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為鄉村振興賦能
沁人心脾的金銀花香,喚醒了揉谷鎮權家寨的村民們。每每此時,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恩山就和村民陸續從家中出來,三五成群趕到金銀花田裡。
這是權家寨村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這樣的場景,讓李恩山感慨不已,鄉村振興工作歸根結底是謀發展問題,自從土地流轉出去後,村民們發展產業項目的願望強烈,但一直苦於找不準合適的「路子」。
2019年,權家寨村外出考察金銀花產業,堅定了村民種植金銀花的信心。「我覺得種植金銀花挺好的,我相信村上能帶著我們掙到錢。」朱翠堅定地說。
朱翠說得沒錯,僅2020年,權家寨村金銀花畝產量就在5公斤至10公斤,畝產值在2000元以上。同時,該村採取「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將入股門檻設定在每股500元,村民參與度非常高,共吸引1460人入股。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2020年,楊凌聚焦產業發展下足繡花功夫,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建成揉谷鎮田西村「田園綜合體」等10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示範點,田西村等4個村子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扶持10個村集體發展特色現代農產品電商、冷鏈體系建設等特色產業項目,建成韋水鄉鄰康樂谷等各類民宿28座。這些特色產業的蓬勃興起,賦予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去年9月8日,揉谷鎮田西村的鄉村學堂裡,近200名村民圍坐一起,靜等大碗茶上桌,為村民們「上茶」的是有著20多年紅薯種植技術研究的陝西甘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朱渭兵。
「我們不能光盯著紅薯育苗,我們要有創新,要延長紅薯產業鏈條……」朱渭兵和村民們邊喝大碗茶,邊聊村民們熟悉的紅薯產業。
「跟著專家學到了很多知識,感到生活更充實了。」村民們紛紛表示,喝大碗茶就像學生上晚自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通過喝『大碗茶』,依託鄉村學堂這一平臺把群眾組織起來發展產業是一大創新,也為推動紅薯產業發展集聚了力量。」田西村黨支部書記田小雄說,村上邀請專家、志願者為村民講解農業技術、民俗文化,承接培訓、調解糾紛、議事評選等,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鞏固了群眾基礎,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覺悟。
一年來,楊凌聚焦「文化振興」,促使鄉村用精神與物質「兩條腿走路」,全年文明村鎮創建率達83%,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覆蓋率達100%,開展各類大型主題活動700餘場次,依託鄉村學堂,舉辦「大碗茶」等特色活動,開展「講農耕故事、取致富農經」「聽傳奇故事、賞威風鑼鼓」「農城故事會」等為主題的道德文化講壇活動,讓村民在先進文化的薰陶浸染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
黨建為鄉村振興奠基
去年6月4日,楊陵區首批「無黑無惡」村(社區)授牌儀式在大寨街道辦寨東村村委會舉行。大寨街道辦寨東村等18個村(社區)被授予楊陵區首批「無黑無惡」村(社區)稱號。
接過牌子,寨東村黨支部書記張恩華直言,這不僅是對寨東村掃黑除惡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責任,要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分享創建經驗,帶領村民們把這份榮譽繼續保持下去。
2020年,楊凌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方法,著力推動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同頻共振,探索建立「黨建+鄉村治理」模式,積極構建「黨建引領、自治為主、德治支撐、法治保障」新型鄉村治理新格局,全年壓茬開展四批次無黑無惡村(社區)創建評估驗收,無黑無惡村(社區)創建達標率為96%。不斷調動網格員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全年辦結事項10511件,辦結率99%,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累計化解矛盾糾紛357件,化解率94.9%,村(社區)參與社會治理積分21430戶68112人……以人民為中心,從解決群眾身邊亂象入手,楊凌用「小手筆」畫出了「大治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打造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楊凌之治」。
鄉村振興,翻開新的一頁。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今年楊凌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按照全產業提升、全覆蓋整治、全區域治理、全要素集成的思路,全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示範區」,努力建設「三區三高地」,奮力譜寫新時代楊凌追趕超越新篇章。
來源:楊凌發布
編輯:夏雲鴿 審核:張軍政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