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2300萬粉絲
隨便發一張照片都有400萬的流量
這些人都是從哪兒來的啊?
我都不當自己是明星
我只不過想賺點錢」
(戳視頻圍觀最真實的陳冠希)
在驚訝於匿跡了7年的陳冠希囂張不減當年的同時,我被他那句「我都不當自己是明星,我只不過想賺點錢」深深吸引。當平凡的我們糾結、喜悅甚至憤怒於明星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時,他們只不過是把這當做一份賺錢的工具,像程式設計師的技術,像麵包師的手藝。
而你工作是為什麼?
99%的答案必然是:賺錢啊!
我想去洛杉磯看一場科比的比賽
我想娶個漂亮媳婦兒
我想讓爸爸媽媽安度餘生
我想環遊世界
...
這都需要錢
但是我要告訴你,不要只為薪水工作
只為薪水工作的人,給他多少工資我他就幹多少活,不是自己份內的事情他一律不管,公司的事情能推就推。這些所謂的「精明人」沒有吃虧。但從長遠來說,只為薪水工作,可能最後連薪水也領不到。
陳冠希曾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稱會無限期退出娛樂圈,但為何如今又食言呢?他說,我愛唱歌愛拍電影,我的好朋友也對我說:去找到一個你愛的工作。
美國娛樂傳媒巨子薩默•萊德斯通說,「錢從來都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是對於我所做的事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
可能你會說,當然了,他們錢夠花了。沒錯,當金錢積累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誘人了,工作的意義從單純的生存需求轉為其他更高層次的需求,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那些物質滿足者的專利。
假設現在你再也不用為了錢去工作,你為什麼而工作?
時間是個怪東西,當你不把它投入到什麼東西上時它會顯得很慢很慢。而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多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所以時間一多了就開始感到無聊。那還不如讓他們去工作,幫他們消遣掉這部分時間。
工作逼著你培養自己做事情的思路,優化自己做事情的方法,而這些思路和方法是同樣可以應用到生活其他方面的。當然,前提是你是個有心人,而不是混日子的。
90後去工作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們需要社交。理想這種字眼,未免太沉重,所謂理想,在她們的字典裡已經被降維成追求快樂、興趣認同,找朋友,圖樂子,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和其他人的關聯。
萬事都逃不開一個心甘情願,無論是用擅長的事,補貼理想,曲線救國,還是把熱愛變成工作,實現理想,順便賺錢,任何人都會在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時,最快樂。
除薪水以外,工作賦予了你足以受益終生的獎賞。艱難的任務能鍛鍊我們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其他公司成員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與客戶的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與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與經驗相比,微薄的薪水就會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日本理化學工業會長大山弘泰寫在書中《我們為什麼工作》說,人們的終極幸福來自於四點:被愛,被讚賞,有價值,被需要。而通過工作,我們完全可以獲得這些幸福。
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
但絕不是唯一的
當陳冠希被問到
如果你可以回去改變,你會改變什麼?
他說,我什麼都不改變
那你呢?
(文章由智聯招聘原創,轉載請標註來源)
我們邀你跟著僱主去旅行
一起探秘中國最佳僱主Top100
探秘或被探秘,都得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