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詩詞的腳步,走進長壽宰相文彥博的風採人生

2020-12-14 閒石閒居閒話詩詞

九十一歲,這個年齡即使放到現代社會,也可以算是高壽。而在一千年前的宋朝,那也絕對能稱得上是長壽老人。北宋時期的著名宰相文彥博,就是一個享年九十一歲高齡的長壽宰相。

文彥博(1006年—1097年),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人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1027年,他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

相傳文彥博能當上宰相,和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有很大關係。張貴妃的父親生前曾是文彥博家的門客,張貴妃便藉此有意拉攏他,對他以伯父相稱。後來又因為討平王則起義立功,被升任宰相。

當然,他的為官之路也和許多人一樣,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1051年被劾罷相,又於1055年復相。文彥博一生歷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將入相五十年。他為官秉公執法,在為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的主張,起到了精兵簡政、減少支出、減輕百姓負擔的作用,被世人稱為賢相。

文彥博自幼就聰明過人。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將球掉進一個樹洞。幾個人趴在洞口伸手摸不到球,用棍子伸到洞裡也撥不到球。最後是文彥博提出,把水灌入樹洞中,讓水滿後使球浮出的辦法取回了球。這個《文彥博灌水浮球》的故事,還被中國郵政印在了郵票上。

就文彥博的詩詞而言,遠不及他的政治成就那麼高,那麼有名氣。更不像王安石、晏殊那樣有名,留下眾多名篇佳作。也許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性情愛好也有所不同,也許因為術業有專攻。我們不能強求一個宰相必須要寫出好詩好詞,只要他是一個稱職的好宰相就可以。

即使這樣,閒石也精心挑選了幾首他的作品,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效唐杜牧之對酒絕句(宋 文彥博)醒時忙事醉時閒,隨分傾杯也破顏。若使玉樓休釀酒,春風應不到人間。

沉浮於宦海,被稱為賢相,自然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少不了操勞辛苦。在人生路上奔波的文彥博偶爾也會停下腳步,也會放縱一下自己,痛飲幾杯,讓醉意衝散一身的疲倦和肩上的負重。

秋望(宋 文彥博)遠目仍秋望,依依江上風。煙濤寒颭白,霜葉亂翻紅。列岫晴霞外,遵鴻晚照中。羈懷同屈宋,倚立恨無窮。

在秋風中搖落傷感,悵惘人生。文彥博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他也是會喝酒、賞花、吹風、觀景,普通人的生活他也一樣要過。面對時光流逝和官場爭鬥,也許他會有感到厭倦的時候,也許會有退隱的想法。但心中有家國,肩上有責任,即使他有傷感,他也會像屈原那樣,深愛自己的國家,履行自己的使命。

桃花(宋 文彥博)雨過新含灼灼華,煙籠芳樹勢交加。狂飛粉蝶穿朱檻,巧囀流鶯傍碧紗。露井細香飄烈麝,霜林濃豔散餘霞。齧毫更近成陰處,似入仙源一徑斜。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文彥博也是一位熱愛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春天的鮮花美景,富有活力的一切,讓他賞心悅目。他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大自然,他也有一顆柔軟的內心。

從軍行(宋 文彥博)汗馬出長城,橫行十萬兵。晨驅左賢陣,夕掩亞夫營。雪壓龍沙白,雲遮瀚海平。燕山紀功後,麟閣耀鴻名。

也許在文彥博看來,好男兒就應該馳騁沙場,保家衛國。在詩的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氣勢如虹,豪氣沖天的場面,也能感受到希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雖然文彥博沒有上陣殺敵,但他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盡忠職守。

寓懷(宋 文彥博)高樓閒背夕陽登,渺渺長懷不自勝。錦瑟有時聞北渚,鈿車何日到西陵。地寒萱草猶難種,天遠瑤華豈易憑。多謝蘇門清嘯客,了無塵事染壺冰。

在寓所裡欣賞夕陽,看到天邊的晚霞,也許他想到那句唐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許他還想到另一句唐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無論他是何官職,也無論他在何地為官,他始終保持著那顆柔軟而溫暖的初心。

