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以來,興隆法院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法院決策部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升級「楓橋經驗」的時代新內涵,紮實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NO
1
一、在統籌協調上下功夫,實現糾紛多元化解大格局
面對案多人少的矛盾和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興隆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積極向縣委政法委匯報溝通,強化與公安局、檢察院、稅務局、司法局等部門的對接,凝聚解決矛盾糾紛合力,推動構建黨政主導、綜治協調、多元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制定《興隆縣人民法院關於訴前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制度性文件對訴前調解工作進行規範定調,促進「一站式訴前化解中心」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運行。定期組織召開調解工作交流會,認真歸納訴前調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提出針對性整改措施,不斷完善訴前調解工作機制,推動訴前調解工作彰顯實效、蓬勃發展。
NO
2
二、在基礎建設上下功夫,實現訴前化解中心標準化
為有效提升訴前解決機制效能,將矛盾化解窗口前移,興隆法院結合縣域訴訟現狀及本院人員實際配置,主動向縣委領導匯報工作,縣委縣政府無償為法院新建150餘平米容納道路交通事故、行政訴前、勞動爭議和其他簡易民事案件化解平臺及物業糾紛、熱力服務合同糾紛等涉群體性糾紛的「一站式訴前化解中心」辦公場所,掛牌成立行政訴前化解中心,構建起「行政訴前調解」和「民事訴前調解」合二為一的訴前化解機構。擴充訴前調解隊伍,形成17人的訴前調解團隊,專司提前介入和有效過濾訴前矛盾糾紛工作,構建起黨組主導、訴前化解中心統一管理、庭室團隊支持配合的訴訟服務工作格局,全力推動訴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自2019年5月至今,共接收到調解案件3034件,調解完成1908件,佔一審立案數量的比重的86.03%。
NO
3
三、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實現訴訟服務多樣立體化
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將部分輔助性、事務性工作以及多元解紛功能集約設置在訴訟服務中心,著力打造「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設立導訴臺,集中開展訴訟引導、調裁分流和繁簡分流;專門成立送達保全組,依託人民法院送達平臺、保全平臺,集中開展直接送達、電子送達、郵寄送達、委託送達和公告送達等工作;設立訴前保全服務窗口,集中辦理訴前保全案件,引入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形成訴前保全的集約管理。設立鑑定評估窗口,集中辦理對外委託鑑定、評估工作。開設司法確認窗口,確保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快立快辦。設立信訪窗口,對群眾來信來訪、上級交轉辦的涉訴信訪案件統一受理、答覆。成立了速裁調解辦公室,專門進行小額訴訟案件和特定類型簡單民事案件的審理;強化運用「網際網路+訴訟服務」新模式,大力推行電子法院建設,強化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種立案方式。順應網絡時代公眾多元司法需求,全面推廣應用「移動微法院」,使立案到執行可全流程在線流轉,足不出戶實現「掌上訴訟」。積極開展巡迴法庭,對部分繼承、贍養、鄰裡糾紛等典型案件開展巡迴審判,努力「讓群眾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積極協調縣司法局,通過司法援助構建「雙保險」推廣網上庭審。截至目前,開展網上立案3980件,審核通過3086件;網上繳費1752件,網上送達2637件,網上開庭57件。
NO
4
四、在考核機制上下功夫,實現一鄉一庭化解職能化
興隆法院通過創新舉措,以激勵機制推進工作效能。工作中,堅持以考核槓桿提升訴前調解質效,在法官考核上把「訴前分流」、「訴前化解」作為評價工作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於法官或法官助理直接辦理或參與指導訴前調解且調解成功的糾紛,按照折算1.5件一審案件評分,鼓勵法官或法官助理抽出精力調解訴前糾紛。對於「一鄉一庭」人民調解員的誤工補助,實行「固定補助+績效補助」方式發放,極大提升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考核機制激勵4個中心法庭加大訴前調解工作力度,選拔15名幹警任「一鄉一庭」庭長,堅持每周二到「一鄉一庭」指導訴前調解工作,並聘請15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特邀人民調解員常駐「一鄉一庭」,加強對「一鄉一庭」庭長及特邀人民調解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培訓,切實發揮人民調解化解糾紛職能,真正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初始階段。截至目前,「一鄉一庭」共接收到調解案件2207件,調解完成1826件,調解成功案件1100件,結案率82.73%,調解成功率60.24%。
WINTER
原標題:《興隆法院 「下足功夫」 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