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是千百年來備受熱議的話題。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就對猶太種族存在著異常嚴重的敵意。因為在那個時候,德國當政認為世界上最聰明最優秀的應該是德國人,抱著如此偏執的想法,德國險些讓猶太種族從地球上完全消失。甚至,德國當政還曾制定出了一個外界看來近乎瘋狂的人種計劃。為實現這一計劃,生命花園裡無數女人等待接種。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德國人種計劃的主要負責首腦之一,黨衛軍首領萊穆西姆從黨衛軍中挑選出一批優秀士兵,試圖通過讓他們和血脈純淨的日耳曼女性發生關係,來培養優秀後代。二戰打響後,德國士兵傷亡慘重,面對此種情況,萊穆西姆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多個地點,大面積推行人種計劃。當時很多女性在這些人種計劃實施點,得到了優質的產前服務,她們也將那裡稱為生命花園。
能夠被選入人種計劃的女性,會在生命花園裡得到公主般的待遇,每天享受著僕人的服飾,但無需繳納任何費用。而她們在德軍首領眼裡的價值,就是不斷生育保證德國的人口出生率,讓德國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當時,生命花園周圍的居民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呱呱墜地的一個新生命被醫護人員抱出來,這些嬰兒同樣會得到細緻的照顧,但前提是血脈純淨,如果不是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當德國意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戰敗的結局後,將關於人種計劃的全部資料進行了集中銷毀,因此當年戰爭時期德國究竟建立了多少生命花園,培養出了多少優秀後代,至今無法得出確切數據,不過曾有推測認為,至少八千的新生命是在當時降世的。
據資料記載,德軍攻佔挪威後,在當地留下了超一萬名兒童,其中近八千孩子來自德國的生命花園。戰後,挪威成立了兒童保護組織,畢竟孩子是無辜的,挪威政府給了這些孩子合法權益,儘量減輕歷史對他們以後生活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