宣仁聖烈皇太后①輓詞 其二(宋 文彥博)老臣八十慚屍素,掛了貂冠歸洛陽。芝詔薦臨優眷注,蒲輪促起預平章。重辭禁幄猶如昨,今迓靈輿益自傷。勉策衰羸來鞏固,臨風灑淚厚陵傍。

在文彥博的詩中,有很多都是為別人寫的輓詞。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他德高望重,當然另一個原因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為他高壽。寫這首詩時,他已然是位八十七歲的老人了。送走一位又一位身邊的人,他的內心也許依舊如他詩中所說:了無塵事染壺冰。

四年之後,這位世人稱讚的賢相文彥博,也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身後事如何,全由後世評說,也任由別人為他臨風灑淚。

①宣仁聖烈皇太后:高滔滔(1032——1093年),大名正儀,小名滔滔,英宗皇后,史稱宣仁聖烈皇后。1085年,兒子神宗死後,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在1085——1093年間臨朝稱制。

相關焦點

  • 包拯一生不徇私,卻被宋仁宗懷疑攀附宰相文彥博、參與結黨?
    唐介同時還彈劾了當時的宰相文彥博,並導致文彥博被貶出京,被貶的還有御史吳奎。吳奎與包拯同屬諫院,包拯曾向宋仁宗提出挽留,認為唐介的彈劾是亂彈劾,這一提議反讓宋仁宗認為有包拯和吳奎故意結好文彥博之嫌。恰巧文彥博、吳奎和包拯三人都是天聖五年(1027年)中的進士,是同年之誼。所以後人有人認為包拯、文彥博、吳奎已經就是在結黨。
  • 宋代宰相文彥博治蜀兩三事,小事情體現出宰相的大智慧
    文彥博是宋朝時的名臣,他曾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十二月到慶曆七年(1047年)四月在益州任知州。理學家程頤曾讚揚對文彥博在益州的功績:「成都人稱近時鎮蜀之善者,莫如田元鈞(指田況)、文潞公(指文彥博)。」不過,文彥博有著宋代士大夫的共同毛病,就是喜歡狎妓行樂,並因此被朝廷盯上了。
  • 北宋名相文彥博結交張貴妃當上宰相?真有此事還是文彥博背黑鍋?
    文彥博是北宋的一代名臣,他曾歷經四朝,兩度拜相,可謂是政壇上的常青樹。文彥博第一次任宰相是在慶曆七年(1047年),他被宋仁宗從成都召回京城,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官拜宰相。最後,文彥博也因此被宋仁宗罷相,離開京城。《宋史.唐介傳》:介遂劾宰相文彥博守蜀日造間金奇錦,緣閹侍通宮掖,以得執政;今顯用堯佐,益自固結,請罷之而相富弼……帝急召執政示之曰:「介論事是其職。至謂彥博由妃嬪致宰相,此何言也?進用冢司,豈應得預?」時彥博在前,介責之曰:「彥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隱。」彥博拜謝不已,帝怒益甚。
  • 文彥博是四朝元老,90歲高齡依然輔佐皇帝,最終92歲高壽無疾而終
    文彥博身為四朝元老,輔佐4位皇帝卻從不居功自傲。這也是他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今兒我們就來了解下文彥博。文彥博,字寬夫,號伊叟 。汾州介休人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天聖五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
  • 宋仁宗無子又病得昏迷不醒,大宋危急,宰相文彥博如何破解危局?
    對於文彥博來講,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文彥博面臨幾個困難:文彥博為了隨時掌握宋仁宗的病情,找到內侍史志聰,要求史志聰允許他和同為宰相的富弼、副相劉沆,以祈禱為由,留宿大慶殿。早在文彥博當宰相之前,關於治理黃河的策略,前宰相賈昌朝認為應該引河水東流,恢復橫隴舊道,堵塞商胡決口,觀文殿大學士丁度等人卻反對這個意見,導致朝廷舉棋不定。富弼任宰相後,採取官員李仲昌的計策,從澶州商胡河貫穿六漯渠,使之流入橫壠舊道。宋仁宗病重正好是開河渠動工之時。
