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知道「半杯水」的故事,樂觀的人看到自己所擁有的,而悲觀的人只看到自己失去的。同樣的境遇,完全不同的感受,這源於認知上的差別。
就像很多時候,兩個人遇到的困難差不多,但是因為認知不同,就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有的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越挫越勇。
很羨慕那些樂天派,好像上天幫他們過濾掉了不開心,而自己卻時時被悲觀的小怪獸俘虜。
那麼,我們可以重塑自己的認知嗎?當然可以,這只是一種思考方式的改變。閱讀溫暖的文字、故事,是改變的捷徑。
如果閱讀的書籍,都是積極向上的,那麼文字的能量就會傳遞給你。常常接觸的文字,會潛移默化著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
02
曾經看到一個情感類公眾號,號主文筆很不錯。但裡面的文章千篇一律,寫的都是背叛出軌,作者筆下,大千世界,人們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感情糾葛。
單看文章的閱讀量是不錯,但是,我覺得宣揚這樣的價值觀未免有些不妥,也覺得這樣的文筆專門寫此類文章可惜了。
於是,我後臺留言,說並不是整個世界都這樣,希望可以寫一點正能量的文章。之後,對方馬上氣勢洶洶的回應,語言極其惡劣偏激,最後這次不開心的文字交談無疾而終。
我絕非槓精,因為我也喜歡文字喜歡寫作,單純的覺得那樣好的文筆完全可以寫其他更有價值的內容。
而且,一個有潛力的作者,長期書寫著毫無營養的文字,容易透支自己的靈氣。長期浸泡於此類內容,對美好生活的感知都將遲鈍吧。
當然,世界本來就是因為不同而精彩,在法律範圍內,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03
記得大學時讀過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講述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文字或者語音面前,水是具有靈性的,聽到美好詞彙的水結晶是美麗的、規則的;而聽到負面詞彙的水結晶是醜陋的,或無法形成結晶。
還有人在學校做過一個實驗,把兩株長勢正好的綠植,放在室內兩邊。其中一盆綠植,讓學生們每天對著它讚美和關愛;而另一株綠植,讓學生每天對它責罵。
一個月後,受到讚美的植物,長勢喜人,生機勃勃;受到責罵的植物,居然枯萎垂敗了。
連水和植物都如此,那麼,更不用說萬物之靈的人了,文字是具有能量的,我們聽到的、看到的,都將深遠的影響著自身。
04
古人云「染於倉則倉,染於黃則黃」,文字對人的影響也是如此,很難想像,一個長期看恐怖,沮喪,出軌文章的人,能夠積極向上,內心陽光。
我們不能去決定他人,但是自己可以選擇閱讀怎樣的文字,塑造自己積極的思考模式。
經常看溫暖治癒文學的你,可能不知不覺世界都明亮了起來。讀溫暖的文字,過陽光的生活。
願我們都能通過文字,看見世界的美好,願我們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文:周永錦
圖:張四雲
編審:李顯耀
責任編輯:楊冬燕 冉懦琿
電話:0875-2203983
郵箱:bsr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