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方耀江 美篇
碩放是我外婆家(建豐螺絲浜),除了碩放機場(現在叫蘇南機場),著名的古蹟要算昭嗣堂的香楠廳(明朝建築)。近些年還重建了凝禧寺。
碩放凝禧寺位於古運河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嗣堂東側。據記載,寺院始建於明永樂末年(1424年),是永樂帝為紀念道衍和尚(姚廣孝)而建;天禧是姚廣孝的小名,清乾隆年間重修;鹹豐年間毀於洪楊之役(太平天國);寺院歷盡滄桑,尚餘一線香火。2008年,應碩放地區廣大信眾的要求,凝禧寺又獲新生,禮請上海寶華寺智清法師擔任寺院住持。2009年,經市宗教局批准為正式佛教活動場所。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廣孝最著名的功績,是輔佐朱棣開創了「新明朝」,期間鄭和下西洋,經營國家貿易,集聚大量財富,遷都北京(營建故宮,1420年建成),編撰皇家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他使漢文明(明王朝)達到世界文明的頂峰。
當然,遷都之後,姚廣孝的主要生活之地在北京。最後也葬在北京房山。
姚廣孝墓塔,建於明代永樂年間,位於房山區常樂寺村北。為八角形九級密簷式磚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臺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菊花、蓮花和西番蓮花的造型圖案,其上為三層外頃的蓮花瓣。中間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隱作隔扇假門,其它四面則雕有仿木欞假窗。正面門楣之上嵌方石一塊,其上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層疊澀簷,各角均懸銅鈴,風吹作響,聲音悠揚。塔剎鐵製,裝似葫蘆,為蓮花形剎座的仰蓮託著球形剎身,剎杆串起的相輪、圓光、仰月和寶珠,構造清秀勻稱。剎由八條鐵鏈錮之於簷角上。姚廣孝墓塔整體結構勻稱,塔身上的花卉圖案別致,且雕刻精細。整個塔身輪廓清秀而挺拔,充分體現出明代塔的建築風格。
評價一個人,以怎樣的眼光呢?從「正統」角度來看,道衍和尚是「亂臣賊子」,因為他幫助叔叔朱棣趕走了侄兒建文皇帝。但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說,他輔佐朱棣避免了明王朝的「內捲化」,要知道,輔佐建文皇帝的一幫文人給明朝開的藥方是「井田制」,是儒家那套東西!當然,我們看到,明朝最後還是落到這些保守儒家手裡,逐步走向滅亡了。朱棣也好,道衍也好,改變不了封建王朝的「周期律」:一旦土地開始大量兼併,天災人禍,王朝就避免不了衰亡。
滿清的思想專制,使得再次翻耕的過程來得更快而已。
無錫新吳區原來叫「無錫新區」,是無錫市開發開放的先導區,最早發展的地方是旺莊和碩放地塊(因為這些地方原先是比較貧窮的地方,地價低,老百姓願意拆遷,有活幹,改革的阻力小。最早新加坡工業園首選的無錫新區,後來政府合作去了蘇州,私人小企業開發的新加坡工業園落在無錫新區。
新區當年的活力在於尊重人才,整體設計,高標準建設。無錫新區為無錫市貢獻了大量的財政,甚至可以說,挽救了無錫縣當年鄉鎮企業受難時期的經濟。目前來講,無錫新區的社會發展還是比較領先的。
後來新區不斷擴大,先後把梅村新安華莊一部分還有後宅併入,並獲得了行政區的待遇,也就是現在的新吳區。
由於無錫新區最早只有社會事業局,對民生教育的投入和關注比較少。而另一方面,隨著造城運動的興起,房地產大發展,原錫山區發展東亭地區後來發展錫東新城(安鎮地塊),惠山區發展堰橋地區,崛起了天一中學和錫山高中教育集團。
新吳區的文教有天然優勢,只有繼續發揚無錫新區精神,不拘一格收人才,無錫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以此小文,紀念為吳文明貢獻過青春熱血的前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