  • 文彥博為文官卻殺伐果斷,經歷五朝元老任三次宰相,為長壽老人
    文彥博為文官卻殺伐果斷,經歷五朝元老任三次宰相,為長壽老人想必大家對於歷史都特別有所了解,那麼大家是否又知道,在宋朝時最年輕的宰相是誰呢?因為肯定有很多人都會給出準確答案,確實是南宋非常有名的宰相寇準了,據說當年寇準所以操作大成在當上右丞相之時才僅僅40歲,可想而知,他確實是一位特別年輕的丞相了;除此之外,宋朝最年長的宰相是誰呢?這還要數北宋特別著名的宰相文彥博,要知道文彥博當年被高太后任命為宰相時,已經80高齡了,在他當年並不是第1次被任命為宰相,而是第3次了,那他在宰相這個位置又整整做了4年,到84歲的時候才退休。
  • 書法人物文彥博
    文彥博少年時和、高若訥跟跟隨潁昌人史學習經術,史炤的母親覺得文彥博不同尋常,對人說:「是貴人啊。」十分厚待他。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考中進士後,歷任翼城縣知縣、通判絳州、監察御史等職,又升任殿中侍御史。當時,宋夏戰爭興起。
  • 文彥博的詩有哪些?文彥博的詩詞全集8首
    雙泉 - 宋代·文彥博 長劍並彈霜氣豪,白虹半折秋雲高。濯纓洗耳更何處,世人回看輕鴻毛。 送順師赴積慶院寂照庵結夏 其二 - 宋代·文彥博 西堂舊有牧牛圖,七祖真容列座隅。
  • 宋朝第一名相文彥博
    >李廣欣伊川縣河濱街道羅村有北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宋朝第一名相文彥博的墓冢,2007年升格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忠烈,即文彥博諡號,清朝時墓地東西9米、南北10米、高3.4米。」 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戶部侍郎,詩人呂履恆曾寫有《文潞公墓》一詩。文彥博(1006一1097年),生於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與包拯、韓琦等同科進士及第。
  • 宋朝念佛的大臣「文彥博」
    宋朝重文輕武,同樣級別的文官排位要在武將之前,神宗考慮到文彥博德高望重,特別下詔說:「文彥博是朝廷歷朝臣子,令陳昇之位在文彥博之下,以符合朕禮賢之意。」面對這份殊榮,文彥博堅決推辭說:「自我朝開始,從來沒有樞密使位次居於宰相之前的,我本人還稍稍知道一點禮節,不敢擾亂朝綱。」甘於人後的文彥博讓神宗大為感動。
  • 看看文彥博——任何較量,到最後拼的都是身體
    文彥博在仁宗朝是宰相,現在官居樞密使,班次應該排到現任宰相後面。英宗特旨:彥博位居宰相之上,以示朝廷禮敬賢臣之意。他不圖這個虛名,堅決推辭。英宗人不錯,可惜身體太不爭氣,三年多後駕崩,傳位給兒子神宗。新皇帝的人品跟父親相似,也懂得感恩,說文彥博建議立儲,才有了我們父子倆的帝位。文彥博把以前對英宗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神宗更被他的謙遜所感動。神宗對文彥博等老前輩很尊重,但最重視王安石。神宗、王安石君臣,都以變法圖強為己任,志同道合,成為最佳拍檔。
  • 厚重伊川: 文彥博伊洛足跡錄
    司馬光為文彥博父作《文太師輓詞三首》,王堯臣奉詔為文彥博父作神道碑文,司馬光代文彥博作謝表。仁宗皇帝親筆飛白賜奉墳寺額,其父為「教忠積慶」,其母為「永福」。不久,因此故將墳墓所在地改名教忠鄉積慶裡,後又改為賢相鄉上官店村直至南宋。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文彥博53歲。這年六月,文彥博以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到任後,居住在洛陽從善坊。
