一個用戶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無從得知,案件偵辦一時陷入僵局。

    在許平楠的帶領下,專案組自建數據模型,通過深度研判,鎖定「akula98」的真實身份為浙江寧波的王某城。

    2019年9月9日晚,專案組民警將王某城抓獲歸案,並在其手機上成功提取到比特幣交易App以及用於儲存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的網盤。

    據王某城交代,自己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大量商家信息,並非法購買包括期貨、外匯投資人等公民個人信息數據,在「暗網」交易平臺上兜售。同時,他還通過「暗網」交易平臺批量購買「股民」「車主」「銀行」「房產」等行業的公民個人信息,轉賣獲利。

    截至案發,王某城累計販賣公民個人信息100餘萬條,非法獲利折合人民幣10萬餘元。

    為逃避公安機關打擊,王某城與買家、賣家交流均使用特殊軟體,且以比特幣結算。專案組民警日夜追蹤,從大量資金流水中,研判出一條買家的線索。

    2019年10月29日,這名買家在蘇州崑山落網。由此,專案組也找到了這一利用「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鏈條的關鍵一環。

    經查,該買家為王某陽,長期經營期貨交易平臺。王某陽到案後交代,購買公民個人信息是為了業務推廣需要。

    此外,王某陽不僅通過王某城購買公民個人信息,還另有渠道,購買了數百萬條涉及期貨和POS機的公民個人信息。

    「作為中間人,他還幫忙介紹,從中拿點『好處費』。」主偵辦此案的如東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偵查中隊中隊長姜光程說。

    根據王某陽提供的線索,專案組很快查出另一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渠道來源是年僅21歲的林某偉。2019年11月12日,林某偉在上海落網。

    據林某偉交代,自己經朋友介紹認識王某陽。自2018年年底至案發,他將從「暗網」等非法渠道購得的350餘萬條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數據,賣給了王某陽及其介紹的費某貴等人,非法牟利70餘萬元。

    從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中,專案組意識到他們身後還有龐大的個人數據信息倒賣網絡,「暗網」儼然成為犯罪嫌疑人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集散地。案情重大,該案隨後被列為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

    隨後,專案組發現王某陽加入的某聊天工具群組,當群成員繳納費用後,群主將一對一教授如何進入「暗網」進行交易。

    而林某偉的另一「暗網」渠道則是某網絡公司的安全工程師賀某。至此,這一以「暗網」、私密交流軟體等為交易交流平臺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黑產利益鏈完全浮出水面。

    2019年11月26日,專案組趕赴湖北武漢抓獲犯罪嫌疑人賀某。日常工作中,賀某能收集到一些公民個人信息,手頭上很快就積累了一批公民個人信息數據,加之其熟知「暗網」,於是通過「暗網」或熟人介紹,對外出售牟利,買家遍布全國各地。去年12月,專案組抽調30餘名警力,成立6個抓捕組,先後赴湖北、黑龍江、上海、廣東等8省份26市,對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的下線進行集中收網。截至今年1月,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販賣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數據多達5000多萬條。

    今年33歲的費某貴,在崑山經營一家公司,主要代理各支付公司的POS機刷卡業務。為推銷業務。經王某陽介紹,費某貴從林某偉處購得350萬條POS機刷卡消費數據,並分發給業務員進行有針對性的電話推銷,客戶購買POS機並刷卡消費的,支付公司再「分紅」給費某貴。

    「買家有龐大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這一網絡黑產的發展。」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張建說,大多數買家與費某貴的目的類似,主要將這些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用於各類廣告的精準投放和業務推廣,同時又繼續通過「暗網」交易平臺出售自己手中的公民個人信息。

    「這就容易成為其他網絡犯罪的『幫兇』。」張建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極具社會危害性,必須嚴厲打擊。同時,廣大群眾應文明綠色上網,注重提升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防止個人信息在不經意間洩露出去。

    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深挖中,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已移交當地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蘇錦安 戴紅亮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相關焦點

