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二手房市場,除了小陽夏行情外,沒有什麼值得讓人興奮的。
「趴窩」、「掛倒擋」……年底翹尾,也失約了。
算不上哀鴻遍野,但也舉步維艱。
不管是賣房還是買房,就透著一個字「難」,買賣雙方的價格博弈已經「刺刀見紅」了。
賣房人,先別提賣價虧不虧,能不能賣出去還是回事。
買房人,真正的好房子都被「雪藏」了,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走遍全天津也沒幾個稱心的。
其實2017年調控之後年年如此,但是今年二手房市場分化的更為明顯。
先說扛得住價格的,都是尖貨。這裡面有兩類,我們逐一說明。
第一,重點學區房。
這很好理解,學區房是相對比較獨立的市場。
受行情影響並不大,不管是老破小還是次新房,都是家長們競相追逐的目標。
上三區沒問題,尤其是和平,單價十幾萬的學區房比比皆是。
最關鍵的是,學區房的抗跌性簡直是太強悍了。
舉個例子,誠基商貿中心幾乎月月都有成交,從今年1月-12月,我們找到了相同樓層、相同戶型的房源。
對比一下,1月份的成交單價是36910元/平米,12月份的成交單價是41534元/平米,單價增幅近13%,不但沒跌,反而還漲價。
誠基商貿中心隸屬於耀華小學學片,還不算是「超神」的重點學區房。
府上和平隸屬於天津市實驗小學學片。
同類型房源,4月成交單價為85594元/平米,11月成交單價為86537元/平米,微漲1%。
在這個行情下,要什麼自行車,不降價才是王道。
第二,核心地段的次新房。
相比舊社區,次新房社區戶型不過時、物業跟得上,而且在顏值上更貼合當前的改善人群。
可以說,品質好的次新房和新房的差距很小。
尤其是核心地段的新房供應少,次新房是最優選擇。
像保利大都會,133平米中樓層房源,3月的成交均價51327元/平米,半年時間單價增長了4%,達到了53520元/平米。
都說真金不怕火煉,逆勢總能成就英雄。
不得不承認,想要在市場中站住腳,必須要有跳脫大勢的「殺手鐧」。
地段是基礎,學區和品質是保障。
有漲就有跌,有跌的狠的,有跌的比較柔和的。
跌的狠的有兩類,一種是沒有重點學區光環的老破小,另一種是新房供應充足板塊的二手房。
老破小如果沒有學區屬性和地段價值的話,買房人會越來越疏遠這樣的房源。
沒物業、沒品質,只為落戶過渡。
一旦有了改善需求,老破小一定會被拋棄。
紅橋的龍禧園,同類房源1月份的成交單價26470元/平米,12月的成交單價24009元/平米,跌幅達到了9%。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一年的時間虧了20萬。
比老破小更悲催的是老破大。
一方面,老破大與老破小面臨的問題一樣,就是沒品質;
另一方面,買老破小至少還能圖總價低當做過渡,可老破大在總價上沒優勢。
最重要的是,房地產十年一代戶型,老破大的空間布局已經滿足不了買房人的需求了。
比如120平米可能就做個兩室,南向開間很小……
負擔得起總價的改善人群根本看不上,沒人接盤,房主只能不停「割肉」。
像南開冬雲裡的這套老破大,房主既想「割肉」出讓,卻又心有不甘。
地段沒毛病,但房齡、戶型、總價段,這些都是「硬傷」。
當然,比這更悲催的還有一種。
一些環城板塊,因為新盤供應量大,打起了價格戰,造成一二手房出現倒掛。
對於買房人來說,相同的預算有新房為什麼要買二手?
津南辛莊的首創城,98平米房源成交單價從年初的16252元/平米降到了年底的14644元/平米,降幅達到了約10%。
旁邊天津悅府高層均價才14500元/平米,二手房要想賣出去,唯有降價一條出路。
還有一種屬於跌的比較柔和,因為持續有成交量。
比如王頂堤和華明鎮。
王頂堤老破小多,總價在150萬以內。
有地鐵3、6號線,出行方便;城市界面說得過去,破而不舊。
最重要的,有南開學籍,很多西青區的業主,會回流到這裡買房。
雖然市場不好,但是板塊的房價還算扛得住。
林苑北裡1月與12月的降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穩定的維持在25000元/平米。
這很好的印證了,老破小成交量在有支撐的前提下,價格會比較安全。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重點學區的老破小短期內還是很堅挺的。
但是長期來看,在教育集團化的背景之下,學區房的價值將會被稀釋,前景難料。
2、成交量高的板塊,二手房「問題不大」,價格就算是能扛一些,而且好出手。
3、老破大無人接盤。
賣不上價總比賣不出去好,攥著大把的預算儘量不要把錢放在「死局」裡。
傻大戶型,環境差,物業差,有錢真不如買新房。
4、環城新房供應量大的板塊,二手房不扛價。
二手房要看新房臉色,新房一降價,二手房肯定受拖拽。