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教育部也在近日發表回復。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從教育部的回應來看,中小學生減負的同時給大學生加負應該是下一步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最近幾年的中小學在學校內確實給學生減負了,大學並沒有什麼變化,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後「終於感受到了自由」,每天都「醉生夢死」,原因是他們在中小學時沒有減負壓力很大,大學後一下子放鬆以後很難緊張起來。
那看來大學生是應該加負,而中小學也確實應該減負了。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現在我們還是一考定終身,進入大學必須參加高考,中小學減負了就等於減少了高考時的成功率,顯然這樣做是一廂情願的。
比如現在中小學校內確實減負了,作業少了、課時少了,但是同時孩子們校外的負擔又增加了,因為他們不得不奔波於各個補習班的路上,這樣一算孩子的負擔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加了,同時孩子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大大的加重了,孩子補習每年花個三萬五萬很正常,十萬八萬也不在話下。這樣寒門將再也出不了貴子了,階級固化將更嚴重,無疑這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與其這樣還不如把孩子留在學校,讓孩子的老師來統一教授知識,誰也不如學校的老師更了解孩子的情況。況且目前說實話老師的待遇並不高,沒有達到一個「靈魂工程師」該有的待遇,家長既然都要花錢,為什麼不能把錢花在自己老師身上,孩子解決了補習問題,老師們能多一些收入,況且學校收費也比補習班低得多,家長負擔也減輕了,多方都受益。雖然老師待遇應該由政府提高,但是在現狀不允許的情況下這樣做也可以作為過渡手段。
那大學生應該加負嗎?非常應該,因為大學期間是最需要學習技能或者儲備技能的時間段,如果只是混個文憑,那就太浪費高等教育資源了,我們的科研不利、諾貝爾獎少,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就像是鬧著玩一樣,我們在最應該出成績的教育階段選擇了寬鬆的教育模式。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改變「考大學難,大學畢業容易」的現狀,現在大學生容易「放羊」原因就是畢業拿學位相對來說還是很容易的,只要這個變難了,不用給大學生加負,他們自己就會給自己加負的,畢竟他們有大把的時間上自習和學習。不能讓大學生把時間全部用在遊戲和談戀愛上。
有人會說,中小學已經壓力很大了,大學還要繼續承受這樣的壓力嗎?是的,人生沒有那麼容易,你放鬆的時候就是別人趕超你的時候。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說一下日本了,他們的科研實力不用我說,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一批又一批,原因就是他們不管中小學還是大學,學生的壓力都很大,單論高考的話,日本只會比我們壓力大不比我們壓力小,而高等教育上我們就差的很多。不信的朋友可以先從日本非常好的雞湯電影《墊底辣妹》開始了解一下。
其實我們要做的是系統的改革,而不是某個時間段內簡單粗暴的打補丁,那樣只會滋生出更多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