  • 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包括銀行開戶、手機註冊數據...
    △資料圖來源網絡5月7日,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公布,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江蘇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多萬條。這起案件也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10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 黑產利益鏈:5000多萬條個人信息在「暗網」倒賣,買方多用於廣告...
    日前,據南通市公安局消息,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突破層層技術難關,橫跨8省26市,行程數十萬公裡,成功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萬餘條。案件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 5000萬條個人信息「暗網」倒賣 南通警方抓獲27名嫌疑人
    5月7日,南通市公安局對外公布,經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突破層層技術難關,橫跨8省26市,行程數十萬公裡,成功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5000萬餘條。近日,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 500多萬條個人信息被倒賣...
    47名 累計倒賣個人信息500餘萬條 非法獲利300餘萬元 真的好可怕,不知不覺中 500多萬條個人信息被倒賣 今年8月以來,瀋陽警方陸續接到市民反映,稱在房產交易環節登記個人信息後,不斷接到推銷電話,個人身份信息疑似洩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針對這一情況,瀋陽市公安局立即責成網安支隊成立專案組,全力開展調查工作。
  • ...中介洩露500多萬條個人信息,都是小區業主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
    近日,江蘇無錫警方破獲一起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涉案公民個人信息達500多萬條裝潢行業人員倒賣業主信息一人手握50餘萬條2020年3月19日,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惠山分局錢橋派出所的民警在工作中獲得線索,一家裝潢公司營銷人員李某在網絡聊天群內買賣無錫多個小區業主的個人信息,內容涉及樓盤名稱、業主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樓棟號、房產面積等
  • 他從「暗網」購買了2.1億條公民信息,包含知名連鎖酒店住客開房...
    在「暗網」這個隱秘的角落,朱曉磊找到了另類的牟利方式——利用「暗網」技術倒賣各類「資源」,除了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獲利,其倒賣的「資源」可能還包括:賭博、洗錢、詐騙類網站原始碼和搭建賭博網站。事實上,「暗網」並不是第一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 檢察官揭秘:個人信息已經被賣到了「暗網」上
    不少市民在收到這樣的賭博網站簡訊後都會困惑不已,自己明明沒有瀏覽過相關信息,為何對方卻有自己的手機號?其實,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已經在「暗網」論壇等平臺上流傳。近日,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依法對一名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的被告人熊某提起公訴。
  • 利用「暗網」販賣個人信息近1億條,2人被抓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了解到,當地警方偵破一起利用「暗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查獲公民個人信息近1億條。2019年12月,銅陵市公安局銅官分局楊家山派出所接到一條線索:有人利用「暗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信息內容包括公民姓名、手機號碼等。
  • 鎮江偵破「暗網」案件 涉及公民個人信息2億餘條
    「暗網」,一個很多人聽說過但卻無法進入的地方,因其極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滋生了許多犯罪。2020年5月,鎮江市公安局工作中發現的一條帖子開始著手「經營」,在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全程指導支撐下,終於在「暗網」上撕開了一個缺口,順藤摸瓜,搗毀一條銷售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涉及拼多多、淘寶、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等公民個人信息2億餘條。
  • 嚴懲借交易平臺倒賣個人信息行為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新華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今年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近期以來,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燕郊房產業務員瘋狂倒賣個人信息 警方:刑拘!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1萬餘條個人信息被人以8000元至1.8萬元的價格向外出售,而這也成了令不少人頭疼的騷擾電話來源。北青-北京頭條記者7月6日從河北省三河警方獲悉,兩名倒賣個人信息的房產業務員在燕郊落網。
  • 百萬條銀行客戶信息疑被盜賣!黑市「暗網」曝光,兜售金融相關數據...
    當年3月,Facebook被曝8700多萬條用戶數據洩露、遭遇其有史以來最大型數據洩露危機。而在國內,2018年初有國內某評價連鎖酒店傳出涉及5億條顧客隱私數據在暗網販賣;今年3月,國內某APP發生信息洩露,在暗網上被以「5.38億用戶綁定手機號數據,其中1.72億有帳號基本信息」的名義進行售賣。
  • 2019年以來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
    近日,我局公布了2019年以來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江蘇南通公安機關偵破「1023」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2019年10月,江蘇南通市公安局網安部門工作發現,網民「wolinxuwei」多次在「暗網」交易平臺出售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公民個人信息,數量高達
  • 淫穢視頻、毒品槍枝、個人信息……警方一鍋端!暗網最終也難逃法網!
    陳某某交代,他從今年4月份開始接觸暗網,隨後便在上面註冊了一個帳戶。在了解到暗網的保密性後,陳某某便開始肆無忌憚地販賣色情視頻。從4月份至今,陳某某在暗網上賣出「商品」180餘單,銷售色情視頻上萬部,至少獲利人民幣5000元。
  • 你的簡歷被「2元一條」倒賣!義烏公安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你的簡歷被「2元一條」倒賣!義烏公安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義烏公安 今天:當我們接到各種推銷電話、詐騙電話時,會感到奇怪,我的電話號碼和個人信息對方是怎麼知道的呢?它們到底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近日,義烏市公安局佛堂派出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涉及公民個人簡歷30多萬條。5月18日,佛堂派出所民警吳金磊、蔣俊偉在轄區企業開展「三服務」時,企業負責人反映,有人在網上公開售賣公民個人信息。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法律界專家指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簡歷因內容詳細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網絡招聘平臺也成為「黑產」形成最初始的來源。簡歷等個人信息洩露倒賣屢禁不絕,一方面是因為違法成本較低、黑產利益大,另一方面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主體自身存在違規行業或者管理出現漏洞。
  • 原來是個人信息洩露
    犯罪嫌疑人向民警講述自己是如何從「暗網」上倒賣個人信息的。 5月2日,奉化警方發現某外匯平臺的代理商「董先生」涉嫌利用「暗網」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並用於推廣營銷活動。5月7日,民警趕赴杭州抓獲犯罪嫌疑人董某,同時在其電腦上發現了從「暗網」上購買的1萬餘套個人信息。
  • 小區物業人員倒賣業主信息獲刑: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對於與個人信息聯繫緊密的相關工作人員,法官提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若是在履職中獲得的個人信息,入刑標準減半計算,因此切莫觸碰法律紅線。對於普通群眾,日常生活中應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
  •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正在暗網、telegram上被販賣!
    通過「暗網」論壇、telegram等社交平臺非法獲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40萬餘條,指使他人群發包含賭博等違法內容的簡訊至3萬多名手機用戶。近日,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依法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對被告人熊某提起公訴。
  • 破「暗網」:江蘇徐州警方偵破「826」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運用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延伸拓展,「暗網」兩個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民視野中。一些不法分子為避開有效監管,利用「暗網」技術實施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不僅會給當事人造成精神乃至物質上的巨大傷害,也會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哪裡有犯罪,哪裡就有人民公安履行神聖職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