  • 【文氏溯源】文彥博家世考
    《晉陽學刊》2006年第5期侯小寶、李寅生的《〈文潞公集〉版本考略》中提及「維申」時,其頁下腳註為:「維申,為文彥博第六子文及甫的字。」此說亦誤,當源於四庫本《潞公文集·提要》或《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潞公集提要》在論及維申時所加按語。       《故裡三賢之文彥博》[1]載:「我們終於找到了一位自稱是文彥博第22代子孫的文老先生。
  • 朱坤明:性格剛烈,帶兵有方,經歷宋仁宗等四朝的宰相文彥博
    我們經常說北宋無將,南宋無相,文彥博是一位有作為的大人物,康熙時期,文彥博與司馬光、呂蒙正、富弼、李沆、範仲淹、王曾、寇準、韓琦等北宋名臣一起被供奉在帝王廟,可見他的影響力還是不錯的。但是他和王安石的意見是不一樣的,對西夏的政策是妥協退讓,受到史學家的批評。
  • 北宋官場高手文彥博:用美人計與調查人員同樂,查辦變升遷
    後官至宰相。當年四川一帶鬧災荒,文彥博措施得力,保持了物價平穩。危機度過,時光安閒,他便時而飲酒作樂,並有歌伎舞女相伴。這樣一來,就有人反映給了朝廷。宋仁宗很惱火,就派出監察御史——四川人何郯以探家為名去調查。何郯走到四川地界,巧遇老鄉張俞。張俞設宴款待何郯,席間有一舞女助興。
  • 書法人物•文彥博
    人物生平嶄露頭角 文彥博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九月二十九日(10月23日),其祖先本姓敬,因避晉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趙敬的名諱而改姓文。 文彥博少年時和張昪、高若訥跟跟隨潁昌人史炤學習經術,史炤的母親覺得文彥博不同尋常,對人說:「是貴人啊。」十分厚待他。
  • 大家公認的主心骨文彥博,跟大家有什麼不同?
    後來在紫宸殿宴請遼國使節,宰相文彥博照例舉杯祝壽,仁宗卻說:「不快樂嗎?」文彥博錯愕,知道皇帝發病。宋臣們都提心弔膽,生怕皇帝失態,好不容易挨到宴席結束。(文彥博早期事跡,見本號歷史文章「宋仁宗:錦緞贈美女沒毛病,送進朕的後宮啥意思?」)遼國使節告辭回國前,紫宸殿中又設下盛宴,為他送行。
  •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北宋宰相文彥博說出了文官們的真實想法
    作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代表,舊黨中的領頭人,文彥博一直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他跟舊黨其他那些貨色不一樣,他一向是個耿直boy,說的都是大實話。雖然難聽,但是直白的讓人無法反駁。就如同標題中那句「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可謂是將儒家文官們的底褲給扒了個底朝天。
  • 山西籍名臣文彥博出將入相達50年之久,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文彥博,字寬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山西介休人。他生於北宋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卒於公元1097年,壽高91歲。
  • 文彥博歷經四朝,任將相五十年,九十二歲善終,可以說是老奸巨猾
    宰相文彥博對其他幾個執政說:「天子生死未卜,我們幾個人晚上要留宿宮中值班,以防發生不測。」沒想到,當夜真出事了。當天晚上,值班的有文彥博和兩個參知政事(副宰相)劉沆、王堯臣。《智囊》記載,半夜之時,突然有人叩打宮門,說有要事求見執政。文彥博派人一問,原來是開封知府王素。【知開封府王素嘗夜叩宮門,求